慈 強
遼寧省瓦房店市楊家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瓦房店 116331
部分傳染性疾病能夠導致豬只出現皮膚病,如豬瘟、豬丹毒、放線桿菌病、壞死桿菌病等病毒或細菌疾病。寄生蟲病對豬只皮膚的侵害也較為嚴重,如皮膚疥螨、蚊蠅等吸血昆蟲叮咬。一些疾病能夠使豬只出現變態反應性損害,會出現皮膚病的情況,如豬濕疹、蕁麻疹、飼料疹、藥物疹等疾病。如果皮膚產生炎癥或出現滲出性皮炎損害時,也能夠導致皮膚出現象征的病癥。皮膚瘙癢癥主要是由于神經性的損害引起,豬只厚皮病、角質癥以及皮膚性腫瘤屬于增殖性損害引起的皮膚病癥。
如果豬只采食的飼料中缺乏鋅,會降低機體內含鋅酶的活性,進而影響部分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和賴氨酸等的代謝,也就影響了DNA、RNA的合成,從而引發相關的病理變化。飼料中如果缺乏鈣鹽,會影響豬只對鋅的吸收,進而發生皮膚病。飼料中磷、鎂、鐵、鋁、維生素D等含量過多或不飽和脂肪酸的缺乏都能夠降低鋅的代謝率,使鋅的吸收利用率下降。豬只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會影響腸道的吸收功能,進而影響鋅的吸收[1]。
豬只打斗、刮傷等機械性損傷也會導致豬只皮膚受損,從而發生皮膚病。豬只發生寄生蟲病時會因為瘙癢而摩擦被毛,此過程容易擦傷皮膚而患病,如皮炎和疥螨病。
首先觀察豬只的被毛是否完整,是否輕易觸碰即脫落,皮毛的光澤度是否良好。健康的豬只皮毛光滑有光澤、皮毛生長牢固,皮膚無病變。如果皮毛無光澤,容易脫落,但是沒有明顯的病變,通常是營養不良或消化道疾病導致的皮膚癥狀。如果皮毛廣泛性脫落,通常是豬只患有螨病或濕疹;如果在一定范圍內呈圓形區域脫毛,通常是真菌感染導致的皮膚病。
斑疹是指豬只皮膚表面出現紅色斑塊,且突出于皮膚,通常呈局部病變或泛發性。按壓褪色,可恢復不留痕跡的為紅斑,紅斑主要是因為豬只患有豬丹毒或日光疹等疾病導致;按壓不褪色的為血斑,通常是由于豬只發生豬瘟等疾病所引起。白豬發生斑疹較容易觀察和診斷,黑豬發生時容易被忽視。
丘疹為豬只皮膚表面的圓形凸起,通常是濕疹的早期癥狀,丘疹大面積聚集的病變區域稱之為苔蘚。丘疹內含有非膿性液體的泡狀凸起稱為水泡,通常見于水皰病。內含膿性液體的泡狀凸起為膿皰,在豬只發生豬瘟、濕疹時可見。丘疹、水皰或膿皰破潰后會在皮膚表面形成淺表性缺損,此時的病變稱為糜爛,嚴重的糜爛能夠導致真皮損傷。皮膚表面的凹陷狀病變為潰瘍,通常發生于褥瘡等;皮膚組織發生的病理性死亡叫做壞死,如感染壞死桿菌的主要表現[2]。
蕁麻疹也被稱作風疹或麻團,表現為皮膚表面的水腫性、短暫性扁平凸起,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小的只有豆粒狀,大的能達到手掌大小。蕁麻疹通常伴隨著皮膚潮紅、搔癢、發熱,發病迅速,短時間內即可消失。真皮和皮下組織內發生的局限性化膿性炎癥叫做膿腫,皮下注射能夠引起化膿。皮膚和皮下組織間滯留大量液體,使皮膚表面松軟膨脹,稱為水腫;如果滯留的是氣體,則稱之為氣腫。2.5角 化
角化是指皮膚角質層增厚,呈異常狀態,通常發生于粗皮病等。豬只發生鋅缺乏癥時會出現皮膚角化不全或角化過度的癥狀。豬只皮膚角化不全常見于眼、口周圍以及四肢部位,部分患病豬呈濕疹狀病變或皮炎,表現為脫毛、瘙癢。此外,鋅缺乏癥導致的皮膚性疾病還會同時伴隨著生長發育緩慢、骨髓異常、骨骼發育異常、繁殖性能異常等病癥。
如果豬只的皮膚表面出現水皰、紅斑、丘疹、糜爛、膿皰等病變,同時可觀察到皮膚輕度發癢的癥狀,首先對飼養管理情況進行調查,豬只皮膚不潔、豬圈潮濕陰暗等,可以初步診斷為濕疹。如果患病豬只的口鼻附近、肢蹄部位等出現紅斑、水皰和潰瘍,同時伴隨著大量的口水以及不同程度的跛行癥狀,對全群的豬只進行診斷,具有傳染性且傳播較快的,可疑似為口蹄疫;如果只能夠感染豬只,不能令牛、羊發病的,可以疑似患有水皰病。其他疾病通常可以根據臨床癥狀進行確診,對于癥狀不明顯、不易診斷的需要依靠實驗室檢查技術,確定病因[3]。
加強飼料管理,并保證豬舍內的環境干凈衛生是預防豬只皮膚病癥的基礎措施,同時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環境潮濕,減少機械性損傷,并控制微生物與寄生蟲的侵襲,提供營養充足的日糧,適當增加鋅的供應量。夏季注意蚊蟲,防止蚊、蠅、虱等昆蟲或寄生蟲對皮膚的侵害,可以使用敵百蟲等藥液定期噴霧豬舍。對于出現皮膚病癥的豬只,要準確診斷,并對癥治療,對于具有傳染性疾病的需要及時隔離。同時要保證豬只的消化系統穩定,避免出現消化功能紊亂造成營養吸收不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