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盛堃
廣西來賓市畜牧站,廣西來賓 546100
豬流感病毒發病率高,潛伏期為2~7 d,病程1周;1周未治愈或環境條件惡劣可引起繼發感染,病情加重,治療周期延長,死亡率升高,對豬場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豬場在預防和治療豬流感的同時,要做好繼發感染的防控工作。
豬流感的潛伏期為2~7 d,在飼養過程中不易被發現。發病初期多表現為打噴嚏、個別流黃鼻液,誤認為輕微感冒。隨后在2~3 d內可感染發病,體溫上升,達40~41℃,嚴重者體溫達到42℃;患病豬扎堆、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臥地不起且伴有發抖癥狀,驅趕不愿走動;鼻鏡干燥,鼻液清澈多汁,鼻鏡及眼眶發紅等;嚴重病豬眼結膜潮紅,眼睛及鼻腔分泌物增多,食欲廢絕,尿色發黃,糞便干燥,伴有呼吸道癥狀;一般情況下患病豬只在5~7 d內自愈。懷孕母豬感染時,可出現流產,或產木乃伊、死胎,出生的仔豬發育不良,死亡率增高;若無并發癥,80%以上的病豬可在7~10 d內恢復正常。若3 d后未控制該病情,極易引起后期繼發感染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肺炎支原體、副豬嗜血桿菌等,呈現較高的死亡率和損失率,對豬群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1]。
剖檢患有流感的病死豬,其病變主要集中于上呼吸道和肺臟,且有嚴重的水腫、充血和腫脹等臨床病變。患病豬氣管、咽喉、鼻腔充血腫脹,氣管內有大量粘液狀泡沫,個別有血液流出;肺臟病變主要在肺尖葉和中間葉、心葉,表現不規則的對稱或肺臟凹陷,無彈性,顏色蒼白;心包蓄積部分纖維素液體;脾臟輕度腫大;胃黏膜充血或胃潰瘍;十二指腸充血。繼發傳染性胸膜肺炎可見心包積液,胸膜與肺臟粘連,肺臟出血腫大;脾臟腫大,肺臟變性失去彈性。
要有效防控豬流感及繼發感染,豬場應依據豬流感的流行特點、發病因素等情況做好豬場飼養管理,以增強豬群抗病力,同時做好防控措施。
盡量做好豬群的防寒、保溫、通風工作,使豬群在豬舍內保持空氣、地面干燥;門窗封閉,不留賊風。俗話講“不怕狂風一片,就怕賊風一線”,就是這個道理;保育豬舍溫度保持在22~25℃,避免溫差過大,欄舍地面可鋪設木板用于隔離仔豬躺臥水泥地面引起散熱過度;流感高發季節要做好豬舍內消毒工作,盡可能使用干粉消毒劑(密斯陀、欄氨凈、凹凸巴斯德等);飼養工具、手術器材等都要做好消毒和浸泡工作。欄舍門口設置消毒盆或消毒槽,使用2%氫氧化鈉或聚維酮碘溶液1∶500浸泡,每周更換1次;欄舍糞便通風口或活動區通道口在北方要做好遮擋工作,避免過于寒冷引起豬流感及繼發感染。
有條件的豬場建議選擇豬流感二價滅活苗H1N1和H3N2型,效價水平較高,可有效防控當前豬場豬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對豬流感具有非常好的防控意義。在做好疫苗免疫的同時,做好基礎管理最為重要。
豬流感高發期間,豬場要盡量避免外來引種,防止種豬感染;若必須引種,需做好豬場防疫、隔離、馴化工作,提高豬群的應激能力和抗病能力。
豬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野生禽類、家禽也是主要感染者及病原攜帶者,極易誘發感染豬流感;建議豬場周邊及豬場內盡量減少飼喂禽類,做好衛生消毒工作,防止病原傳入豬場內部。
豬流感主要是病毒感染引起,因此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是防控豬流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見的藥物選擇多以中草藥為主,如板青顆粒、雙黃連粉、芪貞增免顆粒、黃芪多糖、七清敗毒顆粒、扶正解毒散等中藥制劑,以提高豬群機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對豬流感和細菌性混合感染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泰萬菌素、頭孢噻呋、阿莫西林、恩諾沙星、青霉素等都可有效控制該病的發生[2]。為防止繼發細菌性疾病(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等),可在使用中藥制劑的同時,飼糧中添加5%酒石酸泰萬菌素預混劑1 500 g+2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800 g+10%多西環素可溶性粉1 000 g,連續使用3~5 d。在晚秋、寒冷的冬季和早春遇到天氣突變,應注意做好豬群的防寒保暖工作,一旦發現豬群流行流感,應及時對病豬實施隔離,以防范疫情傳播[3]。
豬流感發生7 d內要及時得到控制,否則極易發生繼發感染,尤其是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支原體的感染可以加重病情,對豬場損失不可估量。臨床建議以下防治方案:在每噸飼料中添加20%替米考星1 kg+20%氟苯尼考可溶性粉1 kg+扶正解毒散2 kg,流感高發季節每月連用5 d;若發生流感疫情,可以在每噸水中添加10%阿莫西林1 kg+板青顆粒1 kg+50%卡巴匹林鈣可溶性粉500 g,連續使用3 d;視情況繼續添加藥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