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麗
遼寧省北票市涼水河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北票 122100
雞白痢是由沙門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該病在雞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會發生,當出現發病情況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會使動物大批死亡[1]。雞白痢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和帶菌雞,傳播方式主要包括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雞群一旦被感染便會世代相傳,使整個雞群受到危害。雞白痢病主要的表現癥狀是下痢,糞便的顏色主要是灰白色,該病一年四季都會發病,主要是群發性疾病。雞白痢病的發生與種雞場病凈化程度、雞群飼養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緊密相關。
雞經常發生本病,是該病的自然宿主。雖然雞對本病的易感性很強,但是不同品種的雞之間有顯著區別,來杭雞的易感性比重型雞低。病雞的排泄物是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可以通過此種途徑來傳染給未感染的雞群,并從一個養雞單位傳給另一個養雞單位。雞飼料、飲水和用具等被污染后,被其它雞群食用也會使其感染雞白痢病。感染雞長期帶有細菌,產出的蛋主要是易被感染的受精蛋,不僅會使下一代感染此病,而且感染后的雞含有大量的病菌。
不同日齡雞白痢病的臨床癥狀有很大不同[2],雛雞白痢的病狀是精神低迷,羽毛蓬松、呼吸困難并伴隨有關節腫大等癥狀。如果防治不當,會造成大量病雛死亡。中雞病雛發生該病比較突然,雞群食欲尚可,雞群中不斷出現食欲差和下痢的雞只突然死亡;成年雞白痢一般呈現慢性感染,沒有較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是產蛋量會受到較大影響,有的雞表現出雞冠萎縮,病雞有下痢的癥狀。
根據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和剖檢病雞,可初步診斷為雞白痢病。
成年雞通常表現的臨床癥狀不明顯,需要通過實驗室方法來進一步診斷該病,目前主要用凝集試驗方法進行診斷,結果比較準確。做凝集試驗用的一般都是雞白痢全血凝集抗原,凝集試驗方法主要有試管法和玻板法,玻板法由于操作簡便、反應迅速、結果準確等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做凝集試驗時注意把藥物充分搖勻,試驗溫度控制在20℃以上,避免溫度太低影響試驗結果。診斷液應保存在2~10℃冷藏箱內,一般觀察3 min即可得到結果,反應的時間不宜過長。診斷為陽性反應的雞表明已經感染白痢病,將其淘汰;陰性雞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感染白痢病毒不久的帶菌雞,過一段時間后再對其進行試驗。
對雛雞的剖檢可以看到,盲腸中有白色物質堵塞腸腔,肝臟腫脹,呈淡黃色并且伴有小點狀的出血;肺部可見有水腫及壞死,腎臟部位出現貧血,輸尿管擴張,腹腔內臟上覆蓋有纖維素滲出物。
挑選健康種雞、種蛋,建立健康雞群,堅持自繁自養,不要輕易從外地引進種蛋。在健康雞群養殖過程中,每年春秋兩季對種雞進行血清凝集試驗及不定期的抽查檢疫,淘汰帶病雞,以防感染其它健康雞群。
孵化前用季胺類消毒劑對種蛋進行消毒,拭干后再放入孵化房,不安全的種蛋不可進入孵化房。每次孵化前所用的工具都要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引進的雞要注意隔離并進行傳染病的檢疫。
雞舍及一切用具都要注意清潔消毒,育雛室保持清潔干燥,飼養槽及飲水器每天清洗1次,防止被雞糞等其他污染物污染。育雛室的溫度要保持恒定,定期對室內進行通風換氣,保持空氣的清新,避免育雛室過于擁擠。飼料的配比要營養均衡,保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為了防止雛雞發生啄食癖,不能使用孵化的廢蛋喂養雞群;發現病雛要迅速進行隔離消毒。在飼養范圍內防止飛禽或其它動物進入,傳播病原。
待雛雞出殼后,可令其飲用高錳酸水,并使用一定濃度的痢特靈拌料來預防雞白痢。需要注意的是微生態制劑是活菌制劑,在使用活菌制劑前后4~5 d內禁止使用抗菌藥物。
雞白痢病的傳染源主要是帶菌雞,因此預防雞白痢病的關鍵是消滅帶菌雞。可以使用凝集試驗凈化雞群,建立沒有白痢病種的雞場。具體措施為:第1次檢查在陽性出現率最高的60~70日齡進行,第2次檢查大約在16周齡進行,然后每隔1個月檢查1次,發現陽性雞及時淘汰。連續2次做全群全血凝集試驗都顯示為陰性時,可以假定是健康雞群,以后每隔半年檢疫1次。
飼養密度較大、長期高溫或低溫孕雛、衛生條件不好和飼養管理不善等因素都會導致雞發病。在飼養過程中應該減少應激因素,改善飼養管理模式,提高雛雞的營養水平,增加雞的抵抗力。
雞白痢病是一種雞的卵性傳染病,種雞場如果被污染,那么種雞就有可能是傳染源,這些種雞所孵化的蛋也同樣帶有一定比例的病菌,這很容易孵化遺傳給下一代。病雞和帶病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不同年齡的雞群都有可能感染,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3]。平時在雞的養殖過程中,要注意保持雞舍衛生,及時通風,保持雞舍空氣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