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忠 王友銀 宋守平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蘭山276000
筆者在鄉鎮獸醫站工作多年,通過觀察發現在夏季高溫酷暑季節,母豬產仔數少、繁殖性能下降,有的產仔數比上一胎少一半,有的產3~5 頭,個別母豬產的還是弱豬,有的產木乃伊,有的產新鮮死胎,有的空懷再返情,給養豬戶造成的損失較大。分析原因,由于近幾年老號黑母豬淘汰較多,養豬戶大多換成二元、三元母豬,夏天酷暑季節母豬抗熱應激能力下降。若豬場沒有降溫設施,豬舍內溫度過高,使母豬采食量下降,甚至出現中暑現象,使懷孕母豬出現繁殖障礙,嚴重制約了養豬業發展。為了克服這一現象,本人指導了部分規模養豬場,采取降溫、抗熱應激措施,效果較好。
懷孕母豬舍的建設面積不可過大,一般能容納80 頭左右母豬即可。豬舍大多隨地勢而建,東西走向,窗戶安裝雙層玻璃,利于采光保溫。母豬舍屋頂高3.7 m,邊沿高2.2 m,跨度8 m,采用雙列式限位欄(長2.10 m、寬0.65 m、高1.00 m),中間有1 m走道。頂棚吊頂,有條件的墻體貼泡沫保溫板。東墻安裝水簾,西墻安裝冷暖空調機,有利于夏季降溫,冬季保暖,使母豬舍的溫度冬天不低于18 ℃,夏天不高于28 ℃。保證生產母豬熱天不減食,預防出現熱應激現象。筆者在巡查中發現,沒有采用降溫設施的豬場,當夏季溫度超過30 ℃,懷孕母豬不吃食,當溫度超過33 ℃,母豬不但不吃食,還趴在地上喘粗氣,加快呼吸代償散熱。有的母豬出現皮膚發紅,煩躁不安,表現出中暑、熱應激現象,個別懷孕母豬生產時出現死胎,有的母豬化胎返情。這些情況造成母豬生產繁殖障礙。
母豬產房的空間要緊湊,利于保溫和通風,比懷孕母豬舍要好,把吊頂棚降至2.2 m,冷暖空調機匹配,水簾、進出口建在屋內,利于保溫。使產房溫度夏天不超過28 ℃,冬天不低于18 ℃,仔豬保育箱溫度在30~32 ℃。
經過在多家規模豬場實踐,母豬在產前、產后7 d,飼料中添加清瘟敗毒散+生乳散,知名廠家生產的“強力拜固舒”+磺胺間甲氧(脫毒處理)+包被阿莫西林顆粒,抗菌消炎,防止產后感染,對母豬產后恢復采食十分有利。母豬泌乳能力強,仔豬吸吮調理好,減少弱仔、僵豬出現。由于母豬健壯,奶水充足,乳汁中又含有藥物,仔豬吸收后,很少有拉稀現象。
通過以上3 項措施,采取圈舍改建,有了好的降溫、保溫設施,加上藥物調理及時,避免母豬產后感染疾病的發生,增強了母豬的機體活力,使母豬在舒適的環境中懷孕、產仔,可避免高溫酷暑季節發生母豬熱應激現象,提高懷孕母豬的繁殖性能,為母豬高產穩產提供保障,使規模豬場高效生產有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