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惠云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忠信鎮畜牧獸醫站,福建南平353411
維生素是動物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營養物質,在體內不構成組織細胞的結構,通常以輔酶的形式參與新陳代謝,催化有機反應的進行,在物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1]。維生素不可或缺,尤其是B 族維生素。B 族維生素臨床常見的主要為維生素B1(硫胺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煙酰胺)、維生素B5(泛酸)、維生素B6(吡哆醇)、維生素H(生物素)、維生素B11(葉酸)、維生素B12(鈷胺素)以及膽堿等。維生素不能在動物體內合成,必須通過外界的攝取來補充,其來源廣泛,玉米、豆粕、棉粕、米糠、麩皮、小麥等常用飼料原料中都含有,但每種原料所含的量差別較大,為了能滿足機體需求,常在飼料的預混料中額外加入維生素,從而防止缺乏。臨床上常見的B 族維生素缺乏以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B5和維生素H 最為常見。
飼料配制前都會根據每種原料中維生素的含量精確計算各成分的配比,最后還要額外加入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從而保證含量足夠。由于飼料加工工藝、運輸、儲存等原因,很多維生素會出現降解,最終導致不能滿足臨床需求。飼料在制作成顆粒時,擠壓溫度可達到80 ℃以上,高溫可對維生素產生一定的破壞。飼料出庫后,由于長途運輸和長時間的存儲,飼料中維生素可因接觸氧氣而被氧化一部分,另外,如果存放的環境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滋生的霉菌還會消耗一部分。這些因素使得飼料在飼喂前,含量嚴重下降,從而引發雞維生素缺乏癥。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部分雞場由于飼養管理水平低,雞腸道病頻發,腸黏膜長期炎癥、潰爛,此時,即使飼料中維生素含量能滿足要求,進入腸道的維生素也無法全部被吸收進入體內,也會導致本病的發生。
維生素B1缺乏時,雞表現多發性的神經炎癥,表現采食量下降、不活潑、生長發育減緩癥狀。后期出現神經癥狀,表現運動失調,肌肉麻痹或痙攣,兩腿向前伸直,頭頸部向后彎曲,呈“觀星狀”,容易昏迷或驚厥,最終死亡。
維生素B2缺乏時,病雞生長發育緩慢,皮膚干燥,羽毛易脫落,精神不振,常獨臥一角,食欲下降,眼眶發炎,晶狀體渾濁,易疲勞,部分雞有慢性腹瀉。雛雞表現趾爪向內彎曲,兩腿癱瘓[2]。成年雞發病時,產蛋率下降,蛋殼著色淺,生產性能下降。
維生素PP 缺乏時,病雞表現跗關節腫大,骨長度變短,腿部彎曲,跛行,對吃料和飲水都會造成影響。疾病后期病雞長臥于同一個地方,最后衰竭而死。除了神經癥狀外,部分雞還表現出消化道炎癥,嗉囊膨脹,腹瀉,羽毛蓬亂,生長速度減緩。
維生素B5缺乏時,病雞表現皮炎、毛囊炎、羽毛脫落、腎上腺皮質變性。外周神經也出現變性而引發運動障礙,走路姿勢不穩,易跌倒,嚴重的無法站立,常呆臥在某個固定地方,籠養模式的情況下,病雞很容易被其他雞踩死。
維生素H 缺乏時,病雞表現生長發育不良,機體長期衰弱,腳、喙及眼睛周圍的皮膚發炎,有的雞出現骨骼短粗癥,甚至畸形。
維生素B 對雞的生長發育和機體代謝非常重要,為了防止其攝入量不足,建議每周不低于3 d的額外補充。由于維生素是微量物質,拌料使用時一定要采用逐步稀釋法拌入,確保混合均勻。飲水使用時可選擇臨床常見的B 族維生素可溶性粉、口服液等產品類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B 族維生素原料難溶于水,長期使用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堵水線情況,養殖場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需對水線進行沖洗,防止堵塞飲水乳頭而導致雞斷水。B 族維生素在攝入過量時,機體會將多余的維生素儲存起來或排出體外,故養殖者無需擔心用量過大而造成中毒的情況。蔬菜、牧草中含有豐富的B 族維生素,有條件的雞場,除了正常飼喂飼料外,可額外補充些蔬菜和牧草,不但能起到補充維生素的作用,還能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
消化道疾病可顯著降低維生素的吸收率,臨床一定要重視對腸道的保護。建議飼料或飲水中長期添加含有益生菌的微生態制劑,益生菌如乳酸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酵母菌等,進入腸道后不但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幫助平衡腸道微生態,而且這些益生菌自身在繁殖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多種B 族維生素的代謝產物,從而起到額外補充的作用。
納米維生素是近些年獸藥市場比較受關注的一類制劑,主要是將多種維生素通過納米乳化技術做成納米級別,大大增加了藥物的比表面積,通過小尺寸效應提高了維生素的利用率,臨床多以溶液的形式出現,可用于本病的預防和治療[3]。
綿羊配認義母的方法
在生產過程中,常出現母羊喪羔或羔羊失母的現象,這時就要給喪羔母羊配認一只雙胎母羊的羔羊或失母羔羊。配認方法是;把死去的羔羊皮很快剝下來披綁在義子身上,也可將義母的乳汁抹在義子臀部,或將義子的尿抹在義母的鼻子上,連母羊一起放進母子欄內。配義母一定要在晚上進行。讓羔羊自己尋奶吃,在最初幾天,最好是由人工幫助哺乳。條件是羔羊的分娩時間差不多,日齡愈小愈易成功。(責任發布:喬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