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江 姜勛平 沈洪學 劉桂瓊 覃俊干 張 敏
1.湖北省宜昌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湖北宜昌443000;2.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武漢430070;3.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畜牧獸醫局,湖北長陽 443500
宜昌羊肉消費正處在穩步增長階段。得益于家庭羊場的生產能力,宜昌地區羊肉市場貨源充足。宜昌羊肉季節性消費的特征非常明顯,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消費旺季,羊肉餐館非常火爆,經常一座難求;6-9月是消費淡季,羊肉餐館加賣小龍蝦,羊肉營業額比重小。目前城鄉羊肉消費量的差距在縮小,逢年過節養羊戶自宰自吃、送親戚朋友;城鎮居民進羊肉館喝羊肉湯、吃烤羊,大街上吃羊肉串,紅燒羊肉進廚房。羊肉消費增加帶動宜昌活羊價格一路上行,從2000年的16 元/kg 到2018年的36 元/kg,翻一倍多。家庭羊場的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形成產銷兩旺的樂觀形勢。
宜昌地區發展家庭山羊養殖產業具有較好的條件,尤其是西南幾個山區縣,山林草地資源豐富,花生秧、玉米秸、蔬菜下腳料等地產原料量大質優,價格便宜。宜昌白山羊作為地方良種有悠久的養殖歷史,適應性強,抗病力優,肉質優良,市場認可度高。家庭羊場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行放牧補飼的生產方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下面我們將宜昌家庭羊場生產模式和產業優勢總結出來,供業界同行參考。
宜昌市主推家庭羊場為主的山羊養殖模式。在2002年啟動庭園式“3251”養羊工程;在2010年重點推廣山羊“1235”標準化養殖模式。經過這10 多年的試驗示范、培訓和養羊實踐,家庭羊場已經具備較高的生產管理水平和產業經營能力,帶動山羊養殖產業長足健康發展,山羊出欄率及養殖水平都有較大的提升。
2018年宜昌市山羊存欄數約130 萬只,出欄數約155 萬只。宜昌市共有養羊戶111 368 個,其中出欄30 只以上的養殖主體10 341 戶,占總養羊戶數的9.29%;他們出欄697 965 只商品羊,占出欄量的45%,即約10%的養殖主體貢獻45%的商品羊。這些規模化養殖主體以家庭羊場為主,也就是說家庭羊場已成為宜昌山羊生產的主力軍[1]。
宜昌家庭羊場的規模差異比較大。出欄30~99只的有9 311 戶;出欄100~199 只的養羊戶有806戶;出欄200~499 只的有195 戶;出欄500~999 只的養羊戶有24 戶;出欄1 000 只以上的有5 家。場主根據自家的土地資源、地產原料、家庭勞動力和資金狀況決定家庭羊場規模。通常是起步階段規模較小,滾動發展逐年擴大。
家庭羊場主多數是在外打工淘得第一桶金后回鄉辦羊場。有資金、有文化、有理想,主動學習技術,懂得日糧配合及補飼,能夠適時驅蟲,及時防病治病。他們在家庭羊場經營上能夠把握市場節奏,靈活經營。在淡季收購周邊的架子羊,強度育肥后在旺季順價銷售,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很好地體現了山羊“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的生產模式。家庭羊場是宜昌肉羊產業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
家庭羊場在成本控制方面能力很強。低成本能力在目前市場競爭中獲得明顯優勢,在未來市場競爭中還會加上高品質羊肉這個要素,即“好羊肉低價格”。顯然,目前很多大的養羊企業難以接受“好東西低價格”這個市場偏好,更愿意相信優質高價。這些規模羊企都感受到逐年增加的成本壓力,同時也預感到未來的競爭更是羊肉品質的競爭。依照我們對市場的理解,預測盲目進入養羊業務的很多企業越來越困難,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本質變化[2]。
在提高羊肉風味或生態有機養殖方面家庭羊場比大企業更有優勢。比如,發酵飼料在降低成本和改善羊肉品質方面有先天優勢。100~200 只母羊規模的家庭羊場使用這個技術的效果比規模羊場的效果要好。其中的道理很簡單,粗飼料利用是就近原則,運輸半徑超過100 km 運輸成本就顯得高了,經濟上不合算。家庭羊場收集附近的粗飼料很在行,有的基本不花錢。例如,買臺花生摘果機為周圍農戶免費收花生,花生秧當然就免費留下作飼料,實際成本約100~200 元/t。規模羊場不得不遠距離收購花生秧,成本約600~1 200 元/t。家庭羊場類似的優勢還很多,這些優勢集中表現的結果就是家庭羊場養羊賺錢,規模羊場養羊賠錢。
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包括種植、養殖、加工和銷售諸多生產主體。在養殖端家庭羊場是有優勢的;在加工和銷售端大企業是有優勢的。目前,大企業若要在全產業鏈上取得競爭優勢,單靠自己的資源和能力是不夠的,必須把養殖端有優勢的家庭羊場組織起來。
大企業是產業鏈的組織者,家庭羊場相當于一個個的生產車間。家庭羊場飼養繁殖母羊,生產羔羊出售給公司;公司集中育肥,加工銷售。這種“分散繁殖,集中育肥”的生產模式可以發揮企業和家庭羊場各自的優勢[3]。很多大企業在全產業鏈經營理念驅動下,把業務延伸到養殖端,希望通過大規模養殖降低成本,現在的結果是非常不理想。分工協作模式下的家庭羊場被看好。從種羊、飼料、動保到養羊再到屠宰加工,整個肉羊產業鏈通過有效的分工協作,共同為消費者生產健康羊肉。產業鏈成員在各自環節賺取各自的利潤,形成高效協同的利益鏈。越位經營代價很高。家庭羊場在養羊業的優勢很多,主要表現在成本控制、環保和持續經營能力這3 個方面。這是大公司等經營主體難以超越的。
家庭羊場的土地成本低。在成本端,土地成本是持續支出項目。家庭羊場解決土地問題就容易很多,一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租地;如果不夠,從鄰居手里轉租也容易。目前規模養羊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土地。對于養羊大企業來說,首先要拿到地。目前實行的土地承包制,分包給農戶,人均0.133 hm2,很分散。規模羊場征租土地難度大,費用高,時間長。
家庭羊場的糞污處理容易,糞污資源化利用最徹底。通常認為,每667 m2田地上可持續消納10只羊的糞污,不會造成污染。那么,年出欄量在100~200 只的家庭羊場,只需要周圍1.333 hm2耕地即可就近消納,沒有運費和額外人力支出。規模在1 萬只的羊場至少要有66.667 hm2土地去承載,運費和人力支出就多。
家庭羊場建設費用較低。大型羊場擴建羊舍沒有合適的土地,若要建永久性建筑,土地資源更緊缺。雖然國土資源部和農業農村部出臺了關于畜牧養殖用地的意見,但農田保護區不能用于畜禽養殖場。加之本地人多地少,新建規模羊場土地已成為主要制約因素。用地審批難度大,新建或擴建羊場取得用地審批手續難度大。當前環保禁養限養約束趨緊,這些不利因素制約肉羊養殖規模[4]。
家庭羊場采購成本低。目前,飼料企業和動保企業的銷售模式發生快速變化,家庭羊場網購降低很多采購成本。家庭羊場本身就具有的人力、土地、環保優勢,生產成本可以做到更低。
家庭羊場持續經營能力強,經營管理容易。家庭羊場的經營意識中自主性強,為自己工作的責任心和抗風險能力要遠遠高于雇傭工人的規模羊場和養羊企業。那些愛學習,會算賬的家庭羊場主是養殖端的真正主人,把控著肉羊養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