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華萍
云南省祿豐縣和平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云南祿豐651200
楚雄州祿豐縣和平鎮位于祿豐縣東北部,距縣城22.5 km,國土面積284.7 km2,人口近2.3 萬人,其中彝族等少數民族占21.2%。降雨量為900~1 000 mm,年平均氣溫為15.5 ℃,全年無霜期不少于290 d,地形復雜,屬典型的山區半山區農業鄉鎮。
祿豐縣和平鎮糧改飼計劃于2018年開始實施,涉及張家村村委會、大德村委會和5 個適度規模養殖戶,2018年全鎮完成700 t 糧改飼全株玉米青貯,通過縣級驗收,養殖戶反映效果很好。
2018年祿豐縣和平鎮生豬總存欄43 560 頭,出欄59 520 頭;大牲畜存欄17 018 頭,牛出欄4 524 頭;山羊存欄21 540 只,出欄10 512 只;家禽存欄201 470 只,出欄27 814 只。畜牧業總產值1.67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
“糧改飼”指把種植玉米原以收籽粒為目的改為以收鮮全株玉米為目的的產業結構調整,使原“糧經二元結構”改為“糧經飼三元結構”,在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出的同時,為草飼畜牧業提供飼草飼料。這種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農民增收脫貧致富。
玉米秸稈屬優質粗飼料,其體積大,能和較大容積的瘤胃相適應,給草飼家畜有飽的感覺,能使家畜保持安靜,使之運動和休息的時間得到合理分配。優質粗飼料中的粗纖維刺激草飼家畜瘤胃壁,使之瘤胃興奮性增強,促使家畜能保持正常的消化機能。粗飼料經瘤胃細菌分解,產生揮發性脂肪酸,被機體吸收,供給機體能量,還能中和乳酸,防止酸中毒,從而保持瘤胃內環境的穩定。
純玉米秸稈營養物質含量低,使用效果差。全株玉米青貯與純玉米秸稈比較,粗蛋白、粗脂肪、鈣、磷含量分別高14.84、7.22、0.05、0.36 個單位。純玉米秸稈木質素含量高,消化率在40%以下,按牛體消化率計算,需時45~50 h,多數沒有被消化就排出牛體外。大量未被消化而長時間停留在胃腸道中的秸稈,使草飼家畜有飽脹感,采食量低,營養物質總攝入量少。為維持體溫,即使增加精料,也難以提高母牛的產奶機能。
全株玉米青貯飼料(糧改飼),是指在玉米成熟至乳熟后期至蠟熟前期時,將帶穗的整株玉米進行刈割,把收獲的秸稈進行鍘細、壓實和封嚴,通過微生物厭氧發酵和化學作用,在密閉無氧條件下制成的優質粗飼料。青貯飼料具有柔軟、多汁、適口性好、富含維生素、消化率高等特性。能大批量加工,長期貯存,可給草飼家畜常年的飼料均衡供應奠定優質飼料基礎。
不完全統計的數據證明:實施糧改飼計劃,使單位面積土地種植的全株青貯玉米平均產量為52.5 t/hm2,按照當地收購價350 元/t 計算,產值達到18 375.00 元/hm2。而玉米種植的二元結構之籽粒收獲的產量為6.39 t/hm2,按照市場價2 200 元/t計算,籽粒效益為14 058.00 元/hm2。如果把收獲籽粒的效益計為100%,那么糧改飼的效益則達到130.71%,糧改飼的種植效益比籽粒種植提高了30.71 個百分點,種植效益明顯。如果把全鎮總耕地面積3 204 hm2的30%實施糧改飼,種植效益將新增1 766.06 萬元(種植面積的30%是961.12 hm2,按實際產值18 375.00 元/hm2計算)。
由于2018年是糧改飼結合實施的第一年,廣大種植戶在選用玉米品種時過于隨意,沒有使用真正意義上的青貯玉米品種,致使玉米秸稈抗逆性差,生長受到影響。
從全鎮糧改飼結合實施的現實情況看,實施糧改飼結合的村委會及養殖戶沒有改變種植觀念,還是按照收獲籽粒的種植技術進行糧改飼,特別是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的寬窄行(寬行行距120 cm,窄行80 cm)要求沒有得到落實,使得玉米種植不僅密度低,而且產量也低。
從糧改飼實際看,大部分糧改飼種植戶的收獲時間都具有隨意性,沒有按照糧改飼種植技術的要求進行,這樣不僅影響了全株青貯玉米秸稈的產量,還嚴重地影響了質量。
從玉米品種的選育和栽培上,青貯玉米品種應具有抗倒伏、耐旱和抗葉斑病等農藝特性。
1)抗倒伏性。抗倒伏性是籽粒玉米和青貯玉米共同的要求,因為青貯玉米播種密度略高,一般玉米栽培密度越高,作物的根系發育因植株間對水、肥、光的競爭加大,因而在較高密度下植株越弱小一些,抗倒伏能力就差一些。但青貯玉米為實現高產,就需要加大播種密度,因此好的青貯玉米品種要求在較高的種植密度下,仍要抗倒伏,即相對耐密的普通玉米品種比只適應較小密度的品種(比如4 500 株/667 m2以下的品種)更適合作為青貯玉米品種。
2)耐旱性。玉米高產需要充足的雨水或灌溉用水,在自然環境缺水的年份,玉米品種在干旱環境下的結實性與玉米品種的穩產有很大關系,因此選擇耐旱特性的玉米品種更保險。
3)抗葉斑病。青貯玉米收獲時,種植者往往希望保持植株后期的健康,所以青貯玉米品種要比籽粒玉米有更好的抗葉斑病能力。
1)精細整地。種植青貯玉米的土地,深耕25~30 cm,整地要做到土細、地凈、墑平。
2)施足底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佳,用量30 t/hm2,氮磷鉀玉米專用復合肥750 kg/hm2。
3)播種。糧改飼的播種主要是增加密度,一般是收獲籽粒的2 倍,播種量60 kg/hm2。行距40 cm,株距20 cm。
4)覆膜。用寬90 cm、厚0.01 mm 的地膜覆蓋,蓋膜時適當放松蓋膜,形成窩塘或溝狀,便于有效收集雨水。
5)田間管理。青貯玉米出苗后,在三葉期前及時到田間查看出苗情況,及時放苗、定苗,追施提苗肥用尿素150 kg/hm2。在抽穗時,施予桿穗肥尿素450 kg/hm2。追肥時在距離植株基部8~10 cm 處穴施,施后覆土。
6)適時收獲。研究證明,青貯玉米的適時收獲期為乳熟后期到蠟熟前期,此時收獲的青貯玉米干物質含量在30%~40%,干物質產量為2.5 t/hm2;粗蛋白含量大于7.0%、淀粉含量大于28.0%、中性洗滌纖維含量小于45.0%、酸性洗滌纖維含量小于22.0%、木質素含量小于0.3%、離體消化力大于78.0%和細胞壁消化力大于49.0%。
祿豐縣和平鎮實施糧改飼計劃的種植效益比收籽粒的效益提高了30.71 個百分點,種植效益很好。因此,政府關部門要認真引導,在做好示范工作的前提下,大力實施糧改飼計劃,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為農民增收致富脫貧開拓路子,有利于鄉村振興建設和促進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