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新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孫扎齊牛錄鎮農業發展中心,新疆伊犁 835300
牛絳蟲病是由絳蟲以及絳蟲蟲卵感染引發的一種人畜共患病,絳蟲寄生于病牛體內,汲取營養,并生長繁殖,產生毒素,破壞牛體內組織器官,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嚴重者甚至可以導致死亡,而臨床上由于該病的初期癥狀不明顯,不仔細觀察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造成養殖戶的經濟利益嚴重損失,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健康隱患。
牛絳蟲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通常流行于每年夏秋時節,此季節氣候條件適宜絳蟲的生長繁殖,且養殖場環境不良會為絳蟲中間宿主提供成長環境,從而為絳蟲的繁殖提供條件。
牛絳蟲病是由絳蟲感染引發,絳蟲是一種細長的乳白色或者白色的寄生蟲,成蟲呈帶狀,其頭節接近圓形,有4個吸盤,蟲體頸基部有小鉤,蟲體由700~1 000片節片構成,節片比較寬大,生殖孔在蟲體同一側,末端節片細長,具有妊娠功能,通常每個節片可以包含3萬~5萬個蟲卵,該節片也稱為孕節。蟲卵具有薄殼,從孕節出來時殼已經脫落,因此,在檢查排泄物時觀察到的蟲卵只有胚膜[1]。
絳蟲主要寄生在牛小腸內,通過腸道可以將蟲卵以及孕節隨排泄物排出,健康牛因采食存在孕節以及蟲卵的食物后會發生感染,當蟲卵進入小腸,會發育成囊尾蚴,通過分泌物以及鉤體入侵小腸的腸壁,進入腸壁血管后可以隨著血液流動擴散到各個組織中,如心臟、腦部以及肌肉中,隨著蟲體的生長發育,產生毒素,破壞組織,影響到牛的正常生長。此外,絳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人是該病的唯一終末宿主,在食用含絳蟲的食物后,蟲體在人小腸內寄生,會影響人體健康。
牛被絳蟲感染后初期沒有明顯癥狀,僅發生輕微的消化不良,隨著病情發展,病牛食欲下降,出現腹瀉等癥狀,排泄物中可以發現大量蟲卵,有時節片也會呈線狀懸掛于牛肛門處。中后期病牛逐漸消瘦,貧血,毛色失去光澤,雜亂暗淡,個別病牛會出現神經癥狀,如抽搐、頭部后仰呈角弓反張癥狀。嚴重時由于成蟲在腸道內大量繁殖,阻塞腸道,發生腸破裂或者腹膜炎癥,甚至死亡。
剖檢病牛后可以發現其小腸存在大量蟲體,部分臟器因絳蟲寄生而出現卡他性炎癥病變,腸系膜與淋巴結發炎,腎臟增生,腦部存在出血性浸潤,心肌嚴重變性。
現場取10 g左右新鮮糞便放入100 mL飽和NaCl溶液中,搖勻后靜置,去除上清液,再次向沉淀物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搖勻后靜置,直至上清液透亮為止,取沉淀物涂片觀察,在100倍顯微鏡下即可觀察到蟲體與孕節[2]。
確診后,應立即對病牛進行驅蟲處理,常用的驅蟲藥包括丙硫咪唑、吡喹酮以及硝氯硫銨等。將丙硫咪唑片研磨成粉,按15 mg/kg的劑量取藥,配制成1%的懸濁液,口服。用藥后病??赡馨l生腹瀉反應,可以口服磺胺間甲氧嘧啶預防繼發性感染;如果腹瀉嚴重,應當使用20%葡萄糖250 mL、5%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100 mL以及5%碳酸氫鈉注射液200 mL,混勻后靜脈注射,連續使用3 d。
牛養殖過程中,要加強飼喂管理,如果牛采食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力容易下降,會增加其患病的機率,所以應當為牛提供充足的營養,如采購優質飼料,加強飼料存貯區域管理,防止飼料霉變。同時還要在日糧中添加充足的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提高其免疫能力[3]。
在養牛過程中,養殖管理員應注意養殖區域及周邊的環境衛生,消滅中間宿主,為牛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使其健康成長,可以有效降低患病率。養殖管理員還應當定期對圈舍進行全方位的清理,定期清除糞便等排泄物,并按照要求進行消毒處理,保障養殖場所的良好衛生條件,嚴禁閑雜人員進入養殖區域。
根據牛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消毒管理制度,養殖管理人員應當定期使用消毒劑對圈舍以及主要活動場所進行消毒。消毒時應先清掃,再用水沖洗,噴灑消毒劑后再用自來水清洗,最后熏蒸消毒或者利用火焰干燥消毒。
在養殖期間,如果需要放牧,應當在放牧的初期進行1個月的驅蟲,此后每2周驅蟲1次。
人不僅是牛絳蟲的終末宿主,還是中間宿主,患病的人也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如果發現有感染絳蟲病的病人,要及時治療,并避免其與牛接觸,在本病多發的地域應當加強“驅絳滅囊”的工作。
牛絳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不僅影響牛的生長發育,還對消費者產生重大的健康隱患。養殖管理者應當以預防為主,增強養殖過程管理,定期驅蟲,嚴格執行消毒管理制度,保障養殖場所環境衛生,減少中間宿主棲息環境,可以有效防止本病發生,減少養殖者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