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成
青海省黃南州同仁縣獸醫站,青海同仁 811399
牛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種急熱性、全身性的傳染病,在春季牛群流感易高發。孕牛由于懷孕期間免疫力、抵抗力相對較弱,一旦養殖戶飼養環境管理不善,就容易使孕牛感染流感。孕牛在患病后若不能及時治療,不僅會引起某些器官病變,嚴重者導致孕牛死亡,還會傳染給其他健康牛,給牛養殖業造成很大損失。因此,養殖戶應該加強孕牛春季流感的防治工作,使相應的損失降至最低。
牛流感是由黏性毒科流感病毒導致的,該病毒一般情況下都會存活在牛呼吸系統中的黏膜細胞中,主要以唾液的形式進行傳播。該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長,一般在1~3 d。因此,如果養殖場的某頭牛突然發病,而養殖戶若不將其進行隔離,那2~3 d內該病毒就會在牛群中迅速傳播開來。初春時期晝夜溫差大,如果養殖戶沒有對牛舍采取相應的保溫措施,一些孕牛最容易得流感,并傳染給其他健康牛,致使養殖戶受到較大的經濟損失。孕牛患病的臨床癥狀是精神萎靡、無精打采、發熱咳嗽、打噴嚏、口渴、便秘、舌苔較白等。
牛流感的發病原因不僅與季節有關,飼養牛群的環境管理也很重要。由于初春時期晝夜溫差較大,一旦牛舍保溫工作沒做好或飼料質量變差,牛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容易感染流感。因此,養殖戶應該加強牛舍的環境管理,合理控制牛舍溫度,鋪設草墊防止牛群受涼,保證牛舍通風良好,增加孕牛的睡眠時間,從而提升孕牛的抵抗力,降低孕牛患病的機率。
同時,病牛需要及時隔離,并將病牛飼養場所與食槽用漂白劑進行消毒,消滅病毒源。
牛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但是現階段我國并沒有研制出相應的動物疫苗或特效藥物。目前養殖戶只能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對病牛進行治療,治療開始時間越早,病牛的治愈率就越高,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就越小。
牛在感冒初期的病癥是流鼻涕、打噴嚏、咳嗽,此時只服用一些脫敏藥物就可治愈。例如,服用苯海拉明每天3次、每次500 g,或是服用異丙嗪每天3次、每次25 mg。也可以運用中醫治療方法,如蘿卜300 g、生姜200 g、蔥須250 g、大蒜和橘子皮各100 g,混合后用水煎服。此藥方一般服用3 d以上癥狀就有所緩解。另外,如果病牛在用藥過程中,出現發熱癥狀,則需要混合氫化可的松和5%葡萄糖溶液,然后根據牛體重按用藥劑量進行靜脈滴注。此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加快牛的新陳代謝來緩解牛患病產生的一些病癥,對于急性感染和過敏性感染的治愈率較高[1]。
牛在感冒中期,容易出現劇烈咳嗽和高燒不退的癥狀。對于高燒不退的病牛可以使用具有消炎、解熱鎮痛作用的水楊酸鈉片,該藥片的使用方式是每天3次,1次3片。也可以用具有抗病毒效果的黃芪多糖,將適量的黃芪多糖與牛飼料混合攪拌,病牛每天飼喂1次,連用3 d,感冒癥狀能有所緩解。
中醫治療病牛感冒發燒的方式有2種。第一種是選用板藍根注射液,每天肌肉注射2次;第二種是選取一枝黃花、金銀花、野菊花各1 000 g,運用蒸餾的方法將其制成1 500 mL的三花注射液,每天肌肉注射2次,每次60 mL[2]。
病牛在感冒中期除了會劇烈的咳嗽,還會出現精神萎靡、不斷喝水的現象。為緩解病牛的感冒癥狀,還可以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治療。西醫治療方式如肌肉注射青霉素,可使病牛在6 d左右康復,但是嚴禁用于孕牛;中醫的治療方式是取川貝、桑白皮各60 g,板藍根、紫苑各50 g,炒杏仁、牛子、枳殼、甘草各30 g,桔梗、陳皮、柴胡、寸冬各40 g,混合搗碎,然后溫水灌服[3]。
感冒后期病牛病情加重,臨床癥狀表現明顯,身體虛脫,四肢和關節障礙造成臥地不起。因此,需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治療孕牛時,嚴禁使用抗生素。這是因為抗生素的使用會導致孕牛流產,即使順利分娩出小牛,也會造成小牛各器官發育不全,存活時間很短。必須運用中醫的治療方法來緩解孕牛的病癥。例如,取野菊花250 g、板藍根和蒲公英各500 g、鴨石草1 000 g,混合搗碎,分成2份,加水煎煮3次。第1次將2份藥物各小火煮1 h,冷卻之后,再煮30 min,過濾后,將二者的濾液合并混勻,濃縮為糖漿狀,再分別用乙醇、注射用生理鹽水處理后就可以制成相應的注射液,每天進行肌肉注射 2 次[4]。
春季晝夜溫差較大,這一時期孕牛的免疫力較差,難以防御病毒的侵害,會在牛舍中造成一定范圍的流感傳播。養殖戶應該加強對牛舍飼養環境的控制,合理控制牛舍溫度,鋪設草墊防止牛群受涼,保證牛舍良好的通風效果,增加孕牛的睡眠時間,從而提升孕牛的抵抗力,降低孕牛患流感病的機率。同時,養殖戶應該將病牛進行有效隔離,并將病牛飼養場所與食槽使用漂白劑進行消毒。對于患流感的病牛只能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運用中西醫結合方式進行治療,治療越早,病牛的治愈率就越高,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