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妮婭·加帕爾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畜牧獸醫局,新疆昭蘇 835600
羊食道口線蟲的長度為12~15 mm,蟲體的頭部會向背側彎曲。羊食道口線蟲蟲卵同其生活史是直接同步的,當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后,在外界適宜的條件下,經過10~17 h就可以孵出第1期幼蟲,再經過7~8 d蛻化2次變為第3期幼蟲,即感染性幼蟲。羊群在攝入感染性幼蟲污染的青草和飲水而造成感染,羊群感染后2~4 d,大部分的幼蟲鉆入小結腸和大結腸固有層的深處,導致腸壁形成卵圓形結節,幼蟲在結節內進行第3次蛻化,變為第4期幼蟲。之后幼蟲從結節內返回腸腔,經第4次蛻化發育為第5期幼蟲,進而發育為成蟲。羊食道口線蟲病在我國各地的牛、羊中普遍發生,其可導致羊群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同時有病變的腸管因不能制作腸衣而降低其經濟價值,給養羊業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羊食道口線蟲病在我國各地的牧場均有發病,在比較潮濕的草場放牧的牛、羊中流行更嚴重。在多露水或小雨的季節,有利于感染性幼蟲的發育,幼蟲多附著在青草上,羊因攝入被幼蟲污染的青草和飲水而遭感染[1]。羊食道口線蟲的蟲卵在低于9℃時,將不能進行發育,在相對濕度48%~50%,平均溫度為11~12℃的條件下,可以生存60 d以上[2]。
羔羊主要受成蟲的危害,而到成年羊時腸壁上的結節造成的危害更嚴重,感染時可引起病羊采食量下降,出現嚴重、持續、黑色和帶脂肪的下痢,引起體重減輕和死亡。病羊在感染后的第2周,時常出現下痢,糞中可能含有過量的黏液和血絲。隨著腹瀉的發展,病羊變得消瘦和虛弱。這些癥狀往往在潛伏期的后期減輕,但由于成蟲的持續存在,可能導致幾個月內癥狀不明顯的慢性感染。雖然病羊食欲良好,但仍變得虛弱,體重減輕和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病羊的主要病理表現為腸的結節病變,當羊群對羊食道口線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時,可在幼蟲周圍形成結節,這些結節可能會出現干酪樣壞死和鈣化。結節在腸的漿膜面破潰時,可引發腹膜炎。一般說來,結節的形成在羊體內比在牛體內更明顯。受感染的羊以高蹺步態走路,時常弓背。嚴重的病例中可能出現腸狹窄和腸套疊。結節可通過直腸檢查觸摸到,蟲體和結節在尸體剖檢時容易看到。
病羊的臨床癥狀、放牧史以及季節因素可作為初步診斷判斷指標。一般說來,糞便檢查發現蟲卵可以確診寄生蟲的感染。解剖病死羊,在羊結腸、回腸內可見線蟲蟲體。用鐵針將蟲體挑出,借助放大鏡檢查,可見蟲體有發達側翼膜,身體前部彎曲,頭囊不甚膨大,頸乳突在頸溝的稍后方,其尖端突出于側翼之外,交合傘發達。根據上述解剖結果和蟲體情況可以確診[3]。
羊養殖場可以使用多拉菌素、阿苯達唑、鹽酸左旋咪唑等藥物進行治療。伊維菌素屬大環內酯類體內外殺蟲劑,廣譜驅蟲,殺蟲效果好,皮下注射本品對大多數常見線蟲的成蟲和幼蟲驅殺率為 95%。全群羊皮下注射1%伊維菌素注射液,建議一次注射量為0.02 mL/kg,連續使用2次,中間間隔5~7 d。阿苯達唑具有廣譜驅蟲活性,對線蟲、絳蟲、吸蟲有較強的驅殺作用。使用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100 g:阿苯達唑6 g+伊維菌素0.25 g)也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使用量為5 g/d,連用2 d,15 d加喂1次,每年春秋季節要驅蟲2次,斷奶后的羔羊驅蟲1次。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飼養條件。重視飼料的品質和飲水衛生,禁止飼喂霉變、冰凍及被農藥污染的草料,不飲死水、污水等。要盡可能做到自繁自養,不從疫區引進羊只,特別在種羊引進時要注意,運輸車輛應經過徹底清洗消毒,羊群定期進行驅蟲。建議羊場投喂飼料時不要投放在圈舍地面上,避免糞便污染。盡量不到受牛、羊糞便污染的濕地上牧羊或采割青綠飼草[4]。
羊場必須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按規定定期對種羊場環境、羊舍、場地、倉庫、用具、車間、設備、病羊的排泄物與分泌物及污染的飼料進行消毒,清除外界環境中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此外,處理好帶有蟲卵的家畜糞便是防治食道口線蟲病的重要環節。處理方法是將糞便堆集起來,使之發酵產熱,利用這種生物熱殺滅蟲卵。驅蟲后5~6 d內排出的糞便更要嚴格處理,不能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