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翔
遼寧省撫順市現代農業及扶貧開發促進中心,遼寧撫順 113006
我國是全球養雞大國,但不是養雞強國,目前我國雖規模化養殖水平有所提升,但生產效率不高,養殖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雞病錯綜復雜。規模化雞場應以傳染病流行過程3個基本條件即“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為出發點,正確評估傳染病風險,并為此建立系統的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生物安全體系。本文擬著重闡述通過切斷傳播途徑關鍵控制點,有效控制規模雞場疫病發生,保障雞群健康,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生產性能,增加經濟收入。
“全進全出”是保證雞群健康、根除傳染病的根本措施,也是對蛋雞養殖進行統一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蛋雞規模養殖場至少實現同棟雞舍同步進雞與同時淘汰。要嚴格執行空場管理,出欄后在統一進行徹底清掃、沖刷前提下,采用火焰、干霧、噴灑、熏蒸相結合的消毒方法對棟舍進行徹底消毒,防止上批雞的病原留在雞舍繼續感染下批雞。
應設置專門的病雞隔離區用于病雞的飼養,該隔離區應距其他生產區一定距離,病雞由專人飼喂。飼養人員應關注病死雞挑揀,及時密封送專門無害化處理區域使用特定設備進行處理,無害化處理區域應距雞舍5 m以上。
要嚴格控制雞群的流動,禁止雞群在不同場區、不同棟舍之間流動,禁止雞只、活禽或禽類食材進入場區,如有特殊情況必須科學制定流動程序,并遵照執行。
切斷該傳播途徑重點在于嚴格控制進入場區的人員,特別是與生產無關的外來人員盡量避免進入生產區和棟舍內部,對進入不同場區的人員實行分級管控。對于進入生活區、生產區和棟舍內部的人員逐步升級管控級別,采取不同的硬件設施、消毒措施和防護用品進行有效管控。重點要定期對硬件設施進行維護,保障設施有效運行;要交替使用不同性質的消毒藥,防止產生耐藥性;防護用品如衣服、鞋帽、手套等要每天消毒,定期清洗。
切斷該傳播途徑重點在于嚴格管控與雞群接觸的所用物品,包括人用物品的進入與流轉。
蛋雞生產過程中與雞群直接接觸的飼料、飲水、注射器、蛋箱、運料工具等必須經嚴格控制或消毒后方可進入棟舍內部。要確保料塔封閉,避免外界污染;運料和運蛋車輛嚴格消毒;飲水管應每周清洗,定期消毒;對雞群免疫和輸精時必須使用無菌的注射針頭和滴頭。
蛋雞生產過程中,不僅要對飼養人員的著裝進行控制和消毒,飼養人員日常隨身所用的物品同樣要進行嚴控,一切食物、娛樂物品、電話、打火機、香煙等原則上一律不能帶入棟舍內部,如確需使用必須離開雞舍后方可,再次進入棟舍時應重新按程序消毒。
蛋雞生產過程中應對飼養設備、維護器具、相關材料和相關流動物品進行嚴格管控和消毒,不同棟舍間的設備、物品嚴禁交叉使用。相關設備和物品進入棟舍前可采用集中熏蒸或表面噴灑消毒的方式進行消毒。
切斷該傳播途徑重點在于嚴格管控棟舍內部與外部環境。
棟舍內部環境控制一要堅持1 d清掃1次,保持棟舍清潔;二要根據天氣變化和棟舍內空氣狀況及時調整通風設施,確保棟舍內空氣質量;三是每周采用噴霧方式帶雞消毒至少2次,增加棟舍內空氣濕度,降低粉塵含量;四要嚴格執行空場管理,防止上批雞的病原留在雞舍感染下批雞。
主要針對進風口外側、糞道周邊、雞舍入口等關鍵控制點每天清掃、消毒2次,其他非關鍵控制點每周清掃、消毒至少2次。
切斷該傳播途徑基本原則為嚴格控制其它動物的進入和滋生,關鍵點為場區內動物和棟內動物的管控。
對于養殖的貓、狗等動物要嚴格控制在生活區內活動,最好在固定場所養殖。對于自然界中的鳥、鼠、蚊、蠅等要分別采取措施有效管控,對于飛鳥除在棟舍所用通風口安裝防鳥網外,場區內禁止栽種高大樹木,防止飛鳥棲息。對于老鼠要在地面進出口設置擋板,防止老鼠進入棟舍內部,同時定期采用藥物與物理設施相結合方式進行滅鼠。對于蚊蠅重點以搞好棟舍內環境衛生為主,輔助定期集中消滅蚊蠅。
生物安全體系的有效運行是建立在場區標準化建設基礎上的,首先要制定硬件標準,以硬件代替制度和人員監督;其次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標準流程,并持續做好監督、檢查與整改落實;最后要加強人員管理,采取考核、激勵措施促進落實。只有這樣,才能正真切斷一切病源傳播途徑,從而有效建立規模化雞場生物安全體系,確保養雞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