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遠
安徽省岳西縣畜牧獸醫局,安徽岳西 246600
雞蛋因具有高蛋白、高營養、易吸收的特點而成為人們青睞的食材,在健康食材排行中高居榜首。隨著市場對雞蛋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到了蛋雞養殖行業中。然而在蛋雞的養殖過程中,提高蛋雞育雛期的成活率是關鍵。
蛋雞育雛期指雛雞出生0~4周的這段時間,這個時期的雞雛身體脆弱,對環境的要求高,溫度、濕度、通風、免疫對其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這個時期也是蛋雞雛雞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它們代謝旺盛,只有營養充足,生活環境適宜,才能大大提高蛋雞雞雛的成活率[1]。只有提高蛋雞育雛期的成活率,才能保障蛋雞的數量和蛋雞成雞后的產蛋率。為此,本文擬探討影響蛋雞育雛期成活率的關鍵性因素,以期為提高蛋雞育雛期的成活率提供幫助。
育雛期的蛋雞對生長環境有著很高的要求,不適宜的溫度、濕度以及嘈雜的環境都會對蛋雞雞雛造成重大傷害,嚴重者會造成雞雛成群死亡,因此雞舍的科學管理顯得尤為重要。蛋雞育雛前一定要對雞舍進行徹底系統的清潔。蛋雞育雛前1周,在溫度適合的情況下對雞舍進行曝曬自然消毒,如果溫度太低,做不到自然曝曬,也可以進行人工雞舍消毒。消毒后加熱雞舍,做到讓雞舍地面、墻壁等干燥,控制溫度平穩,以防雞雛進舍后溫度不均導致生病或者死亡。
育雛期的蛋雞對溫度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既要注意防寒,又要注意防熱。溫度過低,會導致雛雞擠在墻邊周圍,食欲不振,以一個高密度的方式生存著,這樣容易導致雛雞受傷甚至死亡。溫度過高,雛雞易靠近墻邊風口、飲水器旁等比較涼爽的地方,或者飲用過多的飲用水,這對蛋雞雞雛的生長非常不利。因此,在雞雛進入雞舍前就應對雞舍溫度進行嚴密監控,溫度計要掛在離地面6~8 cm高處,一定要做到經常檢測。符合蛋雞育雛期的合理室內溫度起始溫度為29~31℃,即雛雞1日齡開始的溫度。隨著蛋雞雛雞日齡的增長,雞舍內的溫度要逐漸下降,下降速度基本控制在每天0.3℃,3周后確保蛋雞雛雞雞舍溫度降低至21~22℃,并且要保證雞舍內溫度均勻,冷風不直接吹拂雛雞。在雞舍縫隙大的門口、窗口掛上防風簾,確保雛雞雞舍溫度,減少風直吹雛雞的情況[2]。
在炎熱的季節,蛋雞育雛雞舍要經常通風,確保空氣流通,使雞舍內的空氣始終保持新鮮。蛋雞雛雞生長力旺盛,需要更多的新鮮空氣,而雛雞的糞便卻會產生大量氨氣,若不經常通過通風來釋放雞舍內的氨氣,會對蛋雞雛雞的健康帶來非常大的危害。通風方法有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自然通風很簡單,就是通過開窗、開門讓空氣自然流動;機械通風則是用通風機通風,通風機的大小適合雞舍即可。原則上用最小的通風量來控制雞舍溫度,排除有害氣體和灰塵[3],使雞舍內的空氣保持干凈新鮮。
合理利用光照,改變光照強度、光照時間和光照色度等,可有效促進蛋雞雛雞的發育,防止和減少雛雞啄食癖等現象的發生;會讓它們多采食、多飲水,生長速度加快,體質更強。
因此,養雞者在蛋雞育雛期要合理調節光照,保持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的相對穩定性,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雞育雛期的成活率,從而提高養雞經濟效益。
蛋雞雛雞的斷喙作業要在雛雞日齡的6~10 d進行。對蛋雞雛雞進行斷喙非常必要,它會減少雛雞的損傷。值得注意的是:在斷喙前后,一定要在雛雞底料中加入維生素,如果有流血的,要及時補烙;斷喙期間一定要保證水料充足,增強雞舍內的通風。
蛋雞育雛期的防疫驅蟲非常重要。在蛋雞雛雞1日齡的時候用0.1%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隨著日齡的增長就要進行弱毒苗免疫,其中包括馬克力氏病的免疫,馬克力氏病疫苗要在雛雞出殼24 h內接種。3~8日齡投入抗菌素,18~23日齡要注射抗呼吸道感染疫苗,以保證蛋雞雞雛的健康[4]。
蛋雞雛雞的選擇很重要,它影響著今后雛雞的生長速度和產蛋率,所以在選雛過程中養殖戶要非常謹慎。選購雛雞時,要選擇正規有信譽度的種雞場進行購買。購買時觀察雛雞健康狀況,要選擇身體狀況良好、羽毛蓬松、叫聲洪亮、肛門干凈且無畸形的雛雞。
人們對雞蛋的需求越來越大,蛋雞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也會越來越高,只有把握好影響蛋雞育雛期成活率的幾個關鍵性因素,才能確保蛋雞成雞的產蛋率,才能提升蛋雞養殖的經濟效益,才能促進蛋雞養殖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