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力
浙江省余姚市鳳山街道辦事處,浙江余姚 315400
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由豬藍耳病毒(PRRSV)引起的一種以母豬繁殖障礙和仔豬呼吸道疾病為特征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自2006年暴發以來,給我國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目前該病在我國總體較平穩,呈現地方流行性和部分散發,對感染豬場的影響比較嚴重,尤以繼發感染最為嚴重,是當前豬病防控中主要病原之一。疫苗免疫是當前防控的最佳手段,但是很多豬場通過疫苗免疫并未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反而加重病原的傳播,導致損失更加嚴重。目前我國藍耳病陽性豬場感染比例達43%~52%以上,陽性率高達90%以上。只有科學制定最佳免疫程序,才能提高免疫效果。
目前我國商業化藍耳病疫苗獲得批文基金有9種,滅活苗2種,弱毒活苗7種。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豬場免疫藍耳病毒疫苗的豬場約72%,免疫2~3次的藍耳疫苗比例達67%,普遍免疫藍耳病疫苗是我國豬場防控主要手段。免疫2~3次以上的豬場豬藍耳病毒感染更為嚴重,尤以長期免疫弱毒活苗豬場。這首先是由于豬自身感染病毒毒株與藍耳病疫苗毒株、疫苗毒與野毒之間可能發生基因重組導致毒株多形性;其次是疫苗毒在豬場循環和傳播。因此,藍耳病越來越難以控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漢春講過,過度免疫藍耳病毒活疫苗是導致藍耳病越來越難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同時也增加了豬場感染的風險。
免疫接種是針對豬場所有易感動物,而非個體感染。因此對豬群進行免疫的目的是讓未感染或潛在感染豬群及時建立免疫抗體保護,防止病原進一步傳播,提高豬群抗病能力。針對豬群免疫,需要依據豬場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安全的疫苗進行防控,如基因測序等手段。疫苗免疫不可一次性全部免疫,這樣極易導致全群出現接種副反應,導致接種豬只全部感染新病毒(抗體依賴增強效應),損失頗為嚴重。疫苗免疫可能會加重感染,但也可加速恢復,這就需要分3個接種階段,分3周分批進行免疫,保證豬場安全。一個適合豬場免疫的疫苗,能夠為豬場提供有效的免疫保護,且副反應小,這才是豬場最佳疫苗。
我國高致病性變異株的出現是由美洲型毒株免疫而來,其變異是由多個核苷酸位點的點突變累積效應所造成,基因重組并未帶來毒力更強的毒株。目前我國主要流行毒株NADC30毒株源于美國流行毒株,主要引起母豬繁殖性能障礙,該毒株目前未有效的專一疫苗毒株。但是臨床中廣東株、湖南株等毒株對其具有交叉免疫保護作用,即使疫苗株與野毒株基因重組其毒力并未增加,目前常用疫苗毒株均具有交叉免疫保護。因此,毒株多樣性對我國疫苗免疫雖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還在交叉保護范圍內。
通過豬藍耳病疫苗免疫,可降低豬圓環病毒、支原體的感染風險。豬藍耳病毒與豬圓環病毒2型(PCV-2)在豬機體內具有相互促進作用。豬藍耳病毒(PRRSV)可通過破壞呼吸道粘膜及纖毛、抑制肺泡巨噬細胞和血管內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改變T淋巴細胞亞群來降低機體免疫機能,造成免疫抑制,從而增加機體對條件性病原的易感性,導致細菌性肺炎和敗血癥的發病率升高。豬藍耳病毒可增強豬圓環病毒2型在體內復制和增值,加速豬圓環病毒在肺泡巨噬細胞損傷時侵入及破壞,導致肺泡巨噬細胞感染更為嚴重,加重肺臟感染細菌性疾病風險,同時降低機體的免疫能力。豬場常見豬藍耳病毒與圓環病毒、偽狂犬病毒、流感病毒、支原體、傳染性胸膜肺炎均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豬場對藍耳病毒進行疫苗免疫,可有效降低豬藍耳病繼發感染其他病原菌的風險,對防控豬圓環病毒十分有利。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針對陽性不穩定豬場、感染豬場建議使用弱毒活疫苗,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如廣東株、天津株均可使用。養殖場應依據豬場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免疫方案,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如繁殖母豬發生病毒感染、初生仔豬出現帶毒豬場,建議母豬在配種前2周免疫藍耳病毒疫苗1次,間隔1月再免1次,母豬分娩后2周加強免疫1次,仔豬35日齡可免疫1次,其目的在于增強母豬機體抵抗力,提高母豬抗體水平,保證母豬健康同時進行普免,有效控制病毒在豬群之間的傳播和感染。
2)選擇疫苗毒株須母仔豬一致。母豬帶毒傳播至仔豬,使哺乳仔豬后期與保育豬階段出現嚴重呼吸道疾病,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難以控制,死淘率高達20%~30%的豬場,需要通過病原、抗體水平檢測,在確診基礎上使用豬藍耳疫苗。選擇疫苗毒株須母仔豬一致,以免母豬帶毒傳播至仔豬,引起仔豬后期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因此,豬場必須對母豬進行每年2次疫苗免疫,提高母豬抗體水平,降低感染率和垂直傳播的幾率,同時在35日齡做好保育仔豬疫苗免疫。保育仔豬免疫可有效防控育肥豬在70~90日齡豬群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藍耳病感染豬場在做好疫苗免疫同時,也要做好生物安全、飼養管理、營養把控、藥物預防等工作。只有提供良好的豬群生長環境,豬群才能健康生長。做好疾病監測,掌握病原感染規律,提前做好預防免疫,才能有效確保豬場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