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亮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山東濟寧 272000
牛巴貝斯蟲病也稱焦蟲病,牛梨形蟲病,該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種血液原蟲病,蜱是巴貝斯蟲的傳播媒介物,蟲體可在蜱的體內繁殖,產生的新蟲體會隨著蜱叮咬牛而傳播到牛體內。蟲子主要進入牛的紅細胞,蟲體產生的毒性代謝產物可以破壞紅細胞,發生溶血性貧血,牛的腦、肺、腎等重要臟器都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牛死亡,給養牛業帶來嚴重經濟損失[1]。2018年12月,某養牛場發生1例牛感染巴貝斯蟲病的情況,現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該牛場共有肉牛500頭,2018年12月,有10頭左右肉牛發病,發病后用抗生素治療3 d,初見好轉,后又復發,發病7 d后開始出現死亡,目前已經死亡肉牛5頭。
發病牛表現體溫升高,高達42℃,高熱稽留,精神沉郁,不愿走動,呼吸困難,心跳加快,呼吸音加強,發病牛結膜發紅,食欲不振,反芻停止,逐漸消瘦,臥地不起,出現肌肉震顫,血紅蛋白尿,最后因各器官衰竭而死亡。
病死牛剖檢可見全身出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尸體消瘦,肝腫大,淋巴結腫大,心擴張,脾腫大,腎腫大,腎表面有點狀出血點,胃和腸都有出血點,膀胱內有紅色尿液,有出血斑點。
血常規檢測項目包括白細胞數、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和血沉,檢測結果顯示發病牛血液的白細胞數和紅細胞數下降,血紅蛋白含量下降,血沉加快。對血液沉淀物做姬姆薩染色鏡檢,可見紅細胞內有單個或成雙的橢圓形、梨形蟲體。
按照參考文獻[2]的方法提取全血基因組DNA,并按照參考文獻[2]的PCR程序進行PCR擴增,對PCR擴增片段跑瓊脂糖凝膠電泳觀察。結果顯示,PCR產物電泳擴增出622 bp和350 bp的2條特異性片段,與預期大小一致,表明牛巴貝斯蟲檢測結果為陽性。
根據發病肉牛的臨床癥狀和病理剖檢結果,結合實驗室血常規和PCR檢測結果,綜合確診發病肉牛感染牛巴貝斯蟲,針對檢測結果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發生疫情后,對病牛采取隔離飼養治療,牛舍用0.5%敵百蟲噴灑消毒,全場牛按2 mg/kg進行緊急藥物預防。對病牛采取對癥治療方法,驅蟲治療并積極降溫補液,防止繼發感染,強心,健胃,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牛機體抵抗力。患牛按5 mg/kg肌肉注射血蟲凈,連續注射3次,每次間隔1 d,同時用抗生素治療,防止發生繼發感染,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2 000 mL(含青霉素1 600 IU,Vc 50 mL,安鈉咖8 mL),經過3 d的治療,發病牛病情好轉,逐漸康復,沒有新發和死亡病例。
隨著養牛業的發展,牛巴貝斯蟲病在養牛業發達地區長期存在,一些地方呈區域流行,對本病高發地區應加強監測,每年可以進行1次牛血樣檢測,發現感染牛要及時治療。預防本病的關鍵是搞好飼養場的環境衛生,保持空氣清新和飲水衛生,畜舍要經常消毒并噴灑驅蟲藥物,對病死牛要深埋和無害化處理,畜舍一定要消滅蜱等傳播媒介物。蜱叮咬是本病傳播的關鍵,所以一定要在養牛場大力滅蜱,每年5-9月是蜱繁殖和活動最頻繁的季節,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做好滅蜱工作[3]。牛體表面可以用0.5%敵百蟲噴灑滅蜱,禁止到蜱密集地區放牧。引種時要嚴格隔離檢疫,從外地購進的牛一定要隔離飼養,觀察一段時間并經嚴格檢查確認健康后才能混群。在易發病季節可以用咪唑苯脲進行藥物預防。發生疫情后,要對病牛及時隔離治療,多采取對癥治療和應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積極補液,防止發生高熱脫水,采取積極的治療后病牛可以逐漸康復。發生疫情后,通過特征性的血紅蛋白尿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特別注意牛巴貝斯蟲與牛泰勒蟲病的鑒別診斷[4],2種都屬于梨形目,臨床都會表現貧血和出血,而且都靠蜱傳播,不同的是牛泰勒蟲病可以侵害淋巴系統,造成再生障礙性貧血,而且牛泰勒蟲病的病情更重,死亡率更高。確診要進行實驗室檢測,對發病牛要早發現、早治療,發病初期的臨床癥狀不嚴重,經過積極治療后可以很快康復,提高治愈率,降低養殖場的經濟損失。本病發病后期會出現心衰,肝腎損傷嚴重,治愈效果差,恢復慢,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治愈效果的有效保障,治療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藥物的劑量和療程使用,防止過量使用造成藥物中毒。
牛巴貝斯蟲病是牛群中一種危害十分嚴重的血液寄生蟲病,控制本病的關鍵是滅蜱,切斷疾病傳播途徑,發病后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病死牛要做好無害化處理,牛群定期驅蟲,搞好養殖場環境衛生,保障養牛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