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俊
(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江蘇 無錫 214071)
“開闔樞”理論是中醫五運六氣學說中的一個重要理論,首見于《黃帝內經》?!饵S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中記載:“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靈樞·根結第五》中記載:“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也有文獻作“開闔樞”,見于《黃帝內經太素》:“太陽為關,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關,厥陰為闔,少陰為樞?!盵1]目前中醫學界認為“關闔樞”即“開闔樞”,兩者可以合理并存[2],用“開闔樞”理解陰陽狀態可能更貼切準確[3]。然而,目前對于“開闔樞”學術源流的研究文獻不多,相關闡述“開闔樞”淵源的文獻[4]對應用的闡述也多過源流的探析,沒能夠說明問題。本文基于歷史文獻,對“開闔樞”理論的發生源流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期能有助于中醫學界加深對“開闔樞”理論的理解,并提高臨床應用技術。
陰陽學說的起源歷來有所爭議。筆者認為,陰陽學說應該是起源于古代觀天授時的社會活動,特別是四時節氣變化。觀天授時對陰陽學說的產生作用巨大,也是陰陽“開闔樞”理論產生的源泉。
上古描述一年四季的陰陽運動變化并不是通過陰陽學說來描述的,而是通過日夜長短、四時節氣等描述的。古人敏銳地觀察到了一年中四季日夜長短的變化,并在逐步總結完善中提出了二十四節氣的“分至啟閉”。同時,也萌生了陰陽學思想,發展出陰陽開闔樞理論。
在起源于夏朝并流傳于后世的《夏小歷》中有“五月”“時有養日”“十月”“時有養夜”的記載,指出了五月有長日、十月有長夜的季節現象,這可能是陰陽學說和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雛形和源泉。有學者認為《夏小正》中的“啟蟄”是后世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5],但這個結論并不被學術界廣泛認可。
鄭艷[6]認為“分”“至”的起源中,春分、秋分以觀測星象為主,冬至、夏至以觀測日影為主。目前有甲骨文可以考證的是商代只有春分、秋分兩個時制[7]。但也有學者[8]認為,殷商時代存在冬至、夏至的說法。因此,在節氣、陰陽等學說萌芽的夏商時期,學術爭議是比較多的。然而,這并不影響陰陽學說和節氣之間具有密切聯系、文化源流相同的判斷。
到西周之時,《尚書·堯典》中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其中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分別對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6]。這說明了在周朝對于四時就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并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從而形成了四時八節體系,這個是有文獻支持的。
《禮記·月令》中記載:“孟春之月”“以立春”“仲春之月”“日夜分”“孟夏之月”“以立夏”“仲夏之月”“日長至,陰陽爭”“孟秋之月”“以立秋”“仲秋之月”“陽氣日衰”“日夜分”“孟冬之月”“以立冬”“仲冬之月”“日短至,陰陽爭”,明確記載了“四立”、兩“分”、兩“至”,標志著四時八節體系的確立,并描述了四時八節和日夜長短、陰陽相爭的關系,這對二十四節氣和陰陽學說的萌生和發展非常重要。
《左傳·僖公五年》中則記載:“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這里明確提出了分、至、啟、閉的概念。啟閉者,立春、立夏陽氣用事為啟,立秋立冬陰氣用事為閉。筆者認為,這個概念是中醫學開闔樞理論的雛形和起源,從這里開始學術出現分化,古代農業社會對歲時歷法的需求促使四時八節理論在融匯雨量、氣溫、物候等后發展出了二十四節氣[9]。而中醫學則更加注重陰陽變化,在四時八節思想的基礎上完善了陰陽學說,發展出了“開闔樞”理論。
在中醫學理論中,“開闔樞”是一個整體。古代文獻中對于與“啟閉”相對應的“開闔”有很多論述,但是將 “開闔”和“樞”合稱為“開闔樞”的記載僅見于《黃帝內經》。因此,筆者認為,“開闔樞”理論的原形是在“啟閉”,即“開啟、閉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開闔”思想。理解開闔思想的源流是理解“開闔樞”理論源流的關鍵。
“開闔”一詞最早見于《老子·道經·第十章》的“天門開闔,能為雌乎?”老子的弟子鬼谷子在《鬼谷子·捭闔》中說道:“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薄断缔o傳上·第十一章》云:“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可見,老子、鬼谷子、《周易》均是通過開闔來闡述陰陽運動變化的。開闔是陰陽學說的重要理論之一。
春秋時期的《管子·宙合》云:“春采生,秋采蓏,夏處陰,冬處陽,此言圣人之動靜開闔,詘信浧儒,取與之必因于時也。”言圣人之行事如四時陰陽之開闔,可見陰陽開闔和四時季節變化是緊密相連的?!豆茏印こ笋R數》云:“桓公曰:‘何謂以時行?’管子對曰:‘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策,故開闔皆在上,無求于民’”,這里也進一步佐證了開闔與以時而行的密切關系。
西漢《淮南子·本經訓》云:“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蓖瑯诱f明了陰陽開闔和四時運動變化的關系?!逗鬂h書·列傳·班彪列傳上》中云:“順陰陽以開闔?!币虼耍庩栭_闔理論從四時八節的“分至啟閉”中演化出來后是一脈相承流傳于后世的,在傳承過程中,陰陽開闔的總體思想并無太大變化。
然而,“開闔”的內涵在傳承過程中是有所發展的,不再局限于日夜長短、陰陽相爭。如《淮南子·天文訓》中云:“日冬至則斗北中繩,陰氣極,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日夏至則斗南中繩,陽氣極,陰氣萌,故曰夏至為刑”,明顯豐富了陰陽相爭的內涵,進一步細化了陰陽運動變化狀態的細節闡述?!瓣庩栂嗟?,則刑德合門。八月、二月,陰陽氣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門”,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何謂“闔”的內在意義。
開闔理論發生變化是被引入中醫學體系之后?!饵S帝內經》中將陰陽開闔思想發展成為陰陽“開闔樞”思想。很顯然,正確理解“樞”的含義對于理解開闔樞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何謂“樞”?《說文解字》曰:“樞,戶樞也。”《鬼谷子·持樞·全篇》云:“持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陰陽學說中,“樞”指的是四時運動的關鍵?!俺謽小保词且槕臅r陰陽運動的變化,樞是天正、天道。《辭?!丰寴袨槭挛镞\動的關鍵,與《鬼谷子》表述一致。《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云:“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把握陰陽之關鍵,即鬼谷子“持樞”之真意,也是“開闔樞”思想的核心。
《黃帝內經·靈樞·根結》云:“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合而走,陰陽大失。”有人認為這與“關闔樞”理論有關,筆者認為不太準確?!罢坳P敗樞”者,即關樞敗折之意,關即是樞,樞即是關。這里的關不是指關卡之義,而是關鍵之義,即陰陽運動的關鍵。
《隋書·志·卷二》云:“中迎含樞紐者,含容也。樞機有開闔之義,紐者結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萬物,開闔有時,紐結有法也。”陰陽樞機有開闔之義,即為“開闔樞”的本義。
綜上所述,《內經》“開闔樞”理論源于上古四時八節“分至啟閉”的思想。在此基礎上,老子提出了“開闔”,其弟子鬼谷子提出了“持樞”,完成了陰陽學“開闔樞”理論架構的搭建。隨著陰陽學和上古五行六府思想的融匯和發展,逐步形成了五運六氣陰陽“開闔樞”理論,從根本上影響了中醫學的產生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