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遼寧省凌源市城郊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凌源122500
如何對病死動物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病原擴散,防止疫病的發生和流行,這一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在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養殖環節病死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事關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生態環境、經濟秩序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身體健康、公共衛生安全等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如何解決好病死動物處理問題,對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和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因為病死動物含大量病原體,是引發動物疫病的重要傳染源。
有一部分養殖場(戶)對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認識不充分,意識不到病死豬的危害,覺得進行無害化處理太麻煩、有點得不償失,嫌國家生豬無害化處理補貼少,于是將病死豬亂扔亂拋、丟棄到田間地頭等,從而造成病原微生物到處傳播,這些行為嚴重阻礙了畜牧業生產的健康發展,為動物疫病的發生提供“溫床”,為動物性食品安全埋下禍根,更為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帶來隱患。
基層防疫人員少,且精力有限,部分村級動物防疫員不能及時到現場履行監督職責。養豬場地處山區,比較分散,致使部分養殖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措施不到位。
養殖場主為了簡單省事,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大多采用深埋的方法,在掩埋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掩埋地點選址不合理,挖坑的深度寬度不夠,滿足不了病死豬尸體水平側放的需要。掩埋時操作不規范,只是臨時在養殖場附近找片空地進行,缺少統一劃定的處理場,不能嚴格按照操作程序規范進行生豬無害化處理。
對政策的宣傳范圍不夠廣泛,上傳下達的力度較小,沒有傳達到一線,社會知曉率不高,部分達到條件的養殖場(小區)業主不知道國家有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補貼政策,從而未能享受國家補助。
加大政策宣傳,通過多項措施向生豬養殖場(戶)宣傳參加生豬保險和病死豬集中無害化處理的意義,在堅持生豬養殖場戶自愿參保的前提下,積極推廣生豬保險。擴大宣傳覆蓋面,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方式,向養殖場、養殖戶、動物經紀人等相關人員宣講《動物防疫法》《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16548-2006)》《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培養群眾主動參與的意識。創新宣傳方式,深入到廣大養殖戶當中去,面對面交流,給他們普及法律知識,使他們了解這方面的法律法規,為他們直接解疑釋惑。基層畜牧獸醫部門要利用防疫、檢疫等工作契機,積極宣傳國家關于無害化處理的有關要求和補助政策,積極為養殖戶服務,提高社會知曉率,提高養殖戶配合意識,共同做好無害化處理等相關工作。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政府信息公開網絡以及各種平臺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進行輿論監督,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督的良好氛圍。
定期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病死豬亂扔亂拋情況進行拉網式排查,發現有病死豬,及時協調各村社共同做好病死豬的清運和處理。督促養殖戶依法履行動物防疫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病死豬嚴格按照“五不準一處理”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按照轄區監管責任制的要求,明確村委和村防疫員的監管職責,嚴格做到到場監管,將影像及處理記錄資料收集齊全。
發生理賠案時,由城郊動物衛生監督所檢疫人員會同保險、財政人員到理賠現場進行標的確認,并監督養殖場(戶)做好無害化處理,當場簽字認定,每月集中上報,實現保險查勘理賠與病死豬無害化處理無縫銜接,設專人負責此項工作,接聽群眾舉報或養殖戶報告,堅持做到隨叫隨到,節假日也不例外。確保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和生豬保險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養殖場(戶)申報病死豬補助時,要嚴格按照“養殖場(戶)申報、鄉鎮站派員勘驗、官方獸醫駐收集點核查、無害化處理場處理、縣(區)所監管”的工作流程開展,確保病死豬如實進入無害化處理環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切實履行職責,嚴肅認真及時對無害化處理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復核、確認和上報,發現病死豬死亡數量異常或持續死亡的養殖場(戶)要及時核查和走訪,對手續、證據不全的要認真復核,確保數據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