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美媛
無錫市錫山人民醫院東亭分院,江蘇 無錫 214101
隨著社會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科技越來越發達,各種不良信息通過網絡和其他渠道充刺著人們的神經,加上其他因素導致性傳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趨勢,并且往低齡化方向發展。梅毒是性傳播疾病的主要病種,分為顯性攜帶者和隱性攜帶者,兩者都具有傳染性[1]。該病的成因是由于人體受到梅毒螺旋體的感染而產生一種傳染性疾病,其主要傳播途徑是性接觸和血液接觸,以及母嬰傳播[2]。本次對137例梅毒患者的情況進行分析,分析所得結果為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具體過程和結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對象為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在我院確診的137例梅毒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3名,年齡范圍18-87歲,平均年齡(42±1.5)歲;女性74名,年齡范圍22-88歲,平均年齡(38±1.3)歲。
1.2 方法
1.2.1 確診檢測方法 對所采集樣本進行梅毒螺旋體抗體酶聯免疫實驗(TP-ELISE)檢測,結果為陽性人員,再進行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實驗(TRUST)檢測,TP-ELISE和TRUST檢測呈雙陽性人員確診為梅毒感染患者。
1.2.2 調查方法 由VCT專業咨詢員在尊重、保密、知情并同意的的前提下對確診患者進行調查問答,并填寫調查表,調查內容分為年齡、職業、VCT原因等。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得數據運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χ2檢驗計數資料,t檢驗計量資料,當P<0.05時,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3年中的137例患者逐年分布情況 回顧性整理確診患者資料,分析2016年-2018年期間的整理結果顯示:2016年確診的病例占3年梅毒患者的22.63%,2017年占32.12%,2018年占45.23%。3年期間陽性確診人數趁逐年上升趨勢,且(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年中137例梅毒患者的逐年比例(例,%)
2.2 137例梅毒確診患者男女比例 統計顯示:137例感染患者中男性63例,占全部患者的44.06%,女性74例,占全部患者的55.94%。數據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確診患者的群體分布情況 結合調查問答結果和調查表格填寫結果顯示,137例梅毒感染患者群體分布情況為:在職人員26例,占全部確診患者的18.98%,無業人員74例,占全部確診患者的54.01%,流動人員37例,占全部確診患者的27.00%,對比結果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自愿咨詢檢測(VCT)原因對比 根據137例患者自述或填表顯示的原因進行分析顯示,高危性行為人員49例,占全部確診患者的35.77%,配偶及伴侶陽性人員48例,占全部確診患者的35.03%,其他原因40例,占29.93%。
梅毒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的乙類防治管理病種,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疾病,可對人體多個器官進行侵犯。梅毒一般分為1-3期三個階段,部分病毒攜帶者也可以多年無癥狀,一直處于潛伏期,是一個慢性的長期過程,且臨床癥狀和表現體征具有多樣性。患者感染后的前兩年最具傳染性,四年后傳染性有所降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皮膚、粘膜和血液中,在與梅毒病毒攜帶者性接觸過程中,粘膜或者皮膚若有細微破損,則會感染梅毒病毒,因此,性接觸為主要傳播方式,約占全部傳播途徑的95%,其余傳播途徑還有,血液接觸傳播和母嬰傳播。
介于該病的危害性較大,部分病毒攜帶者的潛伏期較長,結合本次研究,應當加強健康教育和疾病宣傳,進行科普和預防工作,引導重點易感染人群進行自愿咨詢檢測,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病毒傳染給他人。梅毒患者不建議有性接觸,未結婚的患者建議治愈后再結婚,最大限度的杜絕該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