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秋紅
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南京分院護理部,江蘇 南京 210015
新入職的護士多為剛剛邁出校園的護理相關專業的學生,對于護理知識的掌握大多僅僅局限于校園內從書本中獲得的知識儲備。不能夠很好的將其運用于對臨床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不會很好的與患者溝通,不能使患者有愉快的護理體驗,影響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影響患者的就醫體驗[1]。為了提升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對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崗前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主要探究基于崗位勝任能力導向的崗前培訓對新入職的護士的影響,對研究過程進行了闡述與總結,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新入職的護士90例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兩個組——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均有患者45例。研究組成員均為女性,年齡20-26歲,均值為(22.68±2.37)歲。其受教育情況與人數分別為本科18人,大專22人,中專5人。對照組成員有男性1例,女性44例,年齡21-25歲,均值為(22.74±2.66)歲。其受教育情況與人數分別為本科16人,五年一貫制大專23人,3+2大專6人。將兩組成員的性別、年齡與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后發現差異不存在有統計學意義,即可將兩組新入職護士進行比較,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士給予傳統的崗前培訓:護士入院第一天,由護理部統一組織對她們進行集中是培訓講解,按護理部制訂培訓計劃實施,院領導及機關各部門領導以及科室護士長參加授課。講解的內容有醫院及護理部工作介紹、護理常用制度及應急預案、護理相關工作流程、職業防護、科室規章制度,護理工作中始終需要秉持的理念,常規的護理操作,護理工作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護理文書的書寫,常用到的儀器的保養與清潔以及緊急狀況下的應對措施。對新入職護士在護理工作中的技能操作訓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組護士給予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崗前培訓:所謂崗位勝任力是指在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可以從容熟練的進行規范的護理操作,自信、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有正確積極的專業價值觀以及孜孜不倦的學習的態度等[2]。在進行崗前培訓前細致的需求分析是崗前培訓最重要也是首先被考慮的注意點,有利使培訓的目標、方案更加清晰有條理。在進行崗前培訓前,需要圍繞護理工作的核心勝任力制定規范有序的培訓體系。通過對以往新入職護士培訓需求的總結,查閱相關的資料,以護士為中心,制定本次醫院新入職護士的崗前培訓體系。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崗前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①培訓的目標是將新入職的護理人員培養成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與責任心的護士。使得他們能夠熟練的掌握臨床中可以用到的各項技能,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的鞏固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夯實基本功。嚴格按照護理核心制度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學會與患者溝通,對患者展現出足夠的尊重。讓他們內心舒適,與醫生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氛圍,為進一步良好的診療奠定基礎。②崗前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讓護士熟知護理核心制度及其與衛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學會處理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運用已掌握的信息知識處理護理工作問題。負責人員仔細的對新入職護士的基本技能進行培訓。③培訓的周期一般設置為四周,包括護理部的三周培訓以及院級的一周培訓。④培訓的過程由高級的院領導依次對醫院的發展現狀、未來規劃以及相應工作制度的培訓,護理部領導培訓護理工作中的禮儀,與患者溝通技巧以及護理專業知識的鞏固。護理部領導指派有經驗的護理前輩耐心的教會新入職護士護理查房、書寫護理資料以及與病患進行良好的溝通等。
培訓完成后對新入職的護士進行崗位勝任力的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基本理論、護理技能、護理綜合能力、職業素質、核心制度和法律法規認知。按照閉卷考試的形式,此五項指標均為100分,最終護士的總成績分別按照15/100,15/100,30/100,20/100,20/100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士培訓完成后的崗位勝任能力以及培訓前后的工作積極性。工作積極性用工作積極性調查量表進行評算,對護士從0分非常不熱愛護理工作到10分非常喜愛護理工作不等進行不記名統計評估[3]。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統計分析所收集的數據,用“(Mean±SD)”表示計量資料,用百分數(%)來表示計數資料,分別用t檢驗,以χ2檢驗,P<0.05即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護士培訓完成后的崗位勝任能力評分進行比較經比較,可發現經過不同的方式培訓過后研究組護士關于崗位勝任能力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二組分值的差異存在統計學上的意義,P<0.05。見表1。
2.2 對兩組新入職護士培訓前后工作積極性進行比較 經過對比發現研究組與對照組護士在入職之初工作積極性評分差異并不大,但是在經過不同方式的崗前培訓之后,對照組及研究組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評分都升高,且研究組護士對于自身護理工作的積極性評分更高,P<0.05。見表2。

表1 兩組護士培訓完成后的崗位勝任能力評分的比較(Mean±SD,分)

表2 兩組新入職護士培訓前后工作積極性的比較(Mean±SD,分)
近些年來嚴峻的醫患關系向醫護人員的工作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出了更加嚴肅的挑戰。病患入院后就診時的護理人員嫻熟的護理技術,具備良好溝通的護士人才的選拔被越來越多的醫院納入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良好的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因素。
近些年來醫療資源的配置不合理,護理人才大大的缺失,龐大的醫療需求要求醫院擴大衛生服務規模,醫院擴建,大批的護理人才短時間涌入臨床護理工作的崗位[4]。對于剛剛踏入醫院進行工作的護士來說,實現良好的從學生到獨當一面的白衣天使的過渡是不容易的。他們沒有豐富的臨床交流溝通經驗,尚不具備良好的對于突發緊急事件的合理應對能力。觀察力不敏銳,在未經仔細的培訓之前,不能夠很好的勝任崗位的需要。在這一重要的時刻,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崗前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此類型崗前培訓將傳統的培訓過程變得更加的系統化,類似于校園課堂式的集中講解護理基礎知識與護理技能訓練,最終進行閉卷考核,讓新入職護士有回歸校園的親切感與認同感。更加有利于培訓內容的消化與吸收,不失為一種優點頗多值得優先考慮應用的崗前培訓方式。研究組護士經過培訓后可以從容的應對護理過程中的棘手問題,給患者帶來良好的就醫體會,這比僅僅解決了病患的病痛的經歷要難忘深刻[5]。培訓后的護士更可以站在病患的角度去思考,去處理問題,真正的做到急患者所急[6]。
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崗前培訓后的研究組病患綜合考評的分值及單項分值都高于經傳統的崗前培訓的對照組,并且研究組護士工作的積極性評分大大的提高,對于護理工作保持著超乎對照組的熱愛與激情[7]。
綜上所述,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崗前培訓對新入職護士綜合能力與護理技能等方面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值得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