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雷 徐派的 張紅星 康朝霞
(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 湖北 43006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起源于胃或十二指腸的消化不良癥狀,表現為早飽感、餐后飽脹不適、上腹灼熱感或上腹疼痛,且器質性和代謝性疾病無法解釋這些癥狀[1]。FD患病率為11.5%~29.2%,且在不斷上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工作[2]。由于FD發病機制復雜,藥物治療存在副作用,且個體差異性明顯,近年來應用電針治療FD的療效得到大量實驗及臨床研究支持[3-5]。在以往研究中我們也發現,電針足三里穴可有效地促進消化功能的恢復,并可恢復FD大鼠的血漿胃促生長素(Ghrelin)水平[6],但 Ghrelin 的調節機制還不清楚。有研究發現大鼠胃黏膜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與Ghrelin有共定位現象,可以調節食物攝取[7]。還有研究表明大鼠神經、胃腸等組織中的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表達與電針干預作用有關[8]。本研究旨在觀察電針足三里對FD大鼠AMPKα及mTOR的影響,初步探討電針治療FD的相關機制?,F報告如下。
1.1 實驗動物 選用8~12周齡無特定病原體(SPF)級 SD 大鼠 50 只,體質量(200±20) g,雌雄各 25 只,8~12周齡,購買于湖北實驗動物研究中心,動物許可證號:SCXK(鄂)2011-0012。將上述大鼠飼養于湖北中醫藥大學SPF動物房內,相對濕度50%~70%,室溫22℃。適應性喂養1周后開始實驗。
1.2 試劑與儀器 主要試劑包括RIPA蛋白裂解緩沖液、BCA蛋白濃度檢測試劑盒、Western一抗、二抗稀釋液(均購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AMPKα抗體(sc33524,SANTA 公司)、mTOR 抗體(Ab109268,Abcam 公司)、actin 內參抗體(A20120A0702,BioTNT公司)、 羊抗兔 IgG (PAB150011,Bio-swamp公司)、RNA逆轉錄試劑盒(639505,TAKAPA公司)等;主要實驗儀器包括高速低溫離心機(X-22,美國Beckman公司)、全自動檢測酶標儀(168-1002XC,美國BIORAD 公司)、Western電泳儀 (Mini-Trans Blot, 美國BIO-RAD公司)、實時熒光定量PCR儀(CFX-96,美國BIO-RAD公司)、無菌針灸針(0.25 mm×10.0 mm,蘇州醫療用品有限公司)、韓氏電針儀(HANS-200A,南京濟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
1.3 分組與造模 按隨機數字表法挑選10只大鼠納入正常組,余40只大鼠進行造模,14 d后剔除造模未成功大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造模成功大鼠分為模型組及電針組,每組10只。本實驗經湖北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審核、許可。造模方法參考王煜姣等[9]的方法,采用不規則飲食配合夾尾刺激法,制模大鼠每逢周一、周三、周五禁止攝食、飲水,同時用長海綿鉗夾大鼠尾巴末端1/3處,以不破皮但使其尖叫掙扎為度,讓大鼠之間相互廝打,每日 2 次(9∶00,16∶00),每次持續30 min,連續刺激14 d。大鼠出現飲水及飲食明顯減少,毛發變黃,枯燥無光澤,倦臥活動減少,情緒低落抑郁,容易激惹,提示造模成功。
1.4 干預方法 采用自制鼠衣束縛電針組FD大鼠,并將其懸掛于自制裝置上,參照 《大鼠穴位圖譜的研制》[10]選取“足三里”穴,用 1寸針灸針針刺 FD 大鼠雙側“足三里”穴,針刺深度為0.3~0.5寸,進針后接通HANS-200A電針儀;設置電針刺激參數如下:疏密波,頻率2 Hz/100 Hz,電刺激強度2 mA,每次 30 min,每日1次,共治療10 d。在電針組進行電針刺激同時,正常組及模型組大鼠也進行束縛固定(同電針組),但不給予針刺及電針干預。
1.5 標本采集與檢測 最后一次治療結束后大鼠禁食24 h,給予腹腔麻醉 (將7%水合氯醛配成0.5 mL/100 g劑量),然后將大鼠固定,剖開腹腔后結扎胃賁門和胃幽門,剪開胃體,清洗胃內容物后拭干,剪取胃竇組織裝于EP管中,立即用液氮凍存,最后置于-80℃冰箱中保存待測。1)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大鼠胃竇AMPKα、mTOR蛋白表達。取100 mg胃竇加入1 mL裂解液勻漿,將裂解后的樣品在4℃、12 000 g條件下離心15 min,取上清進行蛋白質定量后貯存于-80℃冰箱中。根據待測蛋白的分子量配置SDSPAGE凝膠,然后電泳轉膜,封閉1 h孵育一抗4℃過夜,第2天孵育二抗后顯影。2)采用qRT-PCR技術檢測大鼠胃竇AMPKα、mTOR mRNA表達。從-80℃冰箱中取100 mg胃竇,加入Trizol后研磨,多次離心后提取RNA,然后將RNA逆轉錄為cDNA,最后進行qRT-PCR擴增。其擴增方法如下:95℃預變性3 min,95℃變性5 s,56℃退火10 s,72℃延伸25 s,共進行40個循環;采用2-△△ct法進行數據分析。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方差齊時采用最小顯著差異法(LSD),方差不齊時采用 Dunntt′s T3法,不符合正態分布數據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大鼠一般情況 造模過程中正常組大鼠各項活動均正常,模型組大鼠從第7日開始發現籠內糞便稀拉,可聞到鼠籠內有明顯穢臭,第10~14日發現部分大鼠進食、打斗明顯減少,毛發暗黃、不柔順、無光澤,情緒低落萎靡,提示FD大鼠造模成功。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大鼠經電針刺激后,發現大鼠活動增多,進食增加,毛發逐漸恢復光澤、柔順。
2.2 各組大鼠胃竇組織中AMPKα和mTOR mRNA的表達比較 見表1,圖1。與正常組大鼠比較,模型組FD大鼠胃竇中AMPKα mRNA的表達水平明顯降低(P<0.05),mTOR mRNA 的表達水平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FD大鼠比較,電針組FD大鼠胃竇中AMPKα mRNA的表達水平明顯升高 (P<0.05),mTOR mRNA的表達水平顯著降低(P<0.05)。

表1 各組大鼠胃竇中AMPKα和mTOR mRNA的表達量比較(x±s)

圖1 各組大鼠胃竇中AMPKα和mTOR mRNA的表達量
2.3 各組大鼠胃竇中AMPKα和mTOR蛋白的表達比較 見表2,圖2。與正常組大鼠比較,模型組FD大鼠胃竇中AMPKα蛋白的表達量顯著降低 (P<0.05),mTOR蛋白的表達量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FD大鼠比較,電針組FD大鼠胃竇中AMPKα蛋白的表達量明顯升高 (P<0.05),mTOR蛋白的表達顯著降低(P<0.05)。

表2 各組大鼠AMPKα和mTOR蛋白的表達量比較(x±s)

圖2 各組大鼠胃竇中AMPKα和mTOR蛋白的表達量
本研究結果提示,與正常組大鼠比較,模型組FD大鼠毛發暗黃、不柔順、無光澤,進食、打斗均減少,狀態低落萎靡;胃竇組織中AMPKα mRNA以及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mTOR mRNA以及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FD大鼠毛發逐漸恢復光澤、柔順,活動及進食量均增加,胃竇組織中AMPKα mRNA以及蛋白水平明顯升高,mTOR mRNA以及蛋白表達水平明顯降低。
與同類研究比較[11-12],雖然最終結果均提示電針能調節FD大鼠胃運動功能,但作用機制還是有所區別。王柳等認為電針可能是通過改變大鼠迷走神經背核(DMV)區 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R)活性從而調節血清NO含量并發揮治療作用[11]。楊云等認為電針足三里改善胃腸功能的作用機制可能為降低FD 大鼠胃竇及血漿中神經降壓素(NT)的表達[12]。
Ghrelin是一種重要的胃腸激素,具有控制食欲、增強胃動力等作用,與機體胃腸功能具有高度相關性,在胃腸動力學中的調節機制一直是研究熱點。mTOR作為一種高度保守的蘇氨酸/絲氨酸蛋白激酶,是Ghrelin的調節因子之一,分子大小為259 kDa,可以感知能量穩態的變化,研究發現多種蛋白的合成、增殖、自噬等過程與它有關,多種細胞的生長及細胞周期進程也與它密不可分[13]。研究還表明胃竇組織中mTOR的變化也會導致Ghrelin表達量的改變,從而影響食物攝?。?4]。
AMPK蛋白以異源三聚體復合物的形式存在,分別由不同的基因表達兩種亞型:α-亞基和β-亞基。AMPKα作為mTOR的上游調節分子之一,是調節細胞內能量代謝的重要調節因子,廣泛存在于骨骼肌、胃腸、胰腺等組織系統中,能夠精確地反映細胞能量狀態的變化[15-16]。研究發現,電針作為治療手段,能有效地增加相關疾病模型大鼠的骨骼肌、胃腸、神經等組織中AMPKα的表達[17-18]。還有研究表明活化的AMPKα可以直接磷酸化結節性硬化癥復合物(TSC),促進TSC1/2復合物形成,競爭性地抑制mTOR的活性[19]。結合上述分析及本課題研究結果,在電針足三里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過程中,可能存在基于AMPKα變化而調節mTOR的機制。
FD屬于中醫學的“胃脘痛”范疇,病機為本虛標實,脾虛為本,氣滯、食積、痰濕、血瘀為標。脾為氣機之樞,主運化,主升,胃主受納,主降,脾升胃降才能維持消化道正常運化、受納、腐熟的功能。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合穴,又為胃的下合穴,能補脾胃,調腸腑,為后天生化之源?!端目傃ǜ琛吩啤岸歉谷锪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曰“合治內腑”。《素問·水熱穴論》云“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足三里穴善治脾胃病的特點,是胃腸疾病中最常見的取穴。電針是通過各種物理化學方式刺激相關腧穴,從而激發經絡之氣,促進陰陽協調,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20]。這也是采用電針足三里穴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綜合本研究結果來看,電針足三里穴可改善FD大鼠的胃腸消化,增加FD大鼠胃竇AMPKαmRNA以及蛋白的表達水平、降低FD大鼠胃竇mTOR mRNA以及蛋白的表達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機制之一,但電針是如何影響mTOR和AMPKα、mTOR與AMPKα的相互作用機制等還需進一步行嚴謹的實驗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