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飛
2018年1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等系列重大戰略部署。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人民銀行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動金融改革開放,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銀行賬戶作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載體,已經成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礎,銀行賬戶管理改革是維護經濟金融秩序、滿足人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促進社會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
1977年,遵照黨中央“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財經工作總方針和各項經濟政策,為加強資金管理,嚴格財經紀律,人民銀行頒布了我國第一部銀行賬戶管理制度——《銀行賬戶管理辦法》。通過確立基本賬戶的主導地位、嚴格限制賬戶開立種類和數量、賦予銀行監管資金使用職責等制度設計,建立了一套適應我國計劃經濟體制的銀行賬戶管理體系,在滿足國有企事業單位資金收付需要的同時,有效實現了對國家財政資金的監管。
1994年,遵照黨的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務院《關于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加快會計、結算制度改革”精神,為順應經濟體制改革,人民銀行修訂并頒布新的《銀行賬戶管理辦法》,明確銀行賬戶管理目的是“維護經濟、金融秩序”,將銀行賬戶分為基本存款賬戶、一般存款賬戶、臨時存款賬戶和專用存款賬戶,并建立基本存款賬戶核準制,構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賬戶管理基本框架,將對銀行賬戶的行政管理轉換為對開戶主體行為的規范,適應并有效促進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作者( 左三) 調研取消企業開戶許可試點工作
2003年,為滿足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日益增長的經濟活動需要、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強對“三逃一套”、小金庫、洗錢等違法活動的打擊力度,人民銀行出臺《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規范銀行賬戶開戶和管理手續,鞏固基本存款賬戶的主導地位,增設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加強對逃廢債務和財政資金的管理,銀行賬戶管理進一步由行政管理向市場管理轉變。
2015年以來,為順應和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保護個人銀行賬戶安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人民銀行按照“鼓勵創新、防范風險”的原則,對個人銀行賬戶體系實施全面改革,以落實銀行賬戶實名制和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為核心,將個人銀行結算賬戶分為Ⅰ、Ⅱ、Ⅲ類結算賬戶和信用卡賬戶,根據實名程度和賬戶定位賦予不同類別賬戶不同功能,由此構建起全新的個人銀行賬戶體系。
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是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促進社會資金安全、高效流轉,保障金融“血脈”通暢,是支付體系建設的基本使命。銀行賬戶是支付體系的基礎和入口,抓住銀行賬戶管理改革,就抓住了支付領域改革的“牛鼻子”。
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李克強總理多次就銀行賬戶管理相關工作作出批示。對此,人民銀行全面優化企業開戶服務,通過調整銀行開戶流程、建設行政許可預審核系統等提高開戶效率,小微企業開戶時間縮短至平均3天,我國企業開戶時間已遠低于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同時,在江蘇泰州和浙江臺州試點取消企業開戶許可,將企業基本存款賬戶由核準改為備案。截至2018年11月末,試點地區銀行共為企業開立基本存款賬戶3.8萬戶,其中小微企業2.23萬戶,個體工商戶1.57萬戶,企業開戶一般在半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
另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打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人民銀行針對公安機關反映的情況,深入分析支付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強化賬戶實名制、實行ATM轉賬24小時到賬等20項針對性措施,筑牢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支付結算防線。截至2018年10月末,共堵截冒用他人身份證件開立賬戶2.98萬人次,拒絕不明人員組織開戶、無法說明開戶用途等異常開戶申請26.04萬人次。
堅持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銀行賬戶是企業開展正常經營活動、獲取各項金融服務的重要前提,也是企業存放并管理資金的主要載體,記錄的資金軌跡是銀行后續為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的重要參考,銀行賬戶使用的安全和便捷對企業意義重大。要通過實施銀行賬戶管理改革,充分尊重市場規律,建立宏觀審慎銀行賬戶管理框架,減少對微觀市場行為的直接管理和干預,鼓勵銀行發揮自主性和創新性,通過與客戶平等約定的方式,根據客戶實際需求和風險水平,采取適當銀行賬戶管理模式,使小微企業獲得更為優質、便捷和安全的單位銀行賬戶、支付結算及信貸等金融服務。
堅持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化監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能力是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重要原則之一。銀行賬戶管理是防范金融體系被不法分子用于轉移非法資金的第一道防線。當前,利用銀行賬戶轉移洗錢、恐怖融資、偷逃稅款、電信詐騙、非法集資、貪污受賄等違法犯罪活動資金,仍是犯罪得逞的重要環節。要通過實施銀行賬戶管理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護企業資金安全。充分發揮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作用,對嚴重開戶違規行為實施聯合懲戒,提高違規成本;借鑒國際經驗,明確賬戶實名制核心要素及落實目標,壓實銀行管理責任;加強涉企信息共享,協商相關政府部門為銀行提供詳實、權威的涉企信息,提升銀行客戶身份識別能力;依托賬戶管理系統,建立風險預警監測機制,整合銀行賬戶、支付業務、社會信用等信息,及時發現銀行賬戶業務存在的異常和問題。
堅持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銀行賬戶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其開立和使用是存款人與銀行作為平等的經濟主體,本著合法、平等、自愿原則從事的民事活動和市場行為,銀行賬戶管理要堅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通過實施銀行賬戶管理改革重塑權責關系、再造管理模式,做到“寓管理于服務,以服務促管理”。持續優化企業銀行賬戶服務,通過開展督導、組織暗訪、完善企業投訴處理等方式,建立優化銀行賬戶服務長效機制;積極支持銀行開展有利于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賬戶業務;督促和引導銀行全面轉變銀行賬戶管理方式,調整內部考核及激勵導向,強化客戶身份識別和內部風控措施,全面、獨立承擔賬戶管理責任。
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近年來金融科技飛速發展,通過運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銀行能夠更好地采集分析海量銀行賬戶和支付業務數據,及時、準確掌握客戶情況,提高服務效率,拓寬服務范圍,同步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同時,監管制度的有效實施也離不開信息化系統的支撐,一些原來只能通過復雜的制度設計才能達到的監管目的,現在已經可以通過系統控制和監測予以實現。在銀行賬戶管理改革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建設涵蓋銀行賬戶和支付信息于一體的監測分析系統,通過大數據挖掘、比對,人工智能自動分析,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效能,確保銀行賬戶管理制度有效執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鼓勵銀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服務成本、提高風控水平。督促銀行提升系統運維能力,切實開展系統安全檢查,確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