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婷婷/本刊記者
5月21日,山東省調解工作會議在煙臺召開。此前僅10天,全國調解工作會議剛剛落下帷幕。
按照全國調解工作會議部署,山東省司法廳迅速行動,組織召開全省調解工作會議,貫徹落實會議精神,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山東實踐,總結成績,交流經驗,分析形勢,部署任務,推動新時代調解工作邁上新起點。
通過此次會議,記者看到了山東省對新時代調解工作的深刻理解,對構建大調解工作格局、進一步提高調解工作水平的深圖遠慮,也看到了近年來山東省調解工作的創新成果,獨具特色,亮點紛呈。
山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全程參加會議并講話。省司法廳廳長、黨委書記解維俊主持會議并做具體工作部署。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致辭。省司法廳副廳長李端衛,煙臺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洪旭,煙臺市副市長趙峰參加會議。
林峰海在講話中指出:“這次會議具有標志性、轉型性的重大意義,標志著全省調解工作由原來以人民調解為主、兼顧其他調解,進入了一個全方位構建大調解格局、調解工作大轉型大發展的新時期。”他深入淺出闡釋調解工作的重要意義:“調解就像推拿和針灸,雖不是手術,但對保障健康極為重要”“抓調解抓穩定,就是抓發展”“我們要用中國文化、中國智慧解決中國的問題,堅持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林峰海同與會代表一起考察了煙臺市開發區重大矛盾預防調處中心、福山區司法局門樓司法所、福山區門樓鎮兩甲莊村人民調解委員會、芝罘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對人民調解的作用發揮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人民調解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大量不穩定因素,為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人民安居樂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會議現場。圖/孟婷婷

山東省政法委書記林峰海(中)考察芝罘區婚調委。圖/孫勇
會議期間,林峰海還會見了10 位山東省人民調解專家。他高度贊揚人民調解員的敬業與奉獻精神,鼓勵調解專家進一步發揮專長,起到典型引領作用,推動建立一支政治合格、業務精通、公道正派、作風務實的調解員隊伍,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
自2017年6月以來,山東省在淄博、棗莊和聊城進行行政調解試點,成效明顯。特別是淄博市,自試點開展以來,全市各級行政調解成功化解矛盾糾紛4.7萬件,調解成功率90%以上。淄博市著力在行政調解的專業化、規范化和長效機制上下工夫:
一是構建以基層行政調解工作室為基礎、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政復議調解組織為支撐、審前和解中心為補充的新型調解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了一體化的調解格局。目前,全市各級賦有調解職能的行政機關設立行政調解室402 個,配備專兼職調解工作人員1162 名。
二是制定下發《行政調解員考核辦法》,明確行政調解員由為人公正、聯系群眾、熱心行政調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工作人員擔任,每年組織行政調解人員參加業務培訓,提高行政調解人員工作能力。
三是規范行政調解工作程序,出臺一系列文件,從行政調解的申請、參加人、調解程序、協議書制作、調解期限、文書歸檔等9 個方面對行政調解工作做明確規定。
四是建立督導考核機制,將落實行政調解工作作為平安創建、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全市“十個新突破”考核體系,每年年初制定下發《行政調解化解矛盾糾紛推進機制考核細則》,有針對性地調整考核項目和考核重點;制定工作推進表、問題清單等,每月進行調試通報;每年年底對行政調解工作進行考核,促使行政調解職責真正落實。
指導行政調解是司法行政部門的新職能。淄博市的做法不僅為行政調解的拓展積累了經驗,更為全省大調解工作格局發展奠定了基礎。
構建大調解格局,人民調解發揮著基礎性作用。
“在各種解紛方式中,人民調解組織網絡最健全、調解員數量最多、距離基層群眾最近。”林峰海強調,要持續加強人民調解工作,進一步鞏固人民調解在多元化解糾紛機制中的基礎性地位,要把人民調解作為定分止爭的“首選方式”,把人民調解員作為社情民意的“首席預報員”,把人民調解員隊伍作為促和維穩的“首發陣容”。
人民調解要成為群眾首選,就必須提質增效,不斷滿足群眾的新期待、新需求。近年來,山東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精準施策,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推動人民調解工作提質升級。
大力服務城市建設。“趙晉涉案房地產”爛尾樓案涉及購房者5700 多戶、資金數十億,形成重大社會穩定隱患,困擾濟南市多年。濟南市司法局充分發揮人民調解職能作用,調配優秀人民調解員、擅長房產案件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服務保障人員,組建了90 余人的人民調解專家隊伍,以“快調快處快結”為基調,采用“人民調解+司法確認”方式,積極組織實施調解工作。2018年年底,此糾紛調解工作基本完成,5709 戶購房群眾達成調解協議并由法院予以司法確認,協議標的約23 億元。
積極服務群眾生活。煙臺市芝罘區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5780 起婚姻糾紛,3355 對沖動離婚夫妻被勸和,2425 對和解協議離婚。林峰海說,“這個作用不可小視”。芝罘區婚調委設在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自2016年成立以來堅持“情感牌”和“專業牌”相結合,探索形成了“一張轉接單、一份操作模板、一套工作流程、一支骨干隊伍”的“四個一”工作模式,“婚前八問”“三道防線”“三人小組”等工作方法,為沖動離婚踩住了急剎車,為挽救家庭破裂發揮了作用。
主動服務經濟發展。煙臺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破產清算重組調委會、全省第一家知識產權糾紛調委會,組建起由18 家知識產權研究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組成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專家庫,構建起煙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在全省率先實現商會調委會全覆蓋,推動商事糾紛化解進入新局面。
開展特色調解工作。濰坊市針對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特點創建“聽證法”工作機制,統籌系統內法律服務資源,注重吸納糾紛事項相關部門單位工作人員、調解志愿者等參與調解,實施“聽證法+調解+司法確認”調解模式,成效凸顯。
日照市靶向施策打造特色調解品牌,建立了“大嫂調解”“黨員老兵調解”“四老調解”“船老大調解”等一批特色調解隊伍。

與會代表考察福山區門樓鎮兩甲莊村“一室兩會”調解模式。圖/孟婷婷
鄒城市在全省率先實施“智慧民調”建設,設立了公務通、調務通、公眾通,實現電腦、手機互聯,調解工作由線下“面對面”變為線上“屏對屏”。2018年,全市受理矛盾糾紛1346 件,網上調解率達82%,真正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因地制宜創新方式方法,調解工作迎來滿園春色。2018年,山東省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矛盾糾紛27.2 萬件,調解成功26.9 萬件,調解成功率99%,履行協議26.5 萬件,履約率98%。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維俊提出,“做好新時代調解工作要深刻認識和把握調解工作的新變化,在職責定位上實現由指導人民調解向統籌指導多種調解轉變,在調解主體上實現由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轉變,在調解方法上實現由傳統方式向傳統方式與現代方式相結合轉變,在職業要求上實現由低水平專職化到高水平專業化轉變。”以此為指導,山東省對下一步調解工作做出部署:

建在煙臺市福山區司法局門樓司法所的公共法律服務站。圖/孟婷婷
一是加強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提升人民調解工作效能,最終需要人民調解員去實現,新時代調解工作必須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法律、會調解的專業化隊伍。解維俊在全國調解工作會議聽完傅政華部長講話后,第一時間帶隊趕赴陵水,考察學習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經驗。會上他結合山東實際提出村居調委會、鎮街調委會、企事業單位及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專職人民調解員配備分別不少于1 人、2 人、3 人,年內力爭專職調解員比例從現有的14%提升到25%的階段性目標。
二是切實履行指導行政調解工作職責。會議要求各地認真總結行政調解試點地區經驗,指導行政調解任務較重的行政機關率先成立行政調解委員會、設立行政調解室,建立健全行政調解工作體制,以點帶面推進工作。司法廳將起草加強行政調解工作的意見,形成方案報省委省政府。
三是大力開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工作。目前,山東省已建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2145 個,覆蓋近30 個民生領域。下一步,山東省將加強與行業管理部門溝通對接,指導推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向互聯網、金融、環保、知識產權等新興領域和現代產業聚集。加強商事調解,年內各市、縣(市、區)全部建成企業產權糾紛調解平臺,濟南、青島等經濟開放度較高的市地積極探索涉外商事調解工作。指導擴大律師調解試點工作,鼓勵成立律師調解工作室,積極培育律師調解服務品牌,年內每個縣級行政區域都成立律師調解工作室。
四是加強銜接聯動。構建大調解格局,重在加強銜接聯動。山東省將深化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仲裁的銜接聯動,建立以聯席會議為依托的協調機制,逐步完善訴(裁)前告知調解、訴(裁)中委托調解、執行協助調解和司法確認等制度;通過派駐調解員、設立調解室、建立網絡互通平臺等形式,及時承接辦理其他部門引導、委托的案件。依托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統籌區域內調解資源,建立“綜合性、一站式”調解中心,形成統一受理、統一調度、統一分流、統一處置的閉環式工作局面。
省法院、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省信訪局、省工商聯等省直機關參加了會議,介紹了他們通過調解解決爭議的經驗做法。
林峰海強調,構建大調解格局,各部門要加強協調聯動、協作配合,在給黨委政府建言獻策時,要從全局出發,舍棄部門的小利益,融入穩定的大格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每成功調解一起糾紛,就贏得一次民心。新時代調解工作任重道遠,山東省調解工作已凝聚起前進的力量,整裝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