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司法局六臺司法所
2017年3月22日,遼寧省阜新市清河門區某幼兒園內人聲嘈雜,秩序混亂,樊大(化名)因兒子樊小小受傷一事同幼兒園協商無果,與園方發生爭執,大鬧幼兒園。園方無奈選擇報警。清河區六臺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委會”)得知后立即介入進行調解,與雙方協商解決辦法。

調解員與家長進行協商
經了解,3月20日,幼兒教師劉云(化名)挪桌子時不慎將樊小小右手大拇指夾傷,造成大拇指末節骨折。園方立即帶樊小小到區醫院檢查并通知家長。當天下午,劉云到醫院看望孩子并賠禮道歉。當晚,樊大要求到市中心醫院做進一步檢查。3月21日,樊大要求去省會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因電話溝通時與幼兒園產生意見分歧沒去成,便帶樊小小到市中心醫院進行治療。劉云下班后再次去醫院賠禮道歉并與樊大進行協商。樊大索賠20 萬元,雙方協商無果。為防止矛盾進一步激化,調解員認真分析案情,研究制定調解方案。
這起糾紛并不復雜,但因為幼兒受傷,家長情緒特別激動,堅持索要20 萬元高額賠償,才使矛盾僵持不下。所以調解員認為調解的關鍵,一是穩定住家長情緒,保證孩子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二是認定責任性質,確定合理的賠償范圍。此糾紛看似風險點在幼兒家長,實則是幼兒園的態度。為防止事態擴大,調解員決定先從事故責任方入手,做通幼兒園方面的工作。
調解員找到幼兒園負責人,告知其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及法律依據,勸導其做好溝通協商工作,防止矛盾擴大。
告知園方依法承擔過錯責任。調解員指出,根據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九條第九項,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在此糾紛中,雖然是劉云個人操作不當的原因造成樊小小受傷,但考慮到劉云是幼兒園聘請的教師,幼兒園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敦促園方積極溝通解決問題。調解員勸說園方負責人,應該本著對幼兒負責的態度,以不耽誤孩子治療為前提,真誠地與家長進行溝通,滿足家長的合理要求,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治療,防止事故造成的惡劣影響進一步擴大。同時,調委會找到區教委了解幼兒園的情況,并與區教委商量,由區教委對幼兒園進行檢查并提出整改措施,聯合做幼兒園方面工作,敦促其積極與樊大協商解決辦法。通過做工作,園方承認是因為劉云的疏忽大意導致孩子無辜受傷,并表示劉云也十分心疼和悔恨,但她并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而且孩子的傷情也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園方愿意承擔責任并積極與家長進行協商,但20 萬元的高額賠償要求實在難以接受。

調解員與園長進行溝通
至此,20 萬元的賠償額度成為矛盾的焦點。因家長堅持20 萬元不松口,所以綜合幼兒受傷程度和實際發生費用,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確定合理賠償額度,引導家長降低心理預期至關重要。
了解幼兒受傷程度。調解員通過走訪幼兒園和醫院相關科室得知,幼兒大拇指屬于輕微骨折,醫院的意見原本不建議打石膏,但在家長強烈要求下,才給幼兒手指打上了石膏,可見受傷程度不是很嚴重。調解員還專門咨詢了相關鑒定機構,由于幼兒大拇指屬于輕微骨折,加上幼兒身體恢復能力較強,日后應該不會影響到手指功能,達不到傷殘等級。同時,又專門查閱了法院相關訴訟案例,確認法院判定的賠償額遠低于家長的心理預期。
估算實際發生費用。經了解,這類傷情實際支付醫療費用不會太高,樊小小打石膏大約花費人民幣800 多元,此后的醫療費用支出也不太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之規定,調解員對這些費用都做了認真估算,心里有了底數。
摸清雙方契合點。調解員在反復調解的過程中,摸清了雙方可能接受的賠償額度范圍,本著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盡力滿足雙方心理預期的原則,努力在雙方可接受的范圍內進行調解。
為獲取高額賠償,樊大試圖借助媒體制造輿論壓力,并約電視臺記者進行采訪。記者到幼兒園、教育局等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后,發現實際情況與樊大提供的消息并不相符,對于樊大提出的20 萬元賠償要求,記者建議其走法律程序。
借勢索賠不成的樊大帶著孩子再次來到幼兒園大吵大鬧,園方負責人第一時間找到調解員,調解員立即出面制止,并穩定住家長的情緒,將其引導至調委會進行勸導。
調解員告知樊大,樊小小意外受到傷害,家長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擾亂幼兒園教學秩序的行為非常不理智也不可取,已經嚴重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二條第二款“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占、破壞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場地、房屋和設施”的規定。同時指出,根據《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五項,干擾幼兒園正常工作秩序的單位或者個人,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罰款的行政處罰,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門建議有關部門對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而且,一旦園方再次選擇報警,公安機關可以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對擾亂秩序致使教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的樊大“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如此一來,樊大就從受害方變成了過錯方,得不償失。
調解員向樊大保證,會幫助他再與園方進行溝通協商,但他不能再到幼兒園去鬧,而且要根據孩子受傷程度在合理范圍內索賠,否則即使走訴訟途徑,法院也會走傷情鑒定程序,恐怕賠償金額離預期的要更低。最后調解員語重心長地指出,與傷情相比,家長和老師間這樣激烈的對峙,更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陰影,因此以正確的方式盡快解決好與幼兒園及老師的糾紛才是為孩子的長遠考慮。聽完調解員的一番話,樊大若有所思,態度緩和了下來。
調解員再次與幼兒園負責人協商此事,從最大限度降低社會負面影響的角度,勸說幼兒園負責人要以最誠懇的態度與當事人盡快再進行溝通。
通過與雙方多次溝通協商,最終促使雙方都做出了讓步。4月5日,在調解員、區教委、社區民警共同見證下,當事人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約定由幼兒園一次性賠償3.5 萬元,雙方不得以任何方式詆毀誹謗對方,如有發生,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事后,調解員對當事雙方進行了回訪,得知該協議已履行完畢,雙方對調解結果均表示滿意。
當前,很多矛盾糾紛的解決陷入了“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陪”的怪圈,這種做法不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在此糾紛中,調解員堅持依法依理公正調解,向大鬧大賠說“不”。面對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不切實際的賠償要求,調解員沒有和稀泥,也沒有一味地遷就縱容,而是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厲害后果,對當事人進行勸誡,促使當事人調整心態,正確對待矛盾爭議,最終依法促使雙方達成了協議,維護了雙方的合法權益,凸顯了人民調解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獨特優勢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