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包含31個城市(佛山數據列入廣州)中的27個,較上月增加大連、貴陽2城。另南昌、無錫、哈爾濱、長春4城無確切數據(此4城日均客運量大致量級應分別為40+萬、30+萬、20+萬、20+萬。
本月內地城市客流數據顯示:
1、內地27城總客運量18.48億人次,日均5962.16萬人次(本月共有10個城市新增運營里程374.16公里,涉及16條線路)。其中與上月同范圍的25城完成總客運量18.28億人次,環比上月下降1.57%;上漲幅度前三名分別為東莞(14.57%)、廈門(9.8%)、南寧(7.35%),其中東莞受地鐵沿線大型商家開業影響較大,廈門主要得益于大幅壓縮行車間隔提高乘客等待時間及票務優惠措施的雙管齊下;下降幅度前三名分別為烏魯木齊(14.91%)、青島(5.15%)、南京(4.78%),或與嚴冬天氣有關。
2、內地全月總客運量超1億人次從高至低依次有北、上、廣、深、蓉5家,較上月少了南京,南京因本月下降4.78%,失守1億大關。前5家“億萬豪門”以不足一半(47.23%)的運營里程貢獻了六成以上(64.59%)客運量,而前四大一線城市則占據了總客運量的“半壁江山”(58.89%)。
3、全月日均客運量過百萬的有11家,其中100-200萬的2家,200-300萬的2家,300-400萬的3家,400-500萬的仍空白,500萬以上的仍共有北、上、廣、深4家,其中北、上環比上月下降明顯,北京雖仍居第一,但與緊隨其后的上海差距急劇縮小至日均不足20萬。
前11家“日均百萬豪門”共貢獻了總客運量的近9成(87.76%),剩余的一成多(12.24%)份額由蘇州領銜的16家中小兄弟共同分享。
4、全月工作日日均客運量最大的仍是北京,但較上月已降級至1200萬人次以下。而休息日客運量最大的仍是廣州,以日均百萬量級大幅領先工作日居前的京、滬;在日均客運量100萬以下的名單中,鄭州依舊是唯一在休息日日均可突破100萬大關的城市。
5、客流強度方面,本月27城平均客流強度為1.23萬人次/公里,其中在0.7萬人次/公里的共有天津、昆明等9家(表中客流強度數字標紅色的),在0.7—1.23之間的有南京、武漢等8家(表中客流強度數字標土黃色的),在平均值1.23以上的有京滬等10家(表中客流強度數字標黑色的),超過2.0的僅有西安、廣州2家,另工作日值均超2.0的還有深圳、北京2家。在月末200公里以上運營規模的前9個城市(分別為上、北、廣、寧、渝、漢、深、蓉、津)中,全月平均客流強度廣、深位列前兩名;在200公里以下運營規模的城市中,全月平均客流強度前2名為西安、沈陽,尤其前者不僅在此規模段第一,同時也是內地第一。
6、工作日與休息日客流對比中,27城中工作日客流強度(1.30)高出休息日(1.09)近20%。其中工作日客流大于休息日的有北、上等15城(表中客流強度箭頭方向朝右上的),反之有西安、鄭州、蘇州等12城(表中客流強度箭頭方向朝右下的)。
7、總體而言,運營線網規模較大、軌道出行通達性更好、開通運營歷史更久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工作日客流遠高于休息日,說明有剛性需求的通勤客流比例高,乘客對地鐵的依賴程度高;廣州、西安無論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客流都非常高;相對應,運營線網規模不大、軌道出行通達性尚不夠好、開通運營歷史不夠長的城市,比如蘇州、鄭州、南寧等、表現為以休閑觀光為主的休息日客流遠高于以通勤為主的工作日客流,說明其剛性需求仍有大的提升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