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前后對比圖
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響徹中華大地,推動我國突破思想藩籬,抵礪創新勇氣。四十年來,我國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艱辛探索,逐步地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創造性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了一個古老民族的生機與活力。四十 年來,我國經濟保持年均近10 %的持續高速增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從溫飽不足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社會事業蒸蒸日上,逐步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2018年,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處,改革開放大潮又起。四十年巨變遠不是結束,改革開放永無止境。

改革前的青島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城市發展的需要,我國決定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持續深入,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逐步發展,其成為優化城市交通環境的主要手段。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城市交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市進程的完善不斷地推進著基礎設施的發展,而域市軌道交通建設又是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所以城市化的發展急需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改革開放四十年年的輝煌成果,促成了今天全國城市軌道交通事業的高速發展,展示出世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規模和建設速度。如何抓住機遇,把我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技術創新型和安全便捷型的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走出一條又好又快的發展道路,是建設者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千載難逢的極好機遇;做好當前的規劃、設計、設備、車輛制造、施工、運營等工作,是建設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務。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日趨嚴重,發展大容量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成為各大城市的共識,許多城市紛紛提出了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宏偉規劃和計劃,加快了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步伐。國家也首次將發展大城市軌道交通列入"十五"計劃。這是我國政府第一次從政策上和發展戰略上對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提出的戰略指導意見,這使得眾多大城市面臨著軌道交通大發展的良好機遇和歷史條件。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可以劃分為早期有軌電車交通(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和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今)2個歷史時期。近30年來,中國城市軌道 交通正逐步進入穩步、有序和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近10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正確引導和相關城市對規劃建設軌道交通的積極努力,從發展速度、規模和現代化水平,突顯了后發 優勢。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大城市的軌道交通發展現狀相比,差距還很大。中國城市還均未形成有效的軌道交通運行網絡,總體規模不大。因此,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任重道遠。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越來越密集,城市公共交通建設面臨更大的壓力,城市空間布局也受到日益嚴重的考驗。隨著城市交通需求的持續增長,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項目建設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即將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力量趨勢。地鐵因為運量大,速度快,節約城市用地,安全率高,污染少,成為緩解城市公共交通擁堵的首選,各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然而,造價巨大、運營維護費用高、工期長、資金回收慢是建設地鐵的致命缺點,正在運營的地鐵除香港和大阪以外,所有的地鐵運營都還處于虧損狀態。如何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運作模式以及運營戰略,才能使地鐵的運營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地鐵的運營來說至關重要。
地鐵是一種獨立的有軌交通系統,其正常運行不受地面道路擁擠的影響,能快捷、安全、舒適地運送旅客。地鐵是現代城市交通的主流和方向,其運量大,速度快,干擾小,能耗低,被譽為現代城市的大動脈,是一座城市融入國際大城市現代化交通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一個國家國力和科技水平的實力展現,而且是解決大城市交通緊張狀況的最有效的方式。與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地鐵交通的主要特點如下:
(1)地鐵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礎設施,為社會生產和生活提供基礎服務,具有顯著的公益性。
(2)地鐵交通基礎設施的線路、車站、通信和車輛等,具有資產專用性,一經完成不能他用。
(3)地鐵交通建設成本高,規模大,回收周期長。地鐵網絡系統規模的擴大,可以降低成本。
(4)地鐵交通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等各階段,需多專業、多行業、多企業間相互配合。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本身作為電氣化交通 沒有污染,尤其是它將逐步吸引大量私人小汽車轉向地鐵,這些數量可觀的小汽車由于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其所產生的尾氣也將大量減少,同時由汽車行駛所產生的煙塵、噪 音、振動也將相應下降,能源、土地資源等消耗都會相應減少,城市環境會變得更好,也因此讓城市更美、更宜居。
黨的十九大會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是我國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實現偉大夢想的行動綱領。黨的十九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城市軌道交通2020 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5 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現代化城市軌道交通強國奠 定了基礎,也為城市軌道交通在新時代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實現軌道交通強國夢提供了保障。
2018年,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40年。這4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輝煌發展的40年;也是中華民族 偉大復興史上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40年!這40年來,每一個中國人都沐浴著改革的春風、享受 著開放的果實。從工作到生活,從房子到穿著,從風俗到潮流,改革開放前后的變遷對比都是巨大的。為了生動記錄這40年來的巨大變化,展現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地鐵建設是前途無量的朝陽事業,它把陽光引向地下,也給現代城市注入了強大的生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推動下,中國地鐵正走向成熟、繁榮。可以預期,在不遠的將來,全國各大城市都將擁有四通八達的地鐵網。未來,地鐵交通工程將與其他大型建筑物地下自然的延伸發展等相結合,將會更加注重立體開發,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多功能性,建成四通八達的地下城,形成地下交通、地下商業、地下疏散干道的有機融合。

就拿我自己看到的來說,青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變化巨大,曾經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了現在的一線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私家車,這樣交通就變得擁堵,上下班高峰時間堵車一兩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交通壓力大,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受到影響,2014年開始動工建設的青島地鐵,2016年開通的第一條地鐵線青島地鐵三號線,自從開通以來,緩解了市區很大的交通壓力,2017和2018又相繼開通了2號線和11號線,極大的提高了人們的出行便利,也緩解了極大的交通壓力,也為人們的出行節省了時間,方便快捷。這些都是改革開放為我們帶來的生活便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我由衷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我相信,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們的生活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