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善亮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山東濟寧 272000
母豬正常懷孕至分娩時間在112~120 d,多在114 d,在分娩生產過程中極易出現母豬產后發熱、采食量降低、乳房炎、子宮炎、乳豬腹瀉、母豬后期掉膘嚴重、產后不發情等癥狀,對母豬后期生產會造成很大障礙。為此,本文擬闡述母豬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以期解決母豬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目前80%以上豬場均采用產前7 d減料的飼喂方法用于減少或緩解母豬產后便秘問題,但是在豬場實際生產過程中便秘、奶水問題均未得到有效緩解,而且極易產生母豬產后無力、產后時間過長等問題,為豬場正常生產增加時間、藥物、淘汰等成本,加大治療和預防難度。母豬產前不宜盲目減料,要以母豬膘情、胎齡、營養水平、環境等多因素來評估考量,確定出最佳飼喂量。膘情過肥可適當降低10%,胎齡越長可增加5%,營養水平過高可適當降低飼喂量,環境溫度過低也需要提高飼喂量以保證母豬體能的正常消耗。母豬分娩當日可降低至1.0~1.5 kg飼喂量,這是由于母豬處于分娩應激狀態,不宜采食。分娩前7 d的能量儲備直接決定母豬產程時間長短,建議在分娩前3 d降低30%~50%的比例,同時要添加優質氨基酸維生素保證母豬能量及維生素的吸收,確保母豬有足夠能力進行分娩,也可避免產后無力等問題。分娩后第2天要及時增加飼喂量至2~3 kg,后期1周內恢復至自由采食正常量。若生產仔豬12頭以上,提高飼喂量至8~10 kg(需要逐步增加,避免母豬一次過量出現嘔吐等癥狀)。有條件豬場可在飼糧中添加5%脂肪或食用油,用于自身能量維持需要及奶水轉化。
母豬分娩前要依據母豬奶水及陰戶的變化,做好消毒清洗工作。飼養員需采用溫水添加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乳房、陰戶局部清洗。胎衣徹底流出后要及時收集于專用容器內統一處置。初生仔豬采用密斯陀涂抹,防止仔豬散熱過快及細菌滋生。產床糞便清理要達到每日4~5次,且底部可撒石灰粉用于防止細菌、病毒滋生及吸潮,提升豬舍內部濕度。
母豬分娩過程需要2.5~3.0 h,如果產仔時間間隔過長要及時檢查是否出現難產,并及時助產或催產,此時選擇催產素(縮宮素)肌肉注射10~20 IU。養豬生產中很多豬場會肌肉注射50~100 IU,大劑量注射縮宮素會刺激子宮強直性收縮,易拉傷子宮黏膜,雖然仔豬會快速生產,但后期恢復時間長,不利于后期配種受精卵著床。另外,大劑量使用縮宮素會導致母乳大量分泌,且乳汁中含有大量縮宮素代謝物可引起乳豬腹瀉,奶水代謝失常,對母豬傷害具有不可逆性。
在母豬分娩期間可靜脈滴注5%葡萄糖生理鹽水1 500~2 000 mL,母豬產第3~4只胎豬開始靜注,第 1瓶中添加魚腥草15~20 mL+VitC 20 mL+VitB(復合)20 mL+抗菌素(如青霉素等);最后1瓶中添加縮宮素,經產母豬20 IU,初產母豬10 IU,滴注速度減緩,最后1瓶葡萄糖應在母豬將近產完時才滴注。此種方法可有效降低母豬在分娩過程中應激反應及細菌感染,防止母豬產后炎癥、產后無乳綜合征的發生。母豬分娩過程中子宮頸張開,細菌的感染風險增加,因此在分娩過程中選擇能夠殺菌的藥物最佳。常用的有阿莫西林、青霉素、鏈霉素、頭孢等。嚴禁使用人藥進行預防和治療。
豬場會對分娩前后的母豬進行藥物保健,常用藥物多選擇恩諾沙星、阿莫西林、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多西環素等,作為豬場經營者應考慮母豬產后氣血虧虛問題,最好在利用抗菌素藥物的同時添加益母生化散、血源速用于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使母豬后期的恢復達到更佳狀態。
哺乳舍適宜溫度在13~20℃,最佳溫度在18~20℃;濕度在60%~80%。豬舍溫度過低會導致母豬產后能量消耗大,體質虛弱,產程延長,后期乳豬腹瀉風險增加15%~20%;溫度過高母豬產生時間延長、體質虛弱,易出現產后無力、采食量降低、產后炎癥發生率增加。溫度過高或過低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產問題。因此,豬場一定要做好哺乳舍溫度控制工作。南方地區多出現陰雨潮濕天氣,導致豬舍內濕度過大,特別是夏季可導致母豬采食量降低、產程長、母豬產后炎癥增多、仔豬死胎增加、便秘、尿液發黃等問題,此時要確保飲水充足,通風換氣,避免熱應激造成母豬生產性能低下。采用水簾降溫、排氣扇通風、空調降溫、水滴緩解等多重措施改善環境。濕度過大時建議用干粉消毒粉來消毒、吸濕,保證豬舍干燥及對細菌、病毒的控制。
母豬分娩后1周內是最佳的身體恢復期,該階段極易產生母豬產后乳房炎、子宮炎、子宮內膜炎、采食量難以上升、便秘等問題。因此在飼養過程中要及時仔細觀察母豬采食狀況、陰戶分泌物、便秘等情況,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采取恰當的治療措施。對于出現炎癥的母豬要做好治療記錄和備注,以便下次配種、分娩時用于預防保健,提高生產性能。
母豬生產管理是豬場管理的關鍵,母豬健康是豬場健康的核心。如何提升母豬生產性能,除了做好母豬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外,還要做好適時配種、藥物保健、疫苗免疫、飼養管理等多方面工作。只有齊心協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提高生產效益,促進豬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