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容 劉 新 羅炎容
1.重慶市渝北區畜牧水產站,重慶 401120;2.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畜牧獸醫站,重慶 401120
隨著人們追求健康的理念,綠色生態的“土雞”深受廣大市民朋友的喜愛,“土雞”養殖已成為渝北區精準脫貧的優選項目之一。但是在指導養殖戶進行養殖過程中發現,雛雞白痢發病呈逐漸增加趨勢,個別養殖戶飼養的雛雞發病率高達70%以上,死亡率最高達50%,不僅嚴重影響養殖積極性,還給精準脫貧帶來困擾。
2018年3月,養殖戶王某引進1 000只雛雞,雛雞5日齡開始出現精神不佳,食欲降低,扎堆擠,打瞌睡,個別出現排極少量的白糞,由于缺乏養殖經驗,以為是舍溫低造成的,于是增加保溫措施,結果病情并未得到緩解,反而加重。拉灰白色糞便的雛雞增加,泄殖腔及周圍羽毛沾滿白色糞便,部分雛雞泄殖腔口被糊住,排便困難,用恩諾沙星進行飼喂,效果不明顯,6日齡下午開始出現死亡。7日齡上午10時,死亡達87只。
技術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對病死的雛雞進行解剖,解剖過程中發現個別病死雛雞臍環愈合不好外觀呈黃綠色,內容物呈奶油狀,明顯的卵黃吸收不良;部分病死雛雞肝臟充血、腫大,表面有灰白色壞死點,肺少量充血;個別病死雛雞腎臟、脾臟充血,腫脹,輸尿管內有灰白色尿酸鹽,初步懷疑感染沙門氏桿菌。
技術人員通過現場抽取病雛血液和沙門氏桿菌多價O血清(用生理鹽水對比)做凝集試驗,發現血液與血清產生了凝集反應,而血液與生理鹽水的對比試驗并沒有出現凝集反應,根據業主主訴、解剖病理癥狀和凝集反應結果,可以初步判斷為沙門氏桿菌導致的雛雞白痢。
為了不延誤治療和漏診其他病菌感染,技術人員開始做兩手準備,一邊采集病死雛雞的肝臟送實驗室診斷,同時按照感染“雛雞沙門氏菌白痢病”實施救治。
無菌條件下,取病死雛雞的肝臟,研磨后接種在麥康凱瓊脂平板、SS瓊脂平板和血液瓊脂平板,37℃培養24 h后,麥康凱瓊脂平板、SS瓊脂平板出現細小、無色透明、圓形的光滑菌落,血液瓊脂平板上出現灰白色,邊緣整齊,不溶血的菌落。挑起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后涂片鏡檢,可視范圍內可見大量兩端鈍圓、中等大小的革蘭氏陰性桿菌,結合技術人員進行的現場血清的凝集反應,可以確診為沙門氏桿菌導致的雛雞白痢病。
為防止濫用和不當使用抗生素,造成藥物殘留和產生耐藥性。取上述病菌的純培養物用紙片法測定病菌對治療藥物的敏感性(藥敏紙片購自上海易佰聚經貿有限公司),病菌對慶大霉素、丁胺卡那、氯霉素高敏;對氨芐西林、環丙沙星、諾氟沙星,頭孢唑林中敏;對復方新諾明、青霉素G、紅霉素不敏感。
1)改善養殖環境。指導業主更換育雛室并保持室內清潔干燥,防止料槽和飲水器被雞糞污染;維持舍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且穩定;一定的飼養密度,防止過分擁擠,供給營養全面、易消化的飼料,防止雛雞相互打斗和啄癖。
2)藥物治療措施。隔離暫未出現病癥的雛雞,并用慶大霉素針劑飲水,1 000 IU/只,2次/d,進行預防,連用5 d停藥,淘汰部分重癥無治療價值的病雛,對有治療價值的病雛雞,用慶大霉素劑飲水,用量是預防用量的2倍,3 d后病情得到緩解,7 d后雞群恢復正常。
在實際養殖過程中,感染雛雞白痢的機會很多,該病既可以垂直傳染,即細菌可通過被感染的種蛋致使剛出殼雛雞感染;也可以水平傳染,即通過糞便直接傳播造成感染;臨床表現也是多種多樣,要確診該病,除了解剖外,實驗室細菌學檢測是必需的。
由于該病既可垂直傳染,也可水平傳染,所以要做好該病的防控必須從2個方面同時著手,一是凈化種源,二是做好育雛的飼養管理。
1)建立無雞白痢健康種雞群,規模種雞場每年定期用血清凝集反應試驗對種雞進行檢疫,及時淘汰陽性種雞。對于自繁自養的小規模養殖戶,可以采用1個月投1個療程的成雞白痢散4 g/(只·d)拌料,連用5~7 d,以減少排菌量,降低陽性率[1]。
2)防止種蛋感染。一是加強種雞舍的環境衛生管理,定期消毒和滅鼠、滅蠅等,及時收集種蛋,防止種蛋感染病菌;二是加強種蛋保存和孵化管理,對收集的種蛋進行嚴格的熏蒸消毒,保持孵化室以及孵化器具的清潔衛生和徹底消毒,防止在孵化過程中感染該病菌。
1)供給合理營養,增強雞體本身抗病力;保持育雛舍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環境干凈衛生,減少各種額外的應激刺激,定期對育雛舍內外以及飼喂器具等飼養環境進行消毒,以殺滅環境中存在的病菌。
2)雛雞開食后,可以將大蒜、洋蔥等切成碎末拌入飼料中供雛雞自由采食,每7 d停喂2 d,連用3周,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