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娟
山東省五蓮縣畜牧獸醫局,山東五蓮 262300
近年來,山東省五蓮縣抓住實施鄉村振興這一戰略機遇,強力推進養殖污染整治,以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倒逼養殖業轉型升級,全縣養殖污染整治工作實現疏堵結合,穩步推進,初步形成了養殖有序、環境優良的局面,推動了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嚴格按照“三區”劃分要求,對禁養區實行“停產、轉產、拆除”多措并舉,共關閉養殖戶2 390戶,轉產243戶。對控養區、可養區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所有養殖場戶必須配建治污設施,驗收合格后方可養殖,共新建遮糞棚3.8萬m2,沉淀池7.1萬m3,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全縣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順利推進的基礎上,鎮村干部、養殖戶環保養殖觀念進一步增強,禁養區不能養,控養區、可養區科學養殖,綠色發展、環保養殖的觀念深入人心。潮河鎮將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白鷺灣—五蓮山田園綜合體統籌考慮,制訂了明確的關閉路徑和時間表,不間斷地穩妥推進;高澤鎮、中至鎮立足實際制定考核獎懲辦法,壓實鎮村干部、包村干部三項責任,整治工作推進順利;街頭鎮、戶部鄉主要領導對發現的問題親自調度,逐一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措施,分管領導帶頭入戶,對發現的問題實行“一村一策”,形成了整治合力,提高了整治效率;叩官鎮、洪凝街道、許孟鎮嚴格落實考核機制,對養殖污染整治落后村居進行嚴肅問責;于里鎮、汪湖鎮、松柏鎮、石場鄉加大宣傳力度,做透基礎工作,做足群眾工作,整治工作總體順利推進,基本實現全鎮無直排的目標,養殖秩序規范。
樹立主動抓工作的理念,堅持“向前一步”,開展全縣畜禽養殖污染督察,對全縣養殖戶開展“拉網式排查”,共現場檢查養殖污染投訴舉報案件87件,排查停養戶1 413戶,排查養殖場戶5 300戶。根據現場檢查情況,反饋未完成整改的舉報問題10件,發現復養戶55戶,掌握直排線索128條。為進一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整改,鞏固整治成果,采取聘請第三方機構的方式,開展養殖污染“回頭看”暨污染情況暗訪調查工作。采取一次打包的方式,對全縣所有鄉鎮(街道)進行一次整體評估,全面掌握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效果,綜合評價各鄉鎮(街道)養殖污染情況。同時,在縣電視臺設立曝光臺,對各鄉鎮(街道)未完成整改的問題進行曝光,并持續進行督導檢查,直至問題全部整改。
樹立“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這一理念,堅持一手抓集中整治,一手抓糞污利用。在從嚴從實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的基礎上,從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入手,主動找路子、想辦法,探索了“自然發酵還田利用、商品有機肥生產、墊料發酵床處理、沼氣工程處理、生物除臭技術、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商品有機肥模式、固體糞便堆肥+污水肥料化利用”7種符合五蓮縣特點的糞污綜合利用模式,將畜禽廢棄物轉化為優質肥料并提供給種植業,提高土壤肥力,解決化肥污染、秸稈棄焚等問題。石場鄉創新性提出整鄉鎮推進養殖污染治理的理念,在全縣率先推行封閉式處理設施改造,對全鄉糞污利用進行綜合規劃,有效地與產業進行銜接,從根本上解決了糞污污染問題,再造了新產業。2018年,五蓮縣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88%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6%以上,建設高標準有機肥處理車間10處,年加工有機肥2.5萬t,實現產值1 500萬元,成功爭創為省級綠色畜牧業發展示范縣。
養殖業量大面廣,當前,鎮村整治效果不平衡現象突出,個別村莊整治不徹底,群眾多年形成的養殖習慣一時改變容易,但長期堅持仍然困難重重,違規違法排污現象仍有發生,解決養殖污染問題仍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禁養區整改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個別鄉鎮(街道)禁養區依然存在養殖場戶。禁養區停養戶復養風險極大,閑置養殖棚隨時具備復養風險,同時,此類養殖戶未配建糞污處理設施,一旦復養,將發生糞污直排。
控養區、可養區存在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配建不全、利用不規范不徹底問題,尤其是個別散養戶,規模小而分散依然存在建而不用、建而不管的現象,成為監管盲區。
個別鄉鎮分管領導調整頻繁,交接不暢,在政策的銜接上配合不默契。壓力傳導不到位,對養殖污染整治缺乏應有的認識,推諉扯皮。個別村群眾多次到縣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反映問題,對鎮村政策宣傳和相關政策落實方面提出質疑。鎮村干部對停養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個別鄉鎮包保干部對自己包保戶都不了解,個別村干部消極對待停養情況檢查,欺騙停養檢查,對發現的復養情況不能及時消除,甚至存在直排污染現象。個別村出現村干部養殖并直排現象,如許孟鎮苗家溝村支部書記在村內養殖,村民紛紛效仿,造成該村大面積養殖污染。
從環保信訪件來看,氣味污染投訴占到畜禽養殖污染投訴的一半,說明群眾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對氣味污染這一問題的解決,尚未完全建立有效的處理機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是產業興旺的標志之一。生態化、綠色化、規模化養殖是畜牧業發展的必然,也是畜牧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五蓮縣畜牧業要走綠色發展之路,重點是以建設畜禽養殖污染整治長效機制為抓手,健全全省綠色畜牧業發展示范縣長效機制。通過學習先進,因地制宜形成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的“五蓮模式”,實現環保養殖、科學養殖,打造規范有序的養殖環境,為鄉村振興助力。
養殖污染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其問題的解決也不能寄希望于一役,整治工作決不能搞突擊,必須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近期以3年內不反彈為目標,抓緊抓實。
避免談“養殖”色變,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畜牧業的有力支撐,沒有畜牧業支撐的農業也談不上有機和無公害。從目前狀況看,五蓮縣養殖業仍然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是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將畜牧業的科學發展和林果茶糧相結合、相配套,樹立“糞污利用得當就不是污染物”的理念,該關的關,該治的治,該利用的利用,形成多措并舉、綜合施治的良性局面。在整治過程中,必須培植典型,通過身邊的現代化養殖企業讓養殖戶自覺維護美好養殖的環境。建議學習石場鄉整鄉推進養殖污染整治的經驗,統籌全鄉糞污資源化利用。
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絕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美麗文明鄉村建設的要求,是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這是干部的責任,是群眾的呼聲,是社會的需求,只有讓基層干部群眾理解整治是為了誰,從心底里理解重視加強這一工作,污染整治工作才會有生命力,才會可持續。要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高群眾自覺性和監督意識,把“要我治”變為“我要治”,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通過引進現代化養殖企業,淘汰掉軟弱散小養殖戶,杜絕養殖污染。建議各鄉鎮(街道)與林果大片相結合,合理布局,引進或引導當地企業轉型升級,做足畜牧、種植、旅游結合的新文章,促進全縣養殖業發展提檔升級。
截至2018年12月7日,五蓮縣共收到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涉及畜禽養殖污染的案件3起,較去年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舉報有大幅下降。
去年督察期間,五蓮縣共收到反映畜禽養殖污染方面的轉辦單30起,其中,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9起,12396環保部舉報管理平臺網絡投訴2起,省環保廳網上投訴4起,市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3起,縣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起;屬實的22起(包括部分屬實4起),不屬實的8起。
中至鎮在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縣級督查期間,推行信息直報直辦,效果明顯。該鎮在對轄區內畜禽養殖污染做好全面整治的基礎上,對個別直排死角堅持“零容忍”。充分利用好縣級督察、縣第三方暗訪和鎮村自查3張“王牌”,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在工作群中公開,明確責任,明確管區主任為第一責任人,村干部為直接責任人,發現問題,主動認領,現場交辦。辦理全程公開,責任明確之后,將辦理過程和辦理結果在工作群中隨時公開,接受監督。強化領導,對整改不力的,主要領導在群里批示,直至全面完成。期間,各級督察及鎮村自查共發現問題6處,全部得到妥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