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中國美國商會(以下簡稱“中美商會”)26日發布的《2019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大多數受訪企業營收繼續增長,保持盈虧平衡或盈利。盡管增長和投資預期有所放緩,但中國仍是大多數受訪企業優先考慮的市場。
該報告在2018年年底針對中美商會內314家受訪企業的調查顯示,2018年企業收入延續自2015年以來的增長趨勢,大部分企業實現盈利。其中,服務業企業收入增幅高達10%。受訪企業普遍對中國投資環境的繼續改善持樂觀態度。79%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投資環境質量有所改變或保持不變,較2016年數據增長10%。有50%的受訪企業認為中國將采取措施進一步向外企開放市場,為2016年首次提出該問題以來的信心高點。
報告還稱,消費行業對中國的投資最為重視,有受訪企業表示,中國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目的地,市場準入逐步放寬,中國對全球戰略的推動日益明顯,新的機會正在出現。中國國內消費增長被認為是最大商機,看好中國“國內消費增長/中產階級規模擴大、收入提高”的企業占73%。其他諸如數字技術、電子商務、中企全球化和境外投資增長等因素也被看作為其在華業務帶來重大機遇。此外,有59%的受訪企業認為,過去5年中國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成效顯著。
不過,報告也提出一些負面評價,路透社稱,報告中提到“在中國面臨國有經濟控制下的不平等競爭環境,而且經營成本也在不斷攀升,有20%左右的受訪企業認為今年的營收不會增長。”美國CN?BC網站關注報告中提到“科技和制造業企業正遭遇來自中國私營企業的沖擊。”
對于剛剛結束的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對在華美國企業的影響,中美商會會長畢艾倫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說,磋商的結果將使企業決定是否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客戶,以及重新考慮在全球背景下的中國供應鏈等等,“就目前來說,關稅的全面影響尚未顯現,許多企業正采取觀望態度,同時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