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
摘要: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當中,更多人看重的是孩子學習成效如何,也就是學習成績的好壞,殊不知在小學數學的學習當中,端正的數學書寫,認真的學習態度,縝密的思維能力,深度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嚴格的自我把控能力,和正確的時間觀念,這些學生的點點滴滴的態度和能力都是學生自小行為習慣的體現,所以在數學學習當中想積跬步以成千里,那么就要從點滴的數學學習習慣抓起,魚固然重要,沒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必然不會走的太遠。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必然要從學生點點滴滴的數學學習習慣抓起,所以教學過程更重于教學結果。當然對于教師要先自省,嚴格要自身才能教授與人。
關鍵詞:教學過程;教學成果;數學習慣;學風態度;自覺;把控時間;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169-01
1.“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與學生自覺意識息息相關
在任教小學一年級兩年時間來,本人意識到學生自身的自覺意識比教師灌輸的任何知識與方法都重要。在一年級四班有一位學生較為特殊,與其說他不好學、厭學,不如說其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以來其心志未成熟,不知道學生是要認真學習,其認為學習也是一種玩的方式。所以對于此類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首先是增強其自覺學習的意識。首先教師要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自覺意識,教給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方法,在課堂中進行實際訓練,并給學生課后的學習行為方式給予及時反饋,才能構成最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環境。同學之間的相互影響也是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之一。要養成一坐下來就能迅速排除干擾,置身心于學習活動的習慣,即迅速使自己投入學習而不是坐了好長時間還手忙腳亂,不知道干些什么。學生的在校活動主要是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途徑。好的學習氛圍應當是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
2.數學學習態度要端正,從數圖結合中刺激學生的思維興趣,提高思維活動水平
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夠強烈,這個時候作為數學學科的教師就要用數學當中的一些數和圖來刺激一年級學生的大腦,使得大腦運動起來。從大腦的工作情況看學習不同的知識,思考不同問題,大腦的工作細胞就不同,要科學用腦,學習中就應當適當交叉不同的內容,對大腦及時調節,有的學生形成了固定于某種特定的地方環境中才能安心學習的習慣,需要鍛煉應變能力[2]。思維習慣影響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學生在后天的模仿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智力技能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經常采取不正確的心智活動方式,那么以后在解決同類問題時就會犯老錯誤,難以找到正確的出路如“口算”是快速計算的一種心智技能如果學生每每用筆算或計算器對待一切計算題,就會干擾“口算”的形成,影響其計算的方式和速度因此,應當注意學生最初的智力技能特點,對錯誤的地方予以糾正,對正確的予以強化,并進行智力操作方式的指導,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最終達到學生能自我鑒別自己良好的和不好的智力,外因引導十分重要,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3.“為人師表,身正為范”教師要嚴格要求自身的行為才能成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表率
在教學過程中你會發現學生會時常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一年級效仿能力較強的階段。學校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而學生的各種活動多數是在集體中進行的。集體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和同學兩個方面,這兩個因素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形成有最直接、最重大的影響。一位教師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建立促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環境,那么他很難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但教師的個性品質,才是影響和決定教學的最大因素[4]。首先,真誠、平等、寬容是教師發揮個性魅力的前提,“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信任老師,進而才會遵守教師提出的習慣要求。其次,教師的教育除了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緩和他們的焦慮感,提高他們的果斷性,以及形成并鞏固他們待人處事的積極態度。在此過程中,單純地指導傳授是不夠的,教師優秀的個性品質在這時會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教學風格也是影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因素。
4.“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對于數學教學中學生出現的不良行為教師應予以及時的指正
與語文學課和其他學科也類似,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習慣方面學生會存在諸多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書寫不規范,不注意認真書寫的習慣;(2)計算不準確,沒有養成規范的計算習慣;(3)上課精力不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聽講習慣;(4)學習懶散,依賴性強,缺乏認真獨立思考的習慣;(5)審題不嚴,缺乏認真仔細檢查的習慣;以上所提到的是多數學生存在的較集中的數學學習習慣問題,而這些不良的習慣正是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5]。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和家長在重視教學成效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和能里的發展,教學這項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知識、讓學生記多少公式,教學效果固然重要但影響學生一生的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自覺、主動、持久的學習方式,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并且,在一定意義上,習慣的養成就是能力的形成[6]。所以學生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師的教學過程比教學結果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需要通過研究良好學習習慣的本質特征,總結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方法、模式和評價方法等理論與實踐操作技術,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達到素質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