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鵑
(云南化工設計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41)
我公司總承包建設的3×75t/h熱電裝置輸煤系統,原設計采用傳統除塵配置,即普通導料槽、負壓引風裝置、輸送管道、袋式除塵、引風機等,裝置運行平穩,但輸煤棧橋、破碎機房中粉塵較多。為確保裝置員工身體健康及設備運行安全,通過多方調研后,針對輸煤系統幾個落料點改用無動力除塵裝置。技改后,輸煤系統環境得到改善,現場環境均能達標排放,使安全、環保和職工健康得以保證。
無動力除塵系統,運用空氣動力學通風和平衡原理,結合重力除塵、慣性除塵、濕式噴淋除塵等除塵方法的特點,采用平衡壓力的理念,使用平衡回流管進行壓力平衡,使粉塵在下料管和平衡回流管內循環。通過自動檢測控制系統、粉塵空氣自動循環系統、全封閉滑板式導料槽、密封阻塵系統、智能水霧噴淋系統等,實現粉塵空氣的閉路循環。無動力除塵系統基本無須附加動力設施,故稱為無動力除塵[1]。
熱電裝置輸煤系統的褐煤粉塵屬于微塵,粉塵粒徑基本小于10μm,一般在2~3μm。煤粉顆粒受自身重力、空氣浮力和外部空氣流動的影響,因其自身質量太小,一般可以忽略重力和空氣浮力,但粉塵顆粒四周空氣流動對其影響最大[2]。
在輸煤系統的皮帶運輸機和破碎轉運中,褐煤經溜槽進行物料倒運時,會產生較大的誘導空氣。誘導空氣與物料運動方向一致,上部負壓,空氣由此進入;下部正壓,導致煤粉從導料槽縫隙中噴出,造成粉塵污染。采用無動力除塵,粉塵在負壓氣流的引導下,在密閉空間內循環,撞擊導流板,改變運動方向,直線運動變成曲線運動。當粉塵動能減小,便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落回皮帶,從而解決粉塵外溢等污染環境的問題。
本項目原料采用褐煤,粒度0~100mm,固定碳(Fcad)35.25%,全硫(St)1.46%,灰份(Aar)25.8%,內水(Mad)8.25%,全水(Mt)25.5%,揮發份(Vdaf)30.7%,低位熱能(Qnet.ar)13.376 MJ。
本工程輸煤系統輸送量120~180t/h。煤場至煤倉之間,共有6條皮帶,設計均為DT75皮帶機。其中:帶寬B=800mm,帶速為1.25m/s的3條,帶寬B=1000mm,帶速為1.0m/s的3條。
裝置當地氣象條件:全年平均溫度6~7℃,最熱月平均氣23.7℃,最冷月平均氣溫 -10.4℃,極端最高氣溫42.8℃,極端最低氣溫-31.2℃。
針對皮帶棧橋和破碎樓倒運中出現的粉塵問題,本次技改采用的無動力除塵系統包括:全封閉導料槽、升降式擋塵軟簾、后封堵裝置、導流裝置及水霧化系統。
在皮帶下料點,安裝全新的全封閉滑板式導料槽。取消原側面托輥,只保留水平托輥。鑒于通道越密閉,誘導空氣量越少的原理,改造設計力求實現全封閉輸送空間。
根據物料下落高度,每條皮帶對應的導料槽長度略有不同,一般在5~7m。為方便檢修,導料槽分段制作,每段1~1.5m,采用普通碳鋼板制作,螺栓連接。實際生產中,粉塵常常從導料槽側面逸出,因此導料槽側面有效封閉是技改的關鍵。本次技改,在導料槽側面,安裝了耐磨滑板和防溢裙板,能防止粉塵外泄。同時考慮了導料槽容積大小,根據現場布置采用平頂導料槽。
為有效降低粉塵,防止物料下降過程中產生的誘導風量,從導料槽出口溢出,在導料槽內設置兩組擋塵簾,每組6層,采用耐磨、阻燃膠條。膠條的材質需充分考慮北方地區冬季影響,做到不硬、不脆。擋塵簾可以自由升降,具有“塵降料走”的功能。擋塵簾即能封堵誘導風,又不影響物料通過,且在運行時每根垂懸膠條上會產生靜電,從而進一步降低粉塵。
在導料槽的尾部,設置后封堵裝置。此裝置采用雙層密封形式,保證導料槽內部粉塵不會溢出,又具有維護方便的特點。
對落煤管進行改造,從源頭上減少粉塵的產生。塵粒運動速度越快,誘導空氣量越大。因此降低下落速度,可以有效減少誘導空氣量。在裝置中,加裝了可調式導流板。導流板采用耐磨材料,結構尺寸既要保證原有導料槽內部通流空間,又能保證改造后膠帶機運輸能力,不會出現輸送不暢或堵煤。煤料通過導流板引導至皮帶中心,且移動速度與皮帶運行速度基本保持一致,從而減少了煤料對皮帶的直接沖擊和磨損,也大大減少了粉塵的產生。同時,當含塵氣體碰到導流板后,氣體會產生紊流,改變運動方向和速度,塵粒動能降低,逐步降落到皮帶上,從而實現粉塵和氣體的分離。
本次改造新增噴淋除塵,即利用噴頭把水轉化為水霧,在兩道擋塵簾間形成水霧室。噴頭的霧化效果和霧化角度,在煤流表面形成保濕層,既保證對煤塵的捕獲,同時也減少耗水量。全封閉導料槽使塵源封閉,將粉塵限定在固定空間內,從而增加塵粒與水滴的碰撞機率和速度,提高除塵效率。含塵氣體濕度增加,塵粒相互凝聚,體積增大而沉積到煤表面,一起送至原煤倉,達到消除粉塵、凈化環境的目的。使用中,煤濕度檢測裝置的整定值根據煤粉含水率設定。水霧化系統包括閥門、過濾器、噴頭、電磁閥、傳感器等。管道采用PPR管材,保證牢固耐用與經濟性。管路中安裝有不銹鋼過濾器,確保能有效過濾雜質,防止噴頭堵塞。同時配有反沖洗裝置,安裝有反沖洗壓力罐,利用壓力罐中儲存壓力對過濾罐進行反沖洗。
本系統自動霧化系統與皮帶機聯鎖自動控制。通過皮帶轉動信號,自動啟停控制霧化設備,減少現場人員啟停工作量,提高效率。
控制方式采用PLC程序控制方式,可實現就地或遠程控制除塵設備的啟、停。設置皮帶與除塵設備聯鎖,當皮帶啟、停后,除塵設備延后自動啟、停。
新增的除塵及防塵設施的電氣控制柜、電動機等,均滿足防爆和防護要求。
改造完成后,依據合同技術附件進行了裝置操作環境粉塵考核。取樣位置分別設置在輸煤皮帶棧橋和破碎樓。每班每個取樣點進行一次取樣。經72h考核,操作環境粉塵質量濃度全部合格。其中:輸煤皮帶棧橋最高6.39 mg/m3,最低1.42 mg/m3,平均 3.46 mg/m3;破碎樓最高2.62mg/m3,最低 1.16 mg/m3,平均 1.64 mg/m3。滿足《GBZ 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 《HG20532-93粉體工程設計安全衛生規定》的要求[2-3]。
褐煤粉爆炸下限為49~68g/m3。輸煤系統中的含塵氣體,若濃度過高會引起爆燃、自燃等問題。采用無動力除塵系統,大大減低了粉塵的濃度,有利于防止粉塵爆燃問題。
無動力全封閉除塵系統,使粉塵利用自身動能在密閉空間內循環。當粉塵能量衰減后,落回皮帶,基本不用增加動力,是一種真正的環保除塵方式。同時,除去的粉塵重新回落到物料皮帶機上,節約煤料,也沒有新增固廢、液廢、氣廢排放。
無動力除塵與傳統布袋除塵相比,無需配套風機、管道、除塵器等設備,一次投資低,今后也無需更換布袋;設備布置簡單,充分利用皮帶運輸機頭部、尾部空間,能為裝置操作和檢修提供更多空間。
采用無動力分散除塵,技術新穎,結構簡單,易于技改,使用安全可靠。特別對于老裝置改造,停車時間短,施工工期容易控制。在提前準備好設備和材料后,利用日常檢修停車時間,分段實施。
無動力除塵系統,運行成本低,基本無須人操作,并且可節約傳統生產工藝中每天安排的棧橋清掃人員。同時,增加的導流板,降低了煤塊對皮帶的沖擊磨損,膠帶等備件更換周期延長。
熱電裝置輸煤系統,采用無動力除塵系統,在除塵效率、耗電量、運行維護等方面均優于傳統袋式除塵。裝置占地少,初期投資低,且施工周期短、除塵效果好,目前在火力發電裝置中廣泛使用。今后,也可在磷復肥等固體物料輸送環節中,根據介質特性推廣使用。特別是,對于如硫磺等介質,采用無動力除塵,可有效解決硫磺粉塵洗滌帶來的污水處理等二次污染問題。在生產實際中,應根據工藝特性,配合采用多種除塵方式,既有效解決粉塵問題,還保障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節約能源,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