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軍,郭云琨
(四川川港燃氣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
隨著城市天然氣管網的不斷發展,天然氣輸配系統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在各種復雜因素影響下,很容易導致天然氣管網的泄漏。日常生活中,因天然氣泄漏所引發的爆炸、中毒、環境污染等事故屢見不鮮。
1997年6月25日,某小區居民住宅樓發生天然氣爆炸。事故直接原因是小區電力施工直接將重量達1t以上的混凝土澆筑在中壓燃氣管線上,導致燃氣管線斷裂而引發燃爆事故,此次事故造成1人燒傷,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1]。
以事故案例在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傷害同時,也充分暴露出燃氣管網安全管理形式的嚴峻性,加大天然氣管網安全監督力度必將是供氣公司工作的重要環節。
天然氣泄漏的原因十分復雜,形式也多樣。地表架空管道的泄漏,主要是由于閥門上的相關構件或壓、法蘭的泄漏,而地表以下的泄漏大多由接口松動或管道腐蝕引起的。
在材料進入施工現場時就缺乏質量檢查,所以導致有裂縫或孔洞的燃氣管進入施工現場。燃氣管道的施工對施工技術要求相當高,由于它對氣密性有嚴格的要求,所以施工時應該謹慎和細心,很多沒有足夠施工經驗的人員,施工時很容易發生管道連接不合理、鋼管焊接質量差、焊接接口草率、焊縫沒有焊透等情況,因此就在施工階段埋下了泄漏隱患,如果后續測試不嚴格,那就會影響整個燃氣管道工程。
隨著城市市政管網的不斷完善,其管網基本屬于埋地管線,地下情況較為復雜,管網的交錯就不能避免相互交匯,在加上地面外部因素的干擾,直接造成天然氣管網出現破裂、管壁腐蝕、管線裸露及管線坍塌等情況,從而導致天然氣泄漏[2]。
天然氣管線由于溫度變化會有伸縮反應,期中變化的溫度包括:土壤溫度、大氣溫度、燃氣溫度等,在這些應力的作用下,容易使管道的接頭出現松動,產生間隙而導致天然氣的泄漏。
目前,人工巡檢法是最常用的一種檢測方法,這種方法主要依靠一些簡便的巡檢設備,巡檢人員在這些設備的支持下,堅持每年對特殊地理條件下的埋地管線進行選點開挖目測檢測管線腐蝕情況。盡管這種方法比較直觀、操作簡單、而且成本低,但是必須有巡檢人員進行操作,所以存在耗費人力的弊端。更為重要的是檢測結果必須是依賴于巡檢人員的觀察,所以主觀性較強,不適用于管道實時監控,只能發現一些較大的泄漏及地面上的破壞性作業。
目前,各大供氣公司大豆安裝了天然氣數據遠程傳輸系統,主要分為數據傳輸和視頻傳輸兩部分,主要功能是對天然氣的實施運行數據(壓力、溫度、流量、可燃氣體濃度)傳輸到監控中心,由于遠程監控系統只能監測到天然氣調壓站的站內數據,對其天然氣管網是否存在異常無法監測。同時,隨著監控系統使用年限的增加,遠程監控系統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在系統維修期間,無法對天然氣配氣、調壓站內數據進行監測,存在較大安全風險,同時對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耗費也較大。
隨著天然氣管網使用年限的增加,在一年一次的開挖目測中,已經發現管線上均有不同程度的點蝕坑,特別是DN50以下管線腐蝕更加嚴重。為切實加強天然氣管網的安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措施,做好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天然氣供應公司應與具備相關部門認可資質的檢驗單位對所屬天然氣管網進行專業性安全評估檢測。
為了預防天然氣管網發生泄漏,杜絕發生燃氣安全事故,確保燃氣得以安全平穩的輸送,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做好燃氣的安全管理工作。
對施工單位要進行嚴格的篩選,確保其具備過硬的管道即場站施工技術與豐富的施工經驗,同時要在構建起質量保證體系;在正式施工以前需要嚴格檢查施工機具、設備與配件等,確保其質量合格;對從事焊接、電氣等特種作業的人員要進行證件檢查,確保其從業資格證在檢驗有效期內,并且保證人證合一;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規范,并且要落實施工監理制度,組織行業內具有較高信譽的監理公司來對施工單位進行第三方監督;在施工結束之后,需要由相關檢驗單位對施工質量進行驗收。
制定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其目的是提高管道的安全運行系數,把事故的發生可能性降到最低,一旦有事故發生能過及時有效的撲救,把損失降到最低。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事故往往有突發性,一旦發生,正常的工作秩序被打亂,人們的思想出現慌亂,往往會出現領導或者臨時成立的搶救組制定不出有效的搶救措施、事先物質準備不充分、搶救人員遲遲不到位以及其它種種現象。受以上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經常貽誤最佳的搶救時機,進而導致事故進一步惡化,造成更大的損失。若是提前制定并組織實施事故救援預案,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采用應急處理程序與方法,通過快速反應而將事故遏制在萌芽當中,采用預定現場搶救和搶救方式,通過及時有效地實施先救救援,來盡可能地避免財產損失與人員傷亡。
建立起一套健全的HSE管理機構,對機構主要人員的職責進行嚴格明確;同時要遵循相關規定,設置專門的安全衛生管理機構,要對機構配置專職的安全衛生人員以及一定數量的檢測設備儀器;針對各種施工作業要制定相應的安全操作規范,規范內容應該包括緊急停車、對異常狀況的緊急處理的等等;切實做好工業管理工作,制定并嚴格落實勞動紀律與操作紀律;嚴格要求現場人員認真佩戴防靜電服,并且要告誡人員不可在易燃易爆的場所來隨意穿脫服裝,同時,要嚴格禁止工作人員在工作服上佩帶或附加金屬物件,要求工作人員進入到工作區域之前要先觸摸除靜電裝置,先將身上的靜電釋放掉;在進行動火作業時,需要嚴格履行三級動火審批制度,將作業前的準備工作、作業中的監護工作以及作業后的清理工作落實到位;當發現人為破壞現象時,要及時到當地公安部門進行報案。
管道焊口應按相關標準100%通過射線檢查,通過活動斷層區的管道尚應按相關標準100%通過超聲檢查;彈性敷設的管道應注意填實,不得有脫離溝底的懸空段;埋地管道的曲率半徑不得小于6D;管線穿越河、溝時,必須為斜坡式敷設,其傾斜角不宜大于30°;在管道穿墻或基礎處應留出空隙,并用減震材料填塞[3]。
為加強對安全用氣的教育宣傳工作,積極利用報紙、電視、電臺、網絡等媒介向社會大眾進行燃氣致使的宣傳普及工作,比如所,要耐心將有關安全使用燃氣的知識向用戶進行講解,并且要將周圍燃氣管線的具體分布情況告知給燃氣用戶,同時,還要向燃氣用戶講解當發生燃氣泄露時應該怎樣進行應急處理,如何進行報警等,以此豐富用戶的安全用氣知識,強化燃氣用戶的自我管理意識,力爭營造出燃氣工作人員與燃氣用戶共同管理燃氣的良好氛圍。要堅信只要燃氣工作人員切實履行好自身的職責,便可以將所有不安全因素及時排查清楚,從而做到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進而避免發生燃氣泄露事故,確保用戶能夠安全用氣。
總之,天然氣管網安全輸送過程中的主要隱患是泄露。天然氣管網泄漏嚴重威脅到燃氣用戶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由于天然氣管網所處環境復雜多變,所以作為從事天然氣輸送工作的供氣公司就更不能掉以輕心,應該不斷加強日常燃氣管網的安全監管力度,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最大限度減少經濟損失和環境污染,為全社會的天然氣安全平穩輸送工作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