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西班牙特派記者 范凌志 陳青青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正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召開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簡稱“巴展”)上,5G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在各國參展商中,一支由美國各部門官員組成的代表團顯得有些特別。他們頻頻會晤歐洲政界人士和網絡運營商代表,為的是當面陳述美方的理由,勸阻他們采用中國參展商華為的5G移動通信技術。然而,華盛頓的盟友和伙伴似乎并不買賬。美媒稱,華為仍在與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簽訂新的5G合同。甚至有美國電信行業高管對《環球時報》記者直言,美國打壓華為就是出于“政治目的”。
“美國將華為事件戰火引向整個電信行業”。據美國《華爾街日報》27日報道,美國派出由國務院、國防部和商務部高級官員以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組成的龐大代表團,直接向匯聚于此的逾10萬名電信行業領袖和從業人員闡明抵制華為的理由。
英國《金融時報》27日稱,美國國務院負責網絡和國際通信事務的副助理國務卿斯特雷耶與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國防部副部長一同發表講話時,沒有拿出華為安裝“后門”或其設備被中國政府利用的具體證據,只是說:“對美國網絡的威脅直接影響我們盟國的安全,就像對我們盟國網絡的威脅直接影響美國網絡的安全一樣。為此,我們要求其他國家的政府和私營部門考慮華為和其他中國信息技術公司的威脅。”
《華爾街日報》注意到,美國代表團26日向活動主辦方借了一個展位,舉辦新聞發布會。美國官員在講話時沒有講臺,也沒有麥克風,說話聲不時被場內的噪音蓋住。據報道,美國政府每年都派官員參會,了解所展出的新技術。但公開向華為發難這樣的做法不常見。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展開宣傳攻勢,反擊美國代表團的言論。華為的花瓣型標志在巴展會場內隨處可見,與會者佩戴的正式名牌的掛繩上也有華為的標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并沒有影響到與會人士對華為5G產品的熱情。《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華為剛剛發布的5G折疊屏手機HUAWEIMateX可能是本次大會上被拍照最多的展品。從25日開展起,圍著華為終端的展臺前拍照的各國參觀者就從沒間斷過。與其他參展商開放式的展臺不同,由于過于火爆,參觀者需要事先取得企業方提供的邀請證才能進入華為展廳參觀。
“華為是一家非常有能力的公司,它在目標市場是非常成功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移動事業部副部長羅伯特·波亞諾伏斯基2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被問及目前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是否出于政治目的時,波亞諾伏斯基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當然是的”。
《華爾街日報》稱,封堵華為行動的最大障礙之一是,外國官員和高管們認為,美國缺乏華為構成威脅的具體證據。針對所謂華為設備有“被中國政府利用的潛在可能”,“德國之聲”引述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的話稱,華為“不干壞事”,沒有“后門”。他說:“作為設備廠商,我們能夠承諾的是‘不干壞事。現在我再說一遍:華為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安裝‘后門。也絕不允許別人在我們的設備上這樣干。網絡是否安全,專家說了算。但諷刺的是,美國的‘云法案允許其機構跨境獲取數據。”
“棱鏡、棱鏡,告訴我!這個世界上到底誰最可信?這個問題很重要,如果你不知道棱鏡是什么,可以去問問斯諾登。”郭平26日在巴展上如是說。
“美國打壓華為暴露出害怕落后心理。”郭平27日在《金融時報》撰文稱,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打壓華為,既與華為設備不利于美國收集情報有關,也是美國意識到自己在5G技術上已經落后的結果。
華為另一位輪值董事長胡厚崑26日在巴塞羅那表示,華為已經簽署30份5G商業合同,其中18份在歐洲,9份在中東,3份在亞太地區。他表示,最近簽約的一個客戶是韓國的LGUPlus,后者要求華為在年內安裝一萬多個5G基站。同一天,阿聯酋表示,該國今年將部署由華為開發的5G網絡。美聯社27日稱,美國在5G上排除華為的態勢正在變弱。美國拉盟友打擊華為的活動遭遇象征性打擊:中東盟友阿聯酋、亞洲盟友韓國相繼表示將在其5G網絡中使用華為設備。歐洲國家在直接禁止華為產品上正展現出畏難情緒。
路透社27日稱,歐洲認為,看待華為引發的安全爭議,要依據事實而非恐懼。一些歐洲電信企業呼吁美國提供具體證據。沃達豐總裁里德25日呼吁美國與外界分享其掌握的關于華為的證據,同時,歐盟執委會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實的基礎上就做出草率決定”。
《金融時報》直言,盡管受到質疑,但華為在5G設備和標準的開發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歐洲電信運營商認為,華為的設備價格低廉且技術先進。拋開政治因素不談,各國都需要就如何最好地保障自己國家安全做出獨立決策,而不管其決策是否對華為有利。
此次巴展上,目前只有日本明確表示將不引入華為技術參與5G網絡。日本共同社27日報道稱,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社長澤田純表示,5G網絡中不打算引進華為技術的產品。但他也毫不避諱這么做的原因,“(不然)有可能失去與美國的政府及大企業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