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西班牙特派記者 范凌志
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以下簡稱“巴展”)這個無人不談5G的大派對上,來自臺灣的中華電信的展廳引起《環球時報》記者的注意,畢竟在蔡英文當局棄島內發展于不顧、極力迎合美國的情勢下,人們探討5G的時候似乎已經淡忘了臺灣。
中華電信展臺位于五號會場,展廳的一塊顯示屏上展示著中華電信與桃園市政府合作的“5G智慧化邊緣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由于高管不在場,中華電信臨時將記者的采訪對象換成一名研究員。為了保護他,姑且叫他A先生,因為在寒暄之后,衣著樸素的他顯得很緊張,不停強調探討的只是個人觀點,且希望只限于技術層面。
臺灣移動通信產業起步早,2001年移動電話戶數已達2180萬戶。在5G時代的大門漸漸打開的今天,擁有好底子的臺灣是否在布局5G設備時一片坦途呢?A先生并不這樣認為,他說,由于臺灣市場空間狹小、競爭激烈,電信運營商的利潤空間很小,“5G布局投入巨大,如果讓消費者多付錢,在臺灣可能不是那么容易”。與此同時,在什么地方架設基站也會遇到不小的阻力,“曾有一個例子就是:一個村子的老百姓不知道從哪兒聽說‘基站有輻射,要求運營商拆除,結果拆了之后又抱怨怎么沒有網了?”
針對蔡英文當局很快會公布“禁止華為等大陸通信企業”的規定,《環球時報》記者詢問中華電信的合作伙伴是否已經排除華為。A先生局促了起來:“這個問題很敏感。”他說,從純技術角度,當然誰好用就選誰,但臺灣的問題就是現在不能引進華為的設備進行測試,“之前有臺灣運營商想與一家大陸設備商談技術交流,但對方表示‘你們臺灣只有政治考量,不可能用我們的東西啊。所以,純粹的技術交流也不容易”。采訪的最后,記者想聽聽A先生對美國挑起的針對華為安全性的指責的看法,被A先生謹慎地婉拒,他希望世界上能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評測機構進行安全認證。記者注意到,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另一個展區演講時呼吁,“整個行業需要合作制定統一標準”。
“這樣的話,會不會才能技術歸技術,政治歸政治?”A先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