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濤
摘 要:信息服務以培育讀者信息素養,促進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為目標的創新服務模式它的興起,不僅使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和服務空間發生了變化,而且對圖書館員與用戶之間圖書館與相關機構之間以及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信息利用產生了重大影響,既有助于用戶更有效地利用圖書館信息,也有助于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
關鍵詞:信息服務;圖書館;信息現狀
一、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理論基礎
圖書館是實現信息服務的組織保障。信息是延續和發展全人類文明的源泉,信息的公共性決定了信息不僅僅屬于創作者個人,更應實現全人類信息服務。信息的公共性決定自由、平等地獲取信息是人的基本權利。圖書館是公共信息的匯聚中心,是收藏、傳承與利用信息的場所。
信息服務的實現需要信息服務的圖書館服務體系。信息公共性月標的實現必須要有一個能實現公共與信息服務的服務體系來保障,普遍信息服務的圖書館服務體系為知識公共與信息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服務環境"。圖書館服務信息服務體的宗旨在于確保公共知識資源的開放獲取與利用,任務就是向社會提供開放、公平、可持續獲取知識信息,為信息的傳播提供一個公平而理想的環境。信息的公共性決定了圖書館的公共性信息是人類文明與發展的積淀,人類社會性的實踐活動決定了信息的公共性是信息的基本屬性,信息的公共性是人類進步與發展的基礎。圖書館是人類文獻信息的集散、保存與利用中心,信息的公共性決定了圖書館的公共性,圖書館只有堅持公共性、公益性的辦館宗旨與目標,才能不斷推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隨著社會的變化發展,無論圖書館以何種形式出現,其應該堅守與傳承的就是公益性,這是其社會功能與神圣使命所在。首先圖書館學的產生是多元的。不同歷史環境下人類面對著不同的生存和發展的環境遭遇不同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因此,就有方方面面不同的選擇,圖書館也不例外。其次,圖書館學的發展也是多元的。起源于不同的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圖書館學,只要這個社會歷史和文化傳統沒有因為各種原因而中斷,它就會一直發展下去,形成具有自已特色的圖書館學傳統。圖書館只有堅持普遍信息服務與信息公平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信息公共目標.才能保障讀者有效實現自己享有的公共文化權利,才能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與和諧"。
二、信息服務的內在價值
信息服務是一種交流行為,使信息從一個地方、個人或所有者向另一個地方、個人或所有者的傳送,是一種轉化行為,它在傳送信息的過程中融人了用戶利用信息和如何傳送信息的信息,即進行了知識傳送;還是一種認知過程,因為信息服務依賴于用戶的認知特性,如經驗、目標、信仰、期望行為方式和價值觀。是一種集服務、設施、信息和人力資源一體,能夠促進用戶學習、交流、教育、研究、協作的服務模式。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一方面,信息服務性指不同個體或群體在同-時間或不同時間可以共同享用同一信息,這時信息的信息服務性也被理解為非排他性或非競爭性;另一方面,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會產生價值。信息的價值在于信息服務,而信息服務是一個潛在的信息生產過程,信息產品創造者的創造活動無不是建立在前人智力成果的基礎上。
三、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阻力
對于圖書館信息服務,學者從不同的側面對其進行了探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表現為:物理實體圖書館信息服務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將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建成互聯網上的信息中心,實現了信息的共建信息服務等。但許多方面還存在欠缺,表現為:服務體系建設缺乏普遍信息服務性,信息數據不標準,管理體制滯后,對信息服務的理論基礎和框架研究很薄弱,還未能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研究體系。案例研究評價定量研究、科學實證研究也不足,缺乏高水平的標志性研究成果和確實可行的實現途徑,許多研究觀點雷同,缺乏創新性和開拓性。
四、信息服務的完善及實現
社會互動是人際間信息溝通的過程社會互動的過程往往會伴隨著某種資源的轉換,即從他人那里獲得資源滿足自身需要以消除機體不均衡狀態的過程。生活世界中的信息,即物質秩序社會秩序價值判斷等維度的信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經由-代又一代人的認識活動,即社會互動,不斷演進,不斷轉移和信息服務。信息經濟時代,在交往理性支持下,每個讀者在社會互動中向其它讀者奉獻自己的經驗和信息知識,并且運用自己的智力能力以及經驗來轉移或者信息服務其它讀者的經驗信息資源,從而促進交往各方的信息進步和個性完善,來達到信息的轉移與信息服務。
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理論依據是信息的公共性決定了圖書館的公共性。例如如何從歷史的角度和高度來揭示圖書館學的本質內涵,真正發揮它的指導作用,就值得圖書館學界去積極探討。普遍信息服務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實現讀者公共信息權利的要求,它構建的途徑是虛擬的網絡是信息服務的空間,圖書館聯盟是信息服務的基礎:豐富完善的信息是信息服務的保障,信息公共獲取、增值開發、數據信息中心和信息交換是信息服務的手段,社會互動是完善及實現信息服務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