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雁 楊鐵山
摘 要:隨著法醫物證檢驗技術的發展,檢測方法靈敏度大幅度提高,而來自不同方面對檢驗結果干擾也明顯增加,這是法醫物證學鑒定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大刑事案件拓展應用到系列案件的串并、入室盜竊、搶劫、盜搶機動車輛、詐騙等侵財型案件的偵破中,推進相關案件偵查思路的延伸,使法醫物證技術真正成為偵破相關案件新的增長點。
關鍵詞:公安;法醫;DNA;物證;污染
近年來法醫DNA分析技術的應用已經由傳統的兇殺、強奸等重大刑事案件拓展到系列案件的串并,入室盜竊、搶劫、盜搶機動車輛、詐騙等侵財型案件的偵破中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做為基層法醫物證人員不但要做好重特大刑事案件的物證搜集比對工作,還要主動思考自身工作地的發案特點和現場特點,擴大DNA分析技術的應用領域和案件,為盡可能全面利用各種生物物證,提高其在各類案件偵破中的線索價值和證據價值。
1.延伸法醫物證應用范圍
1.1在多發性侵財犯罪中的應用
近年來侵財犯罪案件量驟增,涉及范圍廣,打防難度大,破案率又遠遠低于兇殺、強奸等重大刑事案件,發案率一直居高不下。侵財案件可以說是反映一個地區社會治安狀況和刑事發案的“晴雨表”。但是許多偵查和技術人員往往先入為主地認為侵財案件中案犯極少會在現場遺留有血跡、精斑等明顯的生物物證,現場勘查只注重指紋、足跡等傳統物證的發現提取,忽視或遺漏一些不明顯或微量生物物證的提??;在對進出口和作案過程的分析中也很少考慮各種生物物證的存留情況。提取到的生物物證往往也不能得到及時全面的檢測。這些觀念和行為限制了DNA的有效利用,使大批可以通過DNA技術及時認定和串并的侵財案件未能及時把握偵破機會。大多數是犯罪嫌疑人接觸過的各種物品上粘附的口腔上皮細胞和體表脫落上皮細胞等肉眼看不到的極微量生物物證。所以基層法醫物證人員應該高度重視DNA技術在侵財案件中的突破作用,在切實提高各類侵財案件現場勘查率和現場勘查質量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措施強化現場生物物證的發現和提取。
1.2強化主動采集、應用識,發揮其精確打擊作用
做為現場勘查和法醫物證人員首先需要樹立一個重要的觀念,即大多數案件中可以提取到犯罪嫌疑人遺留的生物物證,包括接觸DNA。其次應該對現場勘查人員、物證人員等進行系統而規范的培訓和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具體可以采用舉辦培訓班、網上講座、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和現場勘查模擬考核等形式。使其熟悉相關的DNA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微量生物物證的各種發現提取方法,并建立規范化、程序化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嚴格遵循,而且這種規范化的工作要求必須貫穿于每一起案件的現場勘查和偵破活動中。只有這樣,才能確?,F場遺留生物物證的DNA信息最大限度地服務于偵查破案。
1.3法醫DNA分析在系列案件串并中的拓展應用
隨著犯罪分子的智能化、技術化和反偵查意識的不斷提高,加之系列案件的作案人多為慣犯、累犯,在案發現場上能夠提取到的指紋、足跡等常規痕跡物證已經越來越少,這使得通過對現場痕跡物證進行同一認定而串并系列案件的難度大大增加。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不管如何仔細小心,都會因為在現場的活動而或多或少遺留一些自己的微量生物物證。從同一認定的能力來看,DNA極高的個體識別力也是指紋、足跡等常規物證所無法比擬的。以目前常規用于DNA檢測的16個STR基因座復合擴增試劑盒而言,世界上除同卵雙生子之外,沒有任何兩個人的DNA分型結果是一致的。通過對這些生物物證進行DNA分析和比對,就可以提供案件串并的科學依據,對刑事犯罪實施精確打擊。在全國多起重特大跨省惡性案件中,DNA分析結果在快速串并,鎖定罪犯方面都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建立從人到案的新破案模式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支撐。
2.物證污染的原因
2.1人員樣本污染
在多數實驗室人員樣本污染中,物證提取過程中的污染次數遠多于實驗室檢驗過程中的污染,這說明實驗室DNA檢測人員的防污染意識都比較強,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檢驗;而基層法醫物證提取人員的防污染意識還較薄弱,有待培訓和加強。在常見的人員樣本污染的檢材類型中,拭子類檢材所占的污染比重較大,其次是粘附吸取類檢材;這兩類檢材多屬于接觸性脫落細胞類檢材,極易受到外源DNA的污染,故在提取和檢驗時一定要注意技術人員的防護措施。
2.2物證樣本間污染
如果在物證提取過程中發生的物證樣本間交叉污染現象,主要是由于物證提取人員未按規范進行提取、包裝、保存或送檢等所致,而在實驗室檢驗過程中發生物證樣本間交叉污染主要是在檢測擴增、上樣時技術人員出現工作失誤造成的,尤其要注意在處理同一批次檢材時需要格外慎重,避免同板相鄰孔之間發生交叉污染。
2.3環境污染
當DNA實驗室發生PCR污染,經質控確證不是試劑原因造成,結果又難以解釋時,要考慮PCR產物形成氣溶膠造成污染的可能性。在實驗過程中,劇烈搖動反應管后開蓋以及反復吹取,空氣與液體表面產生摩擦,可形成氣溶膠,當微量的DNA分子達到一定量時,可能會進入氣溶膠顆粒內,而造成PCR污染。
3.污染防控措施
3.1人員污染防控
建立實驗室質控庫是防止人員污染的有效方法。質控庫是DNA數據庫中設立的專門儲存案發現場物證勘驗及法醫DNA實驗室等相關人員DNA分型的子庫,用于監測和發現物證樣本DNA檢驗結果是否受到庫中人員的污染。強化相關人員污染防控意識,對技術人員的污染防控警示,在可能造成污染的操作環節,設置提示牌,將防控污染規范操作融入日常檢驗鑒定工作。同時加強對現場勘查和物證提取人員的污染防控培訓,及時通報污染發生情況,使其明確污染防控的重要性。另外,還要加強對偵查人員及現場指揮人員防污染知識的普及,以確?,F場獲取生物檢材的證據價值。
3.2物證污染防控
物證提取檢驗規范化操作本實驗室對物證提取、保存、送檢、檢驗等各環節實施規范化操作:涉案物證實施唯一編號管理,分別提取干燥保存、及時送檢;批量提取、檢驗生物檢材時,確保物證編號與檢樣板孔號一一對應。建立規范實驗分區設置檢案和建庫兩大區域,即人、物樣本檢驗的物理隔離。每個大區又劃分為相互隔離的案件檢材受理和樣本保存、檢材初檢、DNA提取、PCR擴增、電泳檢測區等保證物證在上述區域實現單向流動,各區域的儀器設備及耗材互不混用。DNA模板吸取及PCR體系在超凈工作臺或生物安全柜內進行,實驗室工作臺面、儀器設備表面、特別是經常操作使用的工具或器具做到定期清潔、消毒,且各區域清潔用具不得混用。實驗區、超凈臺及生物安全柜定期通風,定期更換通風凈化濾膜,經常開啟紫外燈照射消毒。規范試劑配制與使用,對不同批次的試劑及配制試劑的超純水先進行質量驗證,驗證無誤后再使用。打開的試劑盡量分裝,做到一次性使用,每個實驗設置陰陽性對照,用于監測DNA污染及分型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4.結論與認識
為了最大限度地打擊犯罪,合理配置有限的偵查資源,法醫物證人員有必要充分挖掘法醫DNA分析技術的科學內涵,強化同類案件的分析研判,借用法醫DNA分析這一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推進刑事偵查思路的延伸,真正實現主動偵查破案,使法醫DNA分析技術真正成為各類案件新的破案增長點。
參考文獻:
[1]邱格屏.DNA證據的價值[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1年05期
[2]阿碧.撥開DNA檢測迷霧[J].檢察風云,2008年08期
[3]陳松.法醫DNA實驗室的DNA污染和防范[J].刑事技術,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