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生增長理論表明只有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經濟增長才具有可持續性。為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等有關的科研機構需要大量的R&D;投人以促進生產率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然而R&D;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不同階段的影響及效果具有不同的特點。本文經過研究,結果表明:R&D;投入對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R&D;人員投入的產出彈性大于R&D;經費投入的產出彈性;在兩種R&D;投入要素的彈性系數中,北京、山西、甘肅、黑龍江呈現雙高特征,海南、安徽則呈現雙低特征,其他省份則表現為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的彈性系數此高彼低的特點。
關鍵詞:R&D;投入;科技創新 ;影響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識而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研究與開發(R&D;)活動是科技創新與發展的基礎,是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關鍵。
目前,對于創新活動研究的專注點,已經從創新活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擴展到了分析影響創新活動水平的具體因素。例如較早對R&D;投入與科技創新的關系進行定量研究的有Scherer(1965),他最以專利數作為評價創新的指標,通過建立企業R&D;投入、銷售額、壟斷程度與技術創新的線性模型,分析了448家美國大型企業的數據后,認為科技創新績效與企業規模沒有必然聯系,而與R&D;投入呈顯著正相關關系。Zhang(2006)分析了1989—1999年中國30個省的創新活動。通過對面板數據的回歸分析研究了需求、R&D;支出、人力資本等因素對企業創新活動的影響,結果表明企業的努力程度及需求因素均對企業的創新水平有積極的影響,而FDI對創新的影響卻具有不確定性,甚至存在負相關。李俊成和馬菁(2017)采用面板數據分析研究R&D;資金投入與科技創新的相關性,得出了R&D;資金與科技創新顯著正相關,融資環境中的金融結構和財政支持力度同樣與科技創新顯著正相關的結論。黃葒和石愛虎(2016)采用靜態GLS和動態 TRR 估計方法,實證研究我國高技術產業R&D;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整體上我國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投入對我國經濟增長是顯著的正效應,但R&D;人員投入卻對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負效應趨勢。
一、R&D;投入的現狀
對東、中、西部進行分組研究發現,我國不同地區R&D;人員投入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東部地區R&D;人員投入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10,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中部地區為0.1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西部為0.17,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東部地區雖然在R&D;人員投入的絕對量上遠高于中西部地區,但是,R&D;人員的高增長并沒有更有效地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出,中部地區R&D;投入不足是制約中部地區科技發展的主要瓶頸。
綜合分析可知,從R&D;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影響的整體水平看,全國R&D;人員投入的彈性系數平均水平為0.36 , R&D;經費投入的彈性系數的平均水平為0.099,由此可見R&D;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確存在著重要作用。R&D;人員投入促進科技進步的能力大于R&D;經費投入的能力,這是因為,雖然逐年增長,但與世界經濟強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R&D;經費占GDP的比重在2012年預計僅為1.97%,而美國R&D;經費支出/GDP預計為3%,日本預計為3.5% ,德國2.87% ,韓國為3.45% ,遠低于創新型國家的平均水平3.2%。
綜合考慮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影響,北京、山西、甘肅、黑龍江呈現雙高特征,海南、安徽則呈現雙低特征,其他省份則表現為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的彈性系數此高彼低的特點。
二、結論與建議
1、我國各省區市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與科技創新成果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的增加能夠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因此,我國在制定有關科技發展政策時,必須充分考慮R&D;投入與科技創新成果的互動關系。在大幅度增加R&D;經費投入和R&D;人員投入的同時,保持合理的R&D;投入結構,實現R&D;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對科技基礎資源和科技人力資源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要進一步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組建產學研聯盟,避免科研目標不明、產學研脫節的現象,使R&D;投入的增加能更有效地改變人們的生活。
2、總體上,R&D;人員投入的產出彈性大于R&D;經費投入的產出彈性,即我國各省份R&D;人員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影響程度高于R&D;經費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影響程度。因此,各地區在加大R&D;經費投入力度的同時更應該注重R&D;人員數量與質量的同步提升。一方面要采取各種措施引進與培養高素質的R&D;人才,提高其占從業人員的比例;另一方面要進行體制創新,建立和完善各種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R&D;人才的創新激情和潛能。
3、R&D;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影響程度在不同省份之間存在較大差異。R&D;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影響雙低的省份屬于西部經濟落后地區。西部地區R&D;經費投入的彈性系數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國及中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但西部地區R&D;人員投入的彈性系數的平均水平相對較低。因此,西部地區要重點著力于高科技人才引進平臺的建設,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產業,從而更快地帶動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中部地區R&D;投入對科技創新成果的長期影響及短期波動影響程度在全國處于中等水平,作為全國“三個基地、一項樞紐”,中部地區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部各省在從傳統的農業大省向創新型工業大省的轉變過程中,一定要加大R&D;投入力度,增強創新意識,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帶動區域科技競爭力的提高。東部地區R&D;投入的絕對量遠高于中西部地區,但并未對科技進步帶來相應的推動作用,因此東部地區應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優化R&D;投入結構,大力提高R&D;投入的產出效率。
參考文獻:
[1]黃葒,石愛虎,《高技術產業R&D;投入對經濟增長影響實證研究—基于30個省級面板數據的TRR估計》,載于集美大學學報,2016年10月.
[2]李俊成,馬菁,《R&D;資金投入與科技創新—基于融資環境視角的研究》,載于中國科技論壇,2017年.
[3]FREDERIC M S,《Finn size,Market structure,opportunity,and the output of patented inventions 》,載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5年.
[4]張玉喜,趙麗麗《中國科技金融投入對科技創新的作用效果—基于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模型的實證研究》,載于科學學研究,2015年2月.
[5]劉文麗,郝萬祿,夏球,《我國科技金融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區域差異—基于東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載于宏觀經濟研究,2014年2月.
作者簡介:
柳夢茹(1994-),女,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金融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