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采用DEA模型對我國16家上市商業銀行2012-2017年的投資效率進行了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建立銀行投資效率與股權結構、管理層薪酬和資本結構的概率單位模型,得出結論:銀行管理層薪酬的提高有利于銀行投資效率的改善,股權的集中度與銀行投資效率反向變動,資本結構的不完善會降低銀行的投資效率。
關鍵詞:股權結構;管理層薪酬; 資本結構; 投資效率
投資效率是評價銀行經營狀況的重要標準。但是近幾年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低下,業績下滑,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付之東流。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需要居安思危,從自身角度尋找方案,不斷提高投資效率,增強競爭力。本文從銀行本身的股權結構、管理層薪酬和資本結構對其投資效率進行研究。
1.文獻綜述
譚燕芝等(2010)認為公司治理中作為高管薪酬設計方式之一的經理股票期權由于其收益與風險完全不對稱的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地淪為公司高管攫取不當利益的工具,從而影響企業績效。李雪(2014)研究得出,上市銀行中高管薪酬激勵機制對銀行的利潤,沒有顯著地影響關系。目前國內外單獨對高管薪酬與銀行績效,股權結構與銀行績效究較多,但是對兩者與銀行經營效率的研究少。譚燕芝等(2010)建立了銀行經營效率與高管薪酬、董事會特征和股權結構的概率單位模型,研究三者對銀行經營效率的作用,本文在這一基礎上,選取上市銀行2011年~2016年的數據,將管理層薪酬、股權結構與資本結構作為問題的切入點,對商業銀行投資效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2.實證研究
本文在DEA方法基礎上用投入產出有效性評價模型(BCC模型)來衡量上市銀行的投資效率,,選取16家上市銀行的客戶存款、利息支出、應付債券和在職員工數作為投入變量,利息收入、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是產出變量。
表1—2表示了2012-2017年16家上市銀行的投資效率結果。從整體投資效率來看,16家銀行投資效率基本都在0.9以上,在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5年來投資效率一直有效;其余幾家(除中國銀行外)近兩三年投資有效,造成無效的原因是規模因素,從規模報酬上看,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由規模報酬遞減轉為規模報酬不變,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近兩年呈遞減狀態。在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及中信銀行近6年投資效率都是有效的,整體上來說規模報酬都是不變的;其中民生銀行與光大銀行近兩年投資效率表現為無效,規模報酬呈遞減狀態,這與其營業利潤的同比下降有關,致使員工薪酬有所下滑,造成規模效率的無效,光大銀行還可能與其技術處于中下水平有關。在四家上市的城市銀行中,除北京銀行外,其余三家這6年出現了4次的DEA效率有效,其中寧波銀行規模報酬不變,平安銀行和南京銀行有遞減趨勢,從整體看四家城市商業銀行前景可觀。
將各商業銀行每年的綜合效率與本年的平均綜合效率作比較,高于平均綜合效率的商業銀行在該年經營相對有效,經營效率取值為1,即Yit=1;低于平均綜合效率的商業銀行在該年經營相對無效,經營效率取值為0,即Yit=0,以此作為依據得出各銀行每年的經營效率取值。
由表1-3可以看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的系數為-0.4949,表明股權結構對銀行的投資效率起到反向作用,上市銀行并不是股權越集中越能提高銀行的效率,股權集中度的提高反而降低銀行的投資效率,這說明由于銀行天生的“委托—代理”關系,股權的過度集中會導致大股東過分追逐超額利潤,從而降低銀行經營效率;管理層薪酬的系數為0.0707,表明當管理層薪酬每提高1%時,銀行的投資效率會增加0.0707個單位,為此商業銀行在自身經營過程中要設計合理的管理層薪酬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管理層在提高銀行效率和業績的積極作用,實現良性循環;資本結構的系數為-3.8580,在三者中的絕對值最大,資本結構中的資產負債率并不是越大越好,一方面降低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另一方面降低銀行的效率,因此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確立合理的資產負債比例,推動自身良性健康發展。
4.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由于我國實行委托代理機制,管理層和所有者之間既有約束也有激勵,但我國目前成熟的市場條件還不具備,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等不良信號,導致股東對管理層(尤其是高管)的監管不到位,這在我國出現了高管拿著高薪但是銀行的業績效率卻不高的現象,而本文的實證部分顯示管理層薪水的提高有利于銀行效率的提高,理論與實際有差距;股權的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銀行投資效率的提高,在現實生活中,股權代表著控制權,一旦大股東手中的股權過于集中,不僅自身會追求高額的利潤,而且會使小股東和散戶的利益蒙受損失,這迫使上市銀行要確立合理而有效的股權制度,建立股權激勵機制,最好能形成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良好的監督制衡機制;合理的資本結構有助于銀行的投資效率的提高,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的比例,不能使其成為銀行發展的阻礙。
綜上,當銀行存在著管理層薪酬不合理,股東之間制衡未實現以及資本結構沒能得到優化時,銀行的投資效率自然而然會下降,本文研究的是三者對銀行的投資效率的作用機制,是對歷來學者研究的一種創新,但論文本身也存在著數據不全、變量選取不合適及模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有待繼續研究。通過本文的研究,銀行可以從自身出發,采取優化股權結構,設計合理的管理層薪酬制度以及完善銀行資本結構三個維度來提高銀行的投資效率。
參考文獻:
[1]譚燕芝.高管限薪視角下的經理股票期權的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2010(1):50~54.
作者簡介:
畢瑞東(1993—),男,山西運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金融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