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宏觀金融工程的方法運用到經濟轉型研究當中,對經濟發展十分重要,所以本文對宏觀金融工程的方法做一個綜述。
關鍵詞:宏觀資產負;債表 ;或有權益分析法
一、宏觀資產負債表分析法
宏觀資產負債表法最早是由Allen等(2002)提出,其基本思想是構造公共部門、金融部門、企業部門和家戶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和資產負債表矩陣,然后以部門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研究期限錯配、貨幣錯配、資本結構錯配和清償力等問題,以資產負債表矩陣為基礎研究風險在部門間的傳遞。宏觀資產負債表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宏觀金融風險分析和宏觀經濟資本管理兩方面內容。編制公共部門、金融部門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和或有權益資產負債表以及對應的矩陣關系,分析資本錯配、期限錯配、貨幣錯配、清償力等反映的賬面風險狀況,還可以分析資產市值波動率、違約距離和違約概率的變化趨勢,通過資產負債表矩陣中的相關關系分析跨部門的風險傳導機制,為風險的進一步擴散提供控制方法。
Roubini等(2004)細化了期限錯配、貨幣錯配、資本結構錯配和清償力問題指標,同時將存量錯配和流量錯配指標相結合。他們認為由于企業和家戶部門錯配與金融部門錯配存在對應關系,所以可以借用金融部門的相關指標研究企業和住戶部門的錯配,從而解決數據受限的問題。關于貨幣錯配風險的分析,劉少波等(2010)構建了基于微觀經濟主體行為的多重均衡模型,試圖揭示在本幣升值的情況下,外幣的貨幣錯配如何通過資產負債表渠道對銀行和企業造成沖擊。
關于公共部門金融風險的分析,Gray等(2003)對于公共部門范疇進行了劃分,認為公共部門范禱中應該包含政府和貨幣當局,并且也提出了由公共部門來制定資產負債表的建議。關于企業部門和金融部門風險的分析,Jan Willem(2005)以MfRisk模型為基礎,基于Merton框架計算荷蘭家戶部門的違約概率和違約損失,并對比金融部門所顯示出來的風險信息,分析部門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
二、或有權益分析法
或有權益分析方法主要指基于或有權益資產負債表,運用期權定價方法來分析宏觀金融風險,其是宏觀金融工程的核心工具。通過期權定價方法,可以使用金融市場的股權和債權價格信息獲取資產的市場價值和波動性,從而將賬面價值的資產負債表轉化為或有權益的資產負債表。
Allen,Rosenberg等(2002)提出了基于資產負債表分析框架來對宏觀金融風險問題進行研究。但是,僅僅基于傳統資產負債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提供預測未來風險的信息,不利于政府對國家風險進行防范。Gray,Merton等(2002)提出了在權益資產負債表框架中融入市場信懸和風險狀態等因素,有效彌補傳統資產負債表法的不足,同時影響力也迅速擴大。把或有權益方法和資產負債表分析結合起來,提出或有權益資產負債表分析框架,從而使資產負債表分析具有向前看的特征。其方法的進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歷史信息和市場信息結合起來了;二是構造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宏觀金融風險指標,如:違約距離、違約概率及信用溢價等;三是在部門間的風險傳遞研究方面,在定量分析方向上更進一步,提出了新的思路。
Gapen和Gray等(2005)擴展了或有權益資產負債表方法,在構造反映部門脆弱性的違約距離、違約概率、信用溢價指標后,使用情景分析、壓力測試、主成分分析和蒙特卡羅模擬來研究外部沖擊對有關指標的影響。
Chan-lau、Gravelle等(2005)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之上進一步調整和修正了或有權益負債表相關假設及渉及的風險指標,對或有權益方法的假設進行修正,提出了兩階段的分析方法和預期違約數量指標,第一階段用考慮跳躍因素的隨機過程來估計違約概率,第二階段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構造預期違約數量來反映各部門脆弱性。
Gray,Merton 和 Bodie(2007)將或有權益分析方法應用于智利,并提出多種壓力測試方法,通過簡約方程式或因子模型的估計將或有權益分析方法的風險指標與宏觀變量相聯系。國內,利用或有權益分析法對宏觀金融風險的研究較少。張元峰(2010)利用或有權益資產負債表方法針對我國2002-2008期間宏觀金融風險展開分析,得出了風險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建議。
參考文獻:
[1]Allen M, Rosenberg C, Keller C, et al.2002.A Balance Sheet Approach to Financlal Crisis[R].IMF Working Paper.
[2]Roubini N, Setser B.2004.Bailouts or Bail-Ins: Responding to Financial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 [J].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劉少波、賀慶春.貨幣錯配下的央行行為選擇:一個多重均衡模型[J].財經研究,2010(06).
[4]Gray D, Macro Finance: The Bigger Picture[J].Risk Management for investor,2002(06).
[5]Jan Willem van den End.2005.Indicator and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Stability[J].DNB Working Paper.
[6]Gray,D.,Merton,Robert C.,and Bodie,Z.2002.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ing and managing macrofinancial risks[J].MF Risk Working Paper.
[7]Gapen M.T.,D.F.Gray,C.H.Lim,andY.Xiao.2005.Measuring and Analying Sovereign Risk with Contingent Claims[R].Working Paper.
[8]Jorge A, Chan-Lau, Gravelle T.2005.The END a New Indicator of Financial and Nonfinancial Corporate,[J].IMF Working Paper.
[9]Gray, Dale F,Merton, Robert C.,and Bodie,Zvi.2007.New framework for measuring and managing macrofinancial risk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NBER Working Paper.
[1]張元峰.基于或有權益分析方法對我國宏觀金融風險的分析(2002-2008)[D].山西:山西財經大學. 2010.
作者簡介:
張惠(1993—),女,山西呂梁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經濟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