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以來,我國不斷強化反壟斷領域的執法活動,在公用企業尤其是燃氣企業開展了限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燃氣企業濫收費用、強迫交易、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限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筆者對頻發的燃氣企業壟斷處罰案件進行了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以期為燃氣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燃氣企業;壟斷行為;完善建議
1燃氣企業及其壟斷行為概述
1.1燃氣企業的概念
(城鎮)燃氣企業是燃氣下游市場的主力軍,是指在城市燃氣配送與銷售市場提供服務的主體。政府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通過特許經營制度設置市場準入門檻,采取競爭方式擇優選擇燃氣企業,與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授予其在一定領域內的的特許經營權,經營該區域內的燃氣公共服務。但是,一旦燃氣企業獲得特定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權,也就意味著該燃氣企業在特性區域內形成近乎壟斷的地位,從而誘發一系列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
1.2燃氣企業的壟斷行為
自2011年以來,國內多家燃氣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的規定受到巨額處罰,以至于在2016年4月8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工商總局關于公用企業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突出問題的公告》,決定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共用企業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專項執法行動,以至于多家燃氣企業因涉嫌壟斷行為被罰以巨額罰單。例如重慶燃氣集團,利用其在相關領域內的壟斷地位,要求用戶按照實際用氣量乘以修正系數后的數據支付氣費,被認定為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處以罰款179萬;山東新奧新城燃氣有限公司利用其管道燃氣供應商的壟斷地位,要求工商業戶繳納預付氣費款,違反反壟斷法規定,罰款682萬……近年來,這樣的巨額處罰案件不斷發生。在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更是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執法,糾正當前燃氣企業在強制交易、濫收費用、搭售商品、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等限制競爭行為和壟斷行為。這無疑是國家在燃氣行業反壟斷執法的又一次強烈信號。這些壟斷行為一方面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破壞了社會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妨礙了燃氣市場的有序競爭,阻礙了經濟運行效率的提高。
2燃氣企業壟斷行為產生的原因分析
2.1燃氣企業的特殊屬性
燃氣企業作為公用企業的一種,在特定區域內燃氣公共服務,保障燃氣供應與運營維護等,具有一定的公益屬性。但是,燃氣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在發展的過程中亦不可忽視其營利性質,尤其是對城鎮燃氣行業而言,其所具備的壟斷地位是由它的行業特性所形成的,所以燃氣企業在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的同時,也需要獲取相應的經濟利潤來彌補燃氣企業前期支付的高額的特許經營權的費用及后期的運營維護費用等,燃氣企業便想要將此重任轉嫁給了消費者,讓消費者為此買單,從而誘發了各種限制競爭和壟斷的行為,出現了一系列燃氣企業反壟斷案件。
2.2缺乏完善的監管規制機制
在燃氣下游市場,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制度設置了市場準入門檻,在進入領域開放了競爭,并且針對部分燃氣企業壟斷行為進行了處罰,主要以《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為處罰依據。在燃氣企業進入市場之后,基于各主體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監管規制機制也氶待完善。不可否認政府的監管力度,但當前的監管規制機制卻造就了政府與燃氣企業雙方的負擔,氶需完善的監管機制,具體而言,結合燃氣行業特點,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為指導,不斷的完善價格機制,推進成本監審,來對燃氣企業進行規范和指導,才能促進燃氣企業的發展,維護燃氣市場的有序競爭。
3燃氣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完善建議
3.1推進燃氣市場化改革
在燃氣下游市場,政府按照相關的法律規定,通過特許經營制度設置市場準入門檻,采取競爭方式擇優選擇燃氣企業,與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授予其在一定領域內的的特許經營權,經營該區域內的燃氣公共服務。但是,通過競標方式選擇的燃氣企業大多是國有燃氣公司,它們經濟實力雄厚,基礎設備完善,風險應對能力較高,能更好的的保障特定區域燃氣服務,而民營燃氣公司在這些方面則有所欠缺,導致特許經營權總是授予給國有燃氣企業,民營公司在此種環境下難以生存與發展,以至于特許經營制度并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城市燃氣下游市場配送領域存在的壟斷問題。因為一旦燃氣企業獲得特定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權,也就意味著該燃氣企業在特性區域內形成壟斷地位。也就是說,特許經營制度實現了配送和銷售市場進入階段的競爭,但市場內企業間的競爭尚未形成。大力推進燃氣行業的市場化改革,統籌兼顧行業上中下游發展狀況,燃氣企業發展與公共利益的關系,更有利于形成合理競爭的有序局面,從而有效遏制燃氣企業的壟斷行為,促進統一開放與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
3.2完善相關配套機制體系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如果沒有穩定可行的制度體系作保障,我們從根本上實行燃氣企業的反壟斷規制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反壟斷法則具備作為綱領性法律的條件。從反壟斷法的利益保護結構上來看,反壟斷法立足于社會公共利益,維護整個社會利益、國家利益,保護市場競爭秩序,保護所有競爭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因此,無論從反壟斷法的地位還是其內涵和立法目的。將反壟斷法確定為規制公用企業濫用壟斷力行為的核心之法是合理、可行的,也最有利于目標的實現。但是,其余所有涉及公用企業的部門立法以及行業立法及其配套制度,均應以反壟斷法確定的原則為基準,不得與其立法思想相沖突,構建以反壟斷法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對于燃氣行業而言,也需建立相關的配套機制,尤其在實施特許經營制度之后,按照中共中央所強調的“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深化燃氣壟斷行業價格改革,能夠形成放開的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穩步放開由市場調節;保留政府定價的,建立健全成本監審規則和定價機制,推進科學定價。輔之以行業規范,共同構成合理完善的制度體系。
3.3強化科學監管,協調管罰平衡
燃氣行業就其本身而言,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燃氣企業又在特許經營權的基礎上,形成壟斷地位,從而誘發壟斷行為。以至于燃氣行業的企業之間的競爭總是浮于表面,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妨礙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不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現階段,燃氣企業濫用其壟斷地位的行為層出不窮,已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如若長此以往下去,這些行為將對實現宏觀經濟目標構成的不利影響,需要政府部門與燃氣行業共同發揮作用,協調監管,合理分配監管權力,落實監管責任。但是,過度的監管和不當干預,也將會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或者其他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權產生一定侵害。因此,就要形成管罰平衡的現代化機制,形成現代行業管理制度和反壟斷執法的互動體系,促進燃氣下游市場競爭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益俊,宗思言.反壟斷執法典型案例分析——某燃氣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指定交易案[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8(02):75-76.
[2]李明珂.我國公用事業領域開展反壟斷的途徑——以天然氣行業為例[J]. 法制與社 會,2012,(10):58-59.
[3]馬寶玲.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4.
[4]孫博遠.我國公用企業壟斷法律規制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7.
[7]李玉紅.我國天然氣產業引入競爭的法律規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原明慧(1996—)女,漢族,北京人,碩士學歷,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