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

今天我來回答一個問題:富人憑什么掙那么多錢?
當然,我指的不是通過不正當渠道掙來的錢,指的是通過自由的市場經濟,憑自己的本事獲取的錢。
富人賺到錢,通常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當然是稟賦。比如說我,我沒有明星的臉蛋,自然掙不到那筆出場費。
第二,人家吃的苦我們沒有吃過。我還記得“雕爺”講過一句話:“什么叫創業?創業就是修行,它的心法就是一口真氣不散,不管多難,這口氣都不能散。”這種咬緊牙關渡過難關的精神,我們很多人身上都沒有,所以,我們得服氣。
第三,就是敢于承擔風險。面對同樣一個機會,你因為害怕風險退縮了,別人因為敢冒風險而成功了。你憑什么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
第四,富人最終獲得的財富和他創造的財富相比,其實只是很小的一塊。這一點,如果沒有學過經濟學,就很難理解。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消費者剩余”——所有創新活動都會創造出一塊新增的財富,這就是“消費者剩余”。這塊財富隨著時間的推進,漸漸都會歸于消費者,而不是歸于資本家。資本家能夠獲得的,僅僅是一個時間窗口里的一小部分財富。
可能還是有一部分人覺得:我就是窮,我掙不到錢,所以,我看富人掙錢,就是不爽。
那好,我現在就切換到你的角度看,你會發現,你這么想還是錯的。為啥?因為窮人生活狀況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賴富人的。
就拿馬云來說,他超越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可是他坐首富位置的前提,是他要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讓大量的淘寶商家有錢可賺,他才可能是那個首富。
好,那假設現在有人問我們一個問題,讓窮人的生活改善十倍,讓富人的財富增加一萬倍,這兩個結果同時出現,我們要不要呢?反正我要是窮人,我就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演化,貧富矛盾會變得越來越大。沒錯,如果貧富矛盾是窮人根本吃不飽飯、啼饑號寒,那這確實是一個不公正的社會。可是,如果窮人的生活也在改善,只是富人改善得更快,我覺得這不是什么壞的結果。
為什么?因為一旦擺脫了匱乏經濟之后,實際上我們和富人之間的差別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如果我們窮人也可以開上一輛三萬元的“QQ”,其實也挺好。富人再得意,不過買一輛幾百萬元的邁巴赫,他跟我們的差距好像有幾百倍,但是兩種車都能上高速公路,都能開到郊區去野游,其實差距沒有那么大。
所以,社會并不會因為表面上的貧富差距而變得不穩定,關鍵是財富的總量是不是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