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雄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當地時間2月27日在一份聲明中稱,根據美國總統的指示,該辦公室將于本周在聯邦公報發布通知,暫緩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直至得到進一步的指令。此前,特朗普宣布,因為美中貿易談判取得進展,美國將推遲原定3月1日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提升至25%的決定。
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上述聲明前,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參加了美國眾議院的一場聽證會,就中美貿易問題發表意見。“美國取消對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威脅,暗示協議將至”,美國《華爾街日報》2月2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萊特希澤當天表示,美國將暫時放棄對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征25%關稅的威脅,這是迄今為止協議將至的最強信號。在聽證會上,萊特希澤表示,美中已經就如何執行貿易協定達成臨時協議。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萊特希澤在聽證會上說,與中國達成意義重大的貿易協定依然存在障礙,但談判是重新塑造兩國經濟條款的最佳機會。報道稱,特朗普日前曾預言,有很大的機會與中國達成協議。但萊特希澤的口吻與特朗普相比更加謹慎。
英國路透社稱,中美兩國的貿易摩擦攪動金融市場,打亂制造業供應鏈,并削弱了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對那些希望結束貿易爭端不確定性的行業來說,長期保持關稅威脅將是個令人失望的消息。萊特希澤在聽證會上的謹慎言論一度導致美股走低。《華爾街日報》則指出,高關稅的威脅讓世界市場為之震動,美國企業被迫考慮離開中國市場。現在,兩國官員表示,有望在下月達成最終協議。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2月28日報道,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前一天接受該報采訪時稱,購買美國產品等承諾能夠在短期內達成,但其他的改革措施則需經過中國的立法程序,需要5年至10年才能完成。崔大使沒有詳細說明哪些改革需要數年才能完成,但他表示,有些要求符合北京對經濟改革的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