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猴
劉慈欣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叫作《天使時代》。
在這篇小說里,大劉設想了未來的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通過改變基因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告別饑餓——他們能夠以樹葉為食,甚至可以長出翅膀,但這項技術的應用,卻攪動了世界的格局。一些國家的代表開始爭論,這項技術誕生的兒童,還能算是人類嗎?

長期以來,在人身上實行基因編輯或基因改造的實驗一直是全世界的科研禁區,但在想象力自由馳騁的科幻世界,眾多科幻作品早已描繪了那個我們可能無法避免的未來。
第一部公認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就是關于人造生命的寓言。近一個世紀以來,復制人、變種人這類概念也頻繁出現在流行文化中,看看活躍在漫畫書和銀幕上的超級英雄,多少好漢都是得益于基因突變的?蜘蛛俠、綠魔、浩克、神奇四俠、一眾X戰警……但和科學家對基因工程的審慎態度一致的是,科幻作者們大都表達著類似的擔憂。
對個人而言,如果人能通過基因工程改造自己,意味著人能夠在更高的層面趨利避害,能更有力地握住命運的咽喉。
但我們也知道,人類有愛管別人的毛病,當上一代能夠像打游戲前捏臉一般定制下一代的時候,基因編輯就談不上個人對超我的追求了,而是意味著更具權力者對其他個體的控制。
當人們可以定制下一代的基因時,繁衍和生育就更具氪金意味了,同一階層的孩子極有可能呈現相同的趨勢,不同族群和階層間的流動性則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停滯。毫無疑問,每個家庭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只不過當今的不同在于奶粉、補習班和學區房,而未來的區別則更加明碼標價:能免疫多少種疾病、長多高多帥、能活多久。
長此以往,不同家庭背景下出來的孩子將擁有越來越驚人的區別,人類離新型的種姓制度和蜂群社會還遠嗎?
《美麗新世界》就做了這么一個預言:人類被分為Alpha、Beta、Gamma等五個種姓,各司其職,科技發達到不僅能從生理上“設定”每一個人的角色,還能把他們的精神狀態調至無時無刻不感到“幸福”——那些生來就掏糞的低種姓小孩,出生時甚至還能自帶對鮮花和書本的厭惡,永遠也不會羨慕其他種姓的生活。
在這個未來里,人人各司其職也不是為了互相剝削創造更多利益,只是為了系統能運轉,為了維持人類的繼續存在而已。
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人造人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快速更新換代的“近未來”。
電影里的人造人(或者“復制人”)具有鮮明的工具性質:為地外作戰任務生產的、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生產的,等等,而且功能單一、心智不全(人類小孩水平)、壽命有限、用完即棄。
在這個未來里,人類仍然通過自然繁衍來生育后代,復制人間的生殖仍然是技術上的禁區,與自然人比起來“復制人”也更像機器。
《異形》描繪的太空史詩尤為冷酷無情,太空騎師創造了人類,最終卻被人類制造的人造人大衛用太空騎師的武器毀滅。而“異形”作為大衛心儀的造物,純粹為生存和殺戮而生,顯然比太空騎師和人類都更加“適配”黑暗森林法則。
但問題是,這樣延續下來的生命,存在“文明”一詞嗎?或許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所有的詞匯都需要重新被定義。
在諸多超級英雄電影中,《超人:鋼鐵之軀》的故事背景獨樹一幟:作為反派登場的佐德將軍是人工繁育的,自出生起就被設定為種族保護者,因此不惜把地球“改造”成氪星來延續本族的文明;而超人卻是氪星上數百年來唯一一個自然出生的孩子,并前后擁有兩對三觀無敵正、極具理想主義氣質的父母。
一個自然出生、擁有正常家庭的外星人,得知另一個人工培育的、提前做了角色設定的外星人試圖以毀滅一個種族的代價復興本族文明時,選擇了挺身而出大義滅親,并最終成為地球上的活神話和楷模,不得不說很史詩,但也很一廂情愿。
我們緩慢發展的心智和日新月異的技術完全不匹配,柏拉圖試圖培養哲人王的嘗試成了“敘拉古之惑”,而尼采最知名的崇拜者一度把地球推向了毀滅的邊緣。
不得不承認,我們今天所享受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建立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但這并不能讓我們遺忘技術進步的代價——在很多時候,這份代價比進步本身還要巨大。
科普作家張雨晨不無擔憂地說,擺脫了自然選擇與基因演化的桎梏后,基于知識與信息的全新演化模式,將爆發出人類自身都無法完全適應的力量。
《阿基拉》的核心臺詞說得更直白:“如果阿米巴原蟲擁有了人類的力量,它不會像人類那樣建筑,只會把附近的食物全部吃光。”
《阿基拉》表達的擔憂顯然更為緊迫和現實,但動畫的結局并沒給出明確的辦法:終結了“阿米巴蟲”鐵雄暴行的,不是人類,而是另一股超自然力量(有人認為就是“阿基拉”,那不又是“天降偉人”);大友克洋借其中一位角色之口說出的“只要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能力人類就有未來”,只是更為蒼白無力的回答。
幸運的是,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了,天上既沒有掉下黑色的方尖碑,也沒有使徒來襲,更沒有火花帶閃電之后出現的短發猛男。
但技術發展給人帶來的不安,在這幾年出現得越來越頻繁,我們似乎患上了某種程度的“奇點焦慮”,比如兩年前的阿爾法狗和人工智能,就著實讓不少人對人類命運不寒而栗了一陣。
盡管理智告訴我們,像《銀翼殺手》或者《阿基拉》這樣便捷制造強力人造人的時代,在可預見的未來都難以出現,而這“奇點”就像早高峰時段的地鐵,貌似該到了卻遲遲未到,只有一個接一個的風口吹來吹去。
(洛奇獅摘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
詩劇

你的眉目笑語使我病了一場
熱勢退盡,還有我寂寞的健康
如若再晤見,感覺是遠遠的
像有人在地平線上走,走過
只剩地平線,早春的霧迷蒙了
所幸的是你畢竟算不得美
美,我就病重,就難痊愈
你這點才貌只夠我病十九天
第二十天你就粗糙難看起來
你一生的華彩樂段也就完了
別人怎會當你是什么寶貝呢
蔓草叢生,細雨如粉,鷓鴣幽啼
我將遷徙,卜居森林小丘之陬
靜等那足夠我愛的人物的到來
——木心 《眉目》
麻辣生活
打針
帶女兒去打針,她趴在凳子上對護士說:“姐姐,姐姐你輕點兒!要是把我打疼了,明天我就叫你阿姨,后天叫你奶奶……”
反應
兒子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大叫一聲倒在他面前裝死想看他的反應。我暗喜地見他哭著喊了幾聲媽媽,然后他停止了哭泣,左右看看,一把從我手里拿過手機,笑著跑開了。
父女一樣
在街上看到一對父女。女兒:“爸爸,我好丑啊。”父親:“你永遠是爸爸最美麗的寶貝。”一時感動,我就給我爸也發了條短信:“爸,我好丑啊。”不一會兒,短信回了,“爸也丑……”
打字速度
一次和老婆吵架,由于在單位不能打電話,就來回發短信,吵得很厲害。我一條條大篇幅文字短信,突然老婆發短信說:“雖然愛吵架,雖然很生氣,但不得不佩服你的打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