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晨鈺
9月25日,寧壽宮花園最北端,倦勤齋。
塵封許久的門被打開,演員鄧倫探進腦袋打量了一圈。他沒想到眼前這個昏暗、不大的空間會是一代帝王乾隆為自己修建的退隱之所。
這是鄧倫第一次走進故宮。和他同行的還有蔡少芬、故宮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祝勇和珠寶設計師鐘華。
這個看起來有些奇怪的組合包藏了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的所有野心。在每一期節目中,鄧倫、周一圍等明星嘉賓將在故宮專家的帶領下,走進故宮,探尋那些隱秘歷史。
作為節目出品方之一的故宮為了這檔節目的錄制,慷慨敞開了故宮的大門。總導演毛嘉說:“這是在1987年《末代皇帝》之后,故宮第一次如此深度對外開放拍攝。”
作為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在故宮拍攝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安全問題”,“就是怕出事兒”。
一入紫禁城,便沒了退路。身在玲瓏的倦勤齋,更是步步驚心。
倦勤齋在網絡上被視為紫禁城中最奢華的宮殿。
倦勤齋取自“耄期倦于勤”之意,原本是乾隆打算自己退休后居住的場所,然而最終他也沒能在這里住過一天。
在進入倦勤齋之前,所有人都要“補課”。故宮的工作人員要求大家:不能動、不能摸、不能拍照、不能后退,盡量保持慢動作。
即便是到了室外,拍攝工作也有多方掣肘。
出于安全考慮,故宮不能航拍。為了拍到故宮的大全景,總導演毛嘉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用風箏和氫氣球帶著鏡頭拍攝。但是故宮嚴禁煙火,氫氣是易燃氣體,氫氣球肯定行不通。最后,他們想出了把消防車云梯當作“巨型搖臂”的法子。
就這樣,被升至云梯最高點的攝影師拍下了故宮的第一個“航拍”畫面。
“原來好像是在街邊掃了一眼的感覺,這次我是真的爬進了櫥窗里,成了櫥窗里的人。”周一圍說。
拍攝第一天,他走過午門,在太和門廣場駐足,他依照道家的方式,說了聲“莫擾”,然后喚醒了一個“雙面乾隆”。
周一圍站在保和殿廣場上環顧,四周一片開闊。那一瞬間,他仿佛能感受到些許的帝王心理:這里就是皇帝們每天上下班要經過的地方,他們也許會在這里觀天象看朝霞。“不站在那里就不知道什么叫皇家氣象。”
移步換的不只是景,還有看風景的人。
在乾隆花園的符望閣,周一圍見到的是有著玲瓏心的弘歷。閣內被分隔成多個空間,行走其中極易迷失,所以也被稱為“迷樓”。不大的庭院里有樓中樓、戲臺和曲折回廊。登上符望閣遠眺,周一圍覺得,此刻的北京對乾隆來說,也許不再那么恢宏,反倒有些內斂。
在此之前,周一圍對乾隆的印象是“平面的”。這次,他走在乾隆生活過的地方,看到了一個立體的人,一面君王,一面尋常。
周一圍最終把這樣的雙面乾隆通過表演呈現了出來。這也是《上新了·故宮》中的重要環節:請今人去尋找歷史人物的“前世記憶”。
相比一般影視劇,《上新了·故宮》的想象都有著某種程度的合理性。創作團隊左手想象,右手史實。
出于保護文物的考慮,演員表演時使用的戲臺和龍椅其實都是按照原樣復制的。祝勇說:“除了地面能踩以外,其他文物都不許身體接觸。”不過,祝勇覺得節目的情景再現得如此完美,不僅因為周一圍演技好,還在于導演組準備了嚴絲合縫的道具。
對于每一個細節,毛嘉和她的團隊都要找來十幾個專家學者的論文資料進行比對推敲。在拍攝過程中,他們還請來社科院專家全程參與論證。毛嘉說:“我們是在故宮拍攝的,不是在橫店,所以必須要尊重歷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與“故宮”相關的節目總是恢宏莊嚴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陸續有關于故宮題材的紀錄片播出。而真正讓故宮大火的則是2016年播出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2017年,故宮還聯合八家博物館制作了一檔綜藝《國家寶藏》。這檔通過舞臺表演來講述國寶故事的節目,因為自帶槽點和有趣的梗而廣受好評,再一次展現了故宮IP的趣味性。
隨著一系列接地氣節目的播出,2020年就滿600歲的紫禁城在大家眼中越活越年輕。有人評價:“現在的紫禁城,可能迎來了清帝遜位之后,最榮光的時刻。”
在社交媒體上,故宮也很活躍。故宮博物院的官方微博自2010年開通后,便與網友緊密互動。整日在故宮散步的御貓也時常出現在故宮微博中,成為全網萌寵。這一次,單霽翔就點名要節目組拍一拍“御貓”。
越來越萌萌噠的故宮進入文創領域后也是如魚得水。2013年5月,故宮推出了一系列手機APP,其中《皇帝的一天》是以游戲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君王的日常。
也是在這一年,臺北故宮發售的一款“朕知道了”的紙膠帶在網絡走紅。那年8月,北京故宮也是第一次向公眾征集文化產品創意。當年,故宮文創產品的銷售額就達到了6億。到了2017年,故宮文創銷售已經突破10億。在此之前,故宮也發售周邊產品,但始終不溫不火。單霽翔曾在采訪中說:“一廂情愿地把我們認為很好的東西復制以后擺在那兒,也沒什么人買。”
所以,這次在《上新了·故宮》中,故宮又想借機進行新一輪的文創開發。每一期《上新了·故宮》都會設計一款文創產品,總共推出9款。按照規則,節目播出后,網友在其合作的網絡平臺上投票,單日投票數超過199萬的產品就能實現對外發售。在已經播出的第一期節目中,珠寶設計師鐘華從宮廷鏨花金什件中獲得靈感,設計了一套“雀鳥纏枝美什件”,可以專門用來收納化妝品。
2018年11月9日節目首播后,有人很快接受了這種新鮮的形式,覺得“故宮看起來更年輕了”。也有觀眾在豆瓣上吐槽商業氣息太濃,廣告植入很生硬。無論如何,觀眾對節目里故宮那些未開放區域一飽眼福之后都津津樂道,又意猶未盡。

在毛嘉看來,“故宮的信息其實是沒什么接收門檻的,因為所有人都想了解這個地方”。她隱隱期待,自己能在紀錄片之外,找到拍故宮的新方式。在不丟掉嚴謹歷史的基礎上把故宮節目做得更年輕、生動。
作為一個超級大IP,故宮不僅有令人遐想的隱秘角落,還有令人艷羨的商業價值。單霽翔在2016年曾提到故宮文創開發的秘籍之一是“帶著博物館的尊嚴進入市場”。初入商界,古老的紫禁城要把生意經好好念念。
(天天摘自《看天下》)
詩劇

這一夜,我靠著窗戶
我看到世界變輕
不再有障礙
所有白天里
將我們把持住的,現在就像是
在河流的居所內部,將我從
一種開啟,帶到另一種,朝向某些
草一般脆弱又發亮的東西:
我將要毫無恐懼,進入到草里
我將要把慈悲,獻給大地的清涼
在月亮的腳步之上,我說“是”,然
后我逃走了。
——【瑞士】菲利浦·雅各泰 《在月亮的腳步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