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作為與交通行業發展緊密相關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隨著綱要發布,物流行業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不僅時效更快、效率更高、體驗更好,依托交通行業發展實現高品質物流、智能物流、綠色物流普及也迎來重要驅動。
綱要提到,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貨物多式聯運高效經濟。綱要提到,將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構建便捷順暢的城市(群)交通網,形成廣覆蓋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網,構筑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隨著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成,快時效、高品質的物流服務將更加普及。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于做好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
根據《通知》,共有23個物流樞紐入選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其中東部地區10個(天津、上海、南京、金華(義烏)、臨沂、廣州、寧波—舟山、廈門、青島、深圳)、中部地區5個(太原、贛州、鄭州、宜昌、長沙)、西部地區7個(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南寧、重慶、成都、西安、蘭州、烏魯木齊)、東北地區1個(營口),涵蓋陸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區域、類型分布相對均衡,有利于支撐“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實施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通過召開現場會、推動建立國家物流樞紐聯盟等方式,加強國家物流樞紐間的業務對接、標準協調和信息互聯,加快構建聯通內外、交織成網、高效便捷的“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作體系。
近日,交通運輸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鐵路局、民航局、郵政局等18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推動郵政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要求各部門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意見》從全面深化改革、強化創新驅動、加快結構調整、提高服務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加強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提出了18項重點任務。如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明確了兩項重點任務,即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寄遞安全管理機制;在強化創新驅動方面,《意見》明確三項重點任務,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推廣應用自動化分揀設備、機械化裝卸設備,二是推動產業協同創新,三是創新交郵合作模式,推動郵政業與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行業間標準對接和企業間信息共享。
《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普惠城鄉、技術先進、服務優質、安全高效、綠色節能的郵政快遞服務體系。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了501項國家標準,其中包括《冷藏、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GB/T 24616-2019)和《托盤單元化物流系統 通用技術條件》(GB/T 37922-2019)兩項國家標準,這兩項標準將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實施。
《冷藏、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國家標準為修訂標準,標準代替了原《冷藏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GB/T 24616-2009)和《冷凍食品物流包裝、標志、運輸和儲存》(GB/T 24617-2009)兩項國家標準。新修訂發布的國家標準以GB/T 24616-2009為主,整合了 GB/T 24617-2009 中對冷凍食品的要求。標準的制定,對于進一步規范冷鏈物流服務,提升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促進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
《托盤單元化物流系統 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規定了托盤單元化物流系統中常用的托盤集裝單元、托盤、單元貨物包裝容器、裝卸及搬運設備、倉儲貨架、集裝箱及運輸車輛的要求。標準的制定,旨在實現以托盤為集裝單元的物流系統,在其堆碼、包裝、裝載、搬運及倉儲過程能夠參照統一的規范進行,從而達到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物流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9月20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交郵融合推廣農村物流服務品牌的通知。
通知要求,以深化農村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促進交郵融合、產業聯動、脫貧攻堅為主攻方向,以農村物流站場資源共享、運力資源共用、信息資源融合為重點,以體制機制、運輸組織、合作模式、技術變革等創新為途徑,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和創新積極性,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節點服務網絡,努力提高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和整體服務水平。
通知稱,鼓勵支持各地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特點和物流實際需求,引導企業因地制宜培育農村物流服務品牌,推進“客運+貨運兩網合一”、“交通運輸+郵政快遞融合”、“網絡平臺貨運+農村物流”等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