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瑤
從小學習聲樂,參加了很多的比賽,最令我難忘的是高二時參加的益陽市三獨比賽,我在繁忙的課業中,利用一些零碎時間練習,拿到了一等獎的好成績。練習《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的點點滴滴難以忘懷,在此整理成文,與廣大的歌友共享。
老師說我是一個難得的女中音,音色溫柔淳美,有較強的表現力,建議我選擇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參加比賽。這首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描述了維吾爾族姑娘阿娜爾罕和士兵克里木的愛情故事,愛國之情與純潔愛情交織成的濃濃深情。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曲調優美,故事性很強,音域跨度也比較合適,確實是不錯的參賽作品。
真正的藝術能穿越時空打動人心。1978 年,著名詞作家瞿琮、著名音樂家施光南共同創作了藝術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把對祖國、對生活的愛和對情人的愛融合在一起。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中寫到:“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 臨行時種下一棵葡萄……” 祖國情、生活情、愛情結出的葡萄熟了,遠方飄來美妙的歌聲。浪漫唯美的故事充滿了畫面感,吐魯番滿天遍野的葡萄夾帶著清新的果香撲面而來。歌詞已經是如此高的意境,到了作曲家手中進行再度藝術加工使之又錦上添花,散發出迷人的藝術魅力。歌唱家關牧村演唱《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后不久,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的新疆姑娘的來信,信上說要謝謝關牧村老師挽救了她的愛情。原來,那真是一個名叫阿娜爾罕的維吾爾族姑娘發來的。 她說, 自己和歌里唱的很像,原來的男朋友恰巧就是叫克里木,也是一個邊防的戰士。因為克里木一心駐守邊防哨卡,老是回不了家,兩人見不了面,阿娜爾罕一氣之下就寫信與克里木斷絕了關系。后來,聽了《吐魯番的葡萄熟了》,被歌里忠于愛情的阿娜爾罕感動了,于是就主動寫信給克里木和好,支持他守衛邊疆。
歌曲選用新疆維吾爾族的音樂素材,單二部曲式,全曲貫穿著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節奏 “0 x x x x” 與級進回返式的旋律進行,通過上、下模進等變化手法衍生發展而成。歌曲旋律連中帶跳,表現了姑娘活潑生動的形象和兩人婉轉纏綿的深情。一個好的主題的發掘,必然有它的深度、高度,這不能不說是一首構思新、情趣高、不落俗套的歌曲。如果沒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和表演基礎,演唱者是很難拿捏其中的情緒變化,塑造人物的特點。決不能單單從歌曲的曲子或者歌詞為著眼點,必須將整首歌曲作為一個整體,使其具有連貫性,演唱時要從了解新疆的風土人情和民族歌舞入手,牢牢把握歌曲的風格與地域特色,從演唱的情緒上一層層遞進,呈現出濃郁的新疆風情和纏綿的軍旅愛情故事。
(一) 熟悉曲譜。我首先根據原唱和自己的情況劃分了樂段、樂句和氣口,將力度與速度做好了整體布局。比如AB 樂段的對比:A 樂段展現了施光南的一貫作風 “婉柔美” 的特點,歌唱者對開頭部分的處理必須要靠氣息的強弱來體現,要做到 “弱而不虛” 的演唱技巧。 抒情的引子部分,加以輕快的新疆歌舞性的節奏特點,描繪了美麗的維族少女在葡萄園深處,思念心愛的克里木,接著出現了具有新疆歌舞特色的切分節奏型引出了歌聲。第一個樂句以二三度的旋律級進為主,從第三小節開始又以波浪式的旋律進行為了突出屬音,給人以娓娓動聽的訴說;旋律有時低沉,時而激進時而委婉。凡事都有著對立性,施光南在創作B 樂段中不止有溫柔,含蓄的一面同時也不乏有激情、奔放的一面,B 樂段第一個樂句所用的旋律就是非常簡單,歌曲在音符上只是用了幾個簡練的音符來描述音樂的中心思想,這段樂句旋律在高音區上呈波浪式的進行,因此情感要比第一段更豐富,猶如告訴你他們的愛情故事到了最精彩的部分,使人不禁笑逐顏開,音區也變高了,從而更好地表達了姑娘興奮不已的心情,表達了歌曲的 “奔縱美”。
(二) 以氣帶聲。我們平時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是下意識的,氣吸得少而淺,呼氣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鐘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既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后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一次呼吸往往長達十幾秒鐘,歌唱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肉靈活有力的運動來完成。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以氣帶聲”。⒈吸氣:根據樂句的長短快慢決定吸氣的方式,吸氣的狀態要與樂曲的情緒保持一致,比如B 樂段第一個樂句 “啊!引來了雪水把它澆灌” 為了服務樂曲澎湃的情感,吸氣應該飽滿深沉,感覺上激動的快吸一口氣,表達阿拉爾罕希望快快引入雪水灌溉愛情小苗的激動心情。⒉呼氣:要反復揣摩每一樂句連斷跳的處理,決定呼氣的方式,連音運用有控制的緩呼,跳音運用急呼,連中帶跳的樂句在緩呼中小腹跳動發力,使樂句完整而活潑。比如A 樂段的第一個樂句 “克里木參軍,去到邊哨” 就是緩緩呼氣發聲,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
(三) 依字行腔。我國古代歌者及聲樂理論家普遍認為,吐字發音是歌唱的根本,吐字含糊不清就談不上歌唱二字。在舞臺上,歌者通過夸張了的歌唱語言與觀眾交流。當歌詞清晰地傳到觀眾耳朵,溝通開始了。所謂 “字正” 就是把把一個字分成三部分,即字頭、字腹、字尾。字頭要清且準,字腹要滿且連,字尾要短且精。而 “腔圓” 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它至少包含兩層涵義。一是形于外的聲音整體形態,即音色的明暗、音量的大小、音速的快慢、節奏的緩急、音準的對錯;二是內在的發聲共鳴腔體,即頭腔(頜竇、篩竇、額竇、蝶竇等及鼻腔、鼻咽腔)、口腔(喉腔、口腔、咽腔)、胸腔(喉頭以下的氣管、支氣管、肺、兩肋、胸腔)。也就是說,腔圓是一個歌唱者在處理好音色、音量、節奏、音準的同時,積極調動身體的共鳴腔體,從而獲得的一種整體的審美效果。“字字輕圓” 要求在演唱作品時,要細化到每個字。首先是下功夫讀清每個字,做到字正;接著與旋律相結合,一遍遍地練習,尋求字與腔這一對立統一雙方的融合。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練聲,將各個韻母按照半音關系級進上行或者級進下行,就是要強調不同韻母在不同音高上身體發聲器官所做出的細微調整,通過每天的重復來不斷鞏固這種感覺,從而做到在歌唱過程中根據音高調整出適應的發聲狀態,從而達到 “令轉換處無磊塊”。
腔圓除了字與腔之間要達到“如貫珠”,我們還要運用多種傳統民族聲樂的演唱技法。我們可以用各種類型的連音和斷音對字進行處理;可以用強弱、輕重、收放等技巧對詞進行加工;可以用語氣的強弱、高低、快慢及各種潤腔技巧對情感進行演繹,使唱腔起伏跌宕,錯落有致,只有這樣聲音才能圓潤優美,使聽者得到較高的審美享受。
(四) 聲情并茂。前蘇聯歌唱家托斯卡尼說:“任何一個學音樂的人,不管他在音樂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達,他不是藝術家,而是技術匠。” 只有真正用心歌唱的才能把歌曲的內在情感淋漓盡致地傾訴給聽眾。嫻熟的演唱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沒有對歌曲的理解與情感表達,沒有正確的把握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就算再好的演唱技巧,再動聽的嗓音也不能完整、完美地演繹好一個作品。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這首洋溢著新疆風情的歌曲,我在理解內涵的情況下,設計在前奏和間奏加入了新疆舞的情境表演,在練唱時,發揮想象力將自己置身于美麗的新疆,化身為美麗的阿拉爾罕,講述自己與克里木的故事。反復斟酌和調整表情動作以及音量音色,力求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唱效果。
結束語
終于等到了比賽那天,我精神抖擻地開了嗓,穿上新疆維吾爾族的服裝,演唱時仿佛置身賽場的現實,想象自己就是勤勞美麗的阿拉爾罕,琴聲歌聲悠揚,四周靜悄悄的如同葡萄園在靜靜地聆聽……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果然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任何藝術門類的學習都離不開科學的指導,刻苦的訓練。選擇適合自己的作品,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刻苦鉆研演唱技巧,反復揣摩演練人物心理活動,才能有血有肉地演唱好參賽作品,獲得理想的成績。
作曲心語
不論作品篇幅大小,從來不放棄自己塑造的風格,從來不降低自己作品的內在的音樂價值,他不把自己的素材弄得支離破碎,而是善于在他所采取的題材中找出最高尚的最迷人的一面。
——梅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