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選自《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版)
鑒賞空間
《歸園田居》組詩生動地描寫了陶淵明歸隱后的生活感受,集中體現了詩人追求自由、安于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選詩是組詩的第二首,著意寫鄉居生活的寧靜。前四句用“野外”“窮巷”“荊扉”“虛室”來反復強調鄉居的清貧,暗示出詩人抱貧守志的高潔之心,從正面寫心“靜”;中間四句以外在的“動”寫出了鄉居生活內在的“靜”;后四句以單純的喜懼之“動”來進一步展示心之“靜”。全詩語言質樸無華,情調悠然自在。
《登樓》首聯提挈全篇,以“萬方多難”奠定全詩寫景抒情的基調;花傷客心,與“感時花濺淚”一樣運用反襯手法,以樂景寫哀情。頷聯通過登樓所見來描述壯觀山河。詩人登高臨遠,視通八方,卻獨向西北前線游目騁懷,透露其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針對吐蕃的覬覦,詩人寄語:“西山寇盜莫相侵。”義正詞嚴,浩氣凜然。尾聯吟詠古跡,諷喻當朝昏君,寄托詩人的個人懷抱。全詩即景抒懷,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了杜詩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題烏江亭》與《赤壁》一樣,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可以卷土重來,既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又有對他不善于把握機遇、不善于聽取別人的建議和不善于用人的批評。全詩借題發揮,議論不落窠臼,宣揚了百折不撓的精神。
《南園十三首·其五》由兩個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了出來。“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緊接著的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呼之欲出。全詩節奏起伏跌宕,前兩句昂揚激越,后兩句沉郁哀怨。
《清平樂·年年雪里》處處跳動著詞人生活的脈搏。李清照早年的歡樂、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淪落,在詞中都約略可見。詞人飽經滄桑之后,將心中許多難言之苦通過抒寫賞梅的不同感受傾訴了出來,詞意含蓄蘊藉,感情悲切哀婉。這首詞上片憶舊,下片傷今,篇幅雖小,卻運用了對比、襯托等多種藝術手法。
讀有所思
1.《歸園田居·其二》表現的是鄉居生活的寧靜和作者恬靜的心境,而末兩句卻說:“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你如何理解這里的“恐”?
2.《清平樂·年年雪里》描寫了詞人哪幾次賞梅的不同感受?試體會其作用。
(關注公眾號,回復“八年級拓展閱讀2019年1-2月”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