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池菲
下雨了。雨滴頗有韻律地砸在老屋的木質窗戶上,留下一條條長長的水跡。
雨停了。我興沖沖地踏進老房子旁的小水潭中,蹦著跳著,看著從小水潭里濺出的水花,歡快地叫著。累得玩不動了,我便蹲下來,看著被濺上泥水的白色墻壁,上面的泥點不濃不淡,就像印著花呢。
這些畫面,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們藏進心底。
風在輕輕地吟唱,老屋磚縫邊的蜜蜂也在“嗡嗡”歡唱著,擠進擠出。我朝著屋前勞作的爺爺喊道:“爺爺,我最喜歡我們的老房子了!”聽到我稚嫩的童音,院前的梨樹舞起了青蔥的枝葉,屋檐下的老狗搖起了毛茸茸的尾巴。聽到我的“喜歡”,爺爺用深情的目光凝視著這飽經風霜的老屋。他笑了,風里裹挾著爺爺爽朗開懷的笑聲。
這些畫面,承載了我童年的記憶。
不知從何時起,老屋的外墻逐漸變得斑駁。爺爺常常坐在老屋前,在夕陽的余暉中迎接放學歸來的我。走近老屋,走近爺爺,我看見了爺爺古銅色的肌膚、深陷的眼窩、干癟的臉頰、開裂的嘴唇,爺爺成了老屋前的一尊塑像啦!我放下書包,搬了張凳子,挨著爺爺坐下。有時我“嘰嘰喳喳”地講著學校的趣事,有時則瞇著眼睛看著天空。
這些畫面,定格在我成長的路上。
離歌唱響,老屋終究逃脫不了被拆的命運。老房子里的人,接連著走了,那是一個個浸滿了悲傷的長鏡頭。那是我見它的最后一眼,轟隆作響的機器逐漸逼近它,我怔怔地站著。恍惚間,我又回到了從前的日子,老屋的青灰瓦片在陽光下閃著溫暖的光澤,天還是那一片蔚藍的天。
老屋,就讓我再看你最后一眼吧,再看看你蒼老的面容,再看看你青灰瓦片的身軀……
什么都會變化。老屋會由熱鬧轉為冷寂,最后消逝;人們會從四面聚攏,最后分散八方。
可不管事物怎樣變化,有些記憶是不會變的,不會被遺忘的,比如,那屋,那人,那情。
[點評]
老屋,是小作者情感的載體。在老屋身上,寄托著小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對祖孫情的懷念、對老屋即將被拆除的惆悵。多種情感的交織,使文章呈現一種別樣的韻味。情與景、與人的巧妙融合和過渡小節的恰當運用,使得文章意味深長。
(指導教師:馬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