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賢潔

一次函數的“今生今事”相信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很多,今天許老師帶大家穿越回古代,看看一次函數的“前塵往事”。
在我國,一次函數關系的表示最早出現在班昭(約49~120)所編撰的《漢書》之中。班昭是我國有史書記載的第一位女數學家,其兄班固(32~92)著寫《漢書》,但他未完成擬定的八表和《天文志》就去世了。為完成班固遺愿,漢和帝邀請班昭續寫《漢書》、編撰年表。在其中一個年表中,班昭將2000多個傳說人物和歷史人物按照9個品德級別進行了排列。她用矩形水平的一邊作一軸,來表示時間跨度;用豎直一邊作另一軸,表示人物的品德等級:這就是最早的直角坐標系。按照班昭的人物排列方式,古人的品德等級形成一條近似直線(即一次函數)。
中國古代的一些發明也利用了一次函數的知識。例如,許多民族與地區使用“漏壺”來計時,其中容器泄水的流量是時間的一次函數。圖1是“漏壺”的示意圖,在壺內盛一定量的水,水從壺下的小孔漏出,壺壁內畫出刻度,人們根據壺中水面的位置計算時間。用x表示時間,y表示壺底到水面的高度,圖2表示一段時間內y與x的函數關系。
中國古老的寓言故事中也存在著一次函數關系問題,你一定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吧!一個緊口瓶中盛有一些水,烏鴉想喝,但是嘴夠不著瓶中的水。于是烏鴉銜來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隨石子的增多而上升,烏鴉喝到了水。但是還沒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烏鴉夠不著的高度,烏鴉只好再去銜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烏鴉終于喝足了水,哇哇地飛走了。如果設銜入瓶中石子的體積為x,瓶中水面的高度為y,下列選項中能大致表示該故事情節的圖像是( )。
解析:整個過程分為四個階段:①水面上升;②水面下降;③水面再次上升; ④水面再次下降。能和這四個階段基本吻合且瓶中一開始盛有一些水的是選項B。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夏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