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龍

2018年5月,王守平帶著組織部門和朝陽市龍城區民政局領導的信任與囑托,信心滿滿地接過了龍城區召都巴鎮李杖子村“第一書記”的重擔,迅速轉換角色,扎根山村,把一腔大愛灑向了山溝溝里的父老鄉親。
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關鍵要了解村情民意。王守平來到李杖子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挨家挨戶走訪,傾聽村民心聲,探求發展新路。為消除村里環境臟、亂、差的現象,打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王守平提出對廢舊房屋、亂堆亂放、私搭亂建等“難啃的硬骨頭”進行整治。經過努力,爭取到了區環保局的垃圾分類處理項目,投資20多萬元,對村里積存多年的垃圾進行了分類處理。在林業部門的支持下,對村容村貌進行了綠化美化。此外,又爭取到了環保部門實施的污水處理和旱廁改水沖項目,此項目投資約160萬元,涉及村民200余戶,項目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提升村民的生活質量。目前,該項目已招投標,正在做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王守平曾在教育戰線工作16年,到民政部門工作后,一直從事救災和救助工作,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深刻內涵領悟頗深,對貧困群眾疾苦更是了然于心。去年六一兒童節,他為村小學53名孩子贈送了價值5000多元的學習用具,看到孩子們花一般的笑臉,他的心里甜甜的。王守平待人接物真誠,人緣較好。得知他調任“第一書記”后,陽光幼兒園等很多愛心團隊和愛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于是,王守平利用村里的閑置房屋,針對貧困戶辦起了“愛心超市”。采訪時筆者看到,超市內僅衣物就有1200多件,“小山”似的米、面、油擺放有序,一些村民正在喜滋滋地領取,一張張開心的臉上,“寫”滿了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
要想徹底脫貧致富,必須有致富產業。李杖子村過去的主導產業是小雜糧。王守平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精心運籌,計劃通過流轉1000畝土地,連片種植用于釀酒的高粱、小米等農作物,目前正在籌建合作社,并與貴州茅臺酒廠簽訂了合作協議,屆時,將帶動眾多農戶增收致富。另外,組織村里養牛和養蜂大戶分別籌建合作社,將帶動20多戶農戶走上富裕路。
“王書記為人正直、為官清廉,處處為百姓著想。我們村班子非常團結,有信心帶領村民奔向小康。”村黨支部書記鄧福國的話,充滿了對王守平的由衷贊許。“守平這個小伙子思路清、能力強,總是琢磨著給咱老百姓辦好事。他就是我們的主心骨,這樣的駐村干部我們信得過!”一位50多歲的村民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聲。
本欄編輯/程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