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視角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對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提出了嚴肅的批評,又一次劍指以痕跡管理為主要弊端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謂是一語中的、切中要害。
檢查督導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抓落實、見實效,包括解決能力不足而“不能為”、動力不足而“不想為”、擔當不足而“不敢為”問題,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寫在新舉措新實踐新效果上。但是,痕跡管理則不然,有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翻出新花樣,換個偽裝,四處蔓延;有的是“上下一心”圖省心、省力、省事,我完成檢查、你“完成任務”,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對真實工作負責,造成動機和效果疏離;有的是檢查督導內容、指標、辦法等不合理、不科學,出現“不可能真完成的任務”;有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基層疲于應付上級檢查;有的是上午剛下通知,下午就要情況;有的是只強調任務、目標、要求,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人員配備、設施支撐等,不重視過程、一味要結果,等等。
我們務必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其中很重要一條,是要向總書記學習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方法論,最重要的是要把實事求是作為信念、規矩、本領、方法、作風。比如,以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為例,黨中央給出的時間表就是全程15年,而且目標是梯次推進的。所以,作為檢查督導的主體,要把“四個意識”體現在具體實踐中,制定時、度、效相統一的科學考評體系。時,就是掌控節奏和進度,不能剛剛部署就開始檢查。度,就是善于統籌和整合項目,科學制定標準,既不能高得難以企及,也不能低得失去檢查督導的意義。效,就是要弄清實質性進展和實際效果。
關于落實重“痕”更重“績”、留“跡”更留“心”重在“破”,關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握“規律”、堅持“務實為本”則重在“立”。事實說明,一旦缺乏正確的政績觀,就會違背規律甚至是常識,熱衷于趕進度,不顧實際效果,以會議落實會議、以講話落實講話、以文件落實文件,繼續處于“有看法沒辦法”狀態,最終導致的必然是認識膚淺,與規律無緣;心緒浮躁,與質量失之交臂;甚至是效果浮夸,使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打折扣。
一些地方和單位的痕跡管理挺像“近視眼”,只見眼前,難見長遠;只見形式,少見內容;只見材料,不見實績。痕跡管理常常體現為“殼里空”似的忙,歲積乏善可陳。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有專業素養、專業水準、專業水平、專業思維、專業方法、專業精神、專業作風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八種本領”。解決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問題,要切實著眼于提升領導能力專業化水平,把政治過硬和本領高強統一起來,統籌運用經驗型指導和信息型指導,實現檢查督導有水平,工作任務完成有質量,切實提升檢查和會議、講話、文件、調研等含金量,做到重“痕”更重“績”、留“跡”更留“心”,深度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